工商社論》大選前看川普政府內政國際化的操作

工商社論

當全美確診病例將突破400萬,死亡人數超過14萬之際,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終於說,「戴口罩是愛國的行爲」,並希望大家要維持社交距離。世界各國輿論對於川普這個人,一直不理解的是,做爲紅頂商人問政的經典人物,應該是最能夠在危機時刻發揮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並展現公共領導統御能力(public leadership),然而過去四個月的表現卻是抗疫不力。

從原來99天,全美國才新增第一個百萬確診病例,到7月只花15天,就增加第四個百萬確診病例,川普總統低調應對的方式,都是去打高爾夫球,以舒緩來自各方的政治壓力。川普有兩個習慣,廣爲人知:首先,他從就任以來都透過推特,告知世人自己的喜怒哀樂,就算是國際政治經濟大事,也不例外。其次,他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被新聞媒體捕捉到臉上有戴口罩的畫面,就算第一次公開戴口罩,也選在探望受傷美軍的軍事醫院之場合。

要分析政府的決策行動,就必須深入瞭解擁有最高權力的人,能不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美國學者Neustadt歸納於歷任總統的領導風格,提出三點觀察:權力是由分散的機構所共享;總統的權力在於說服的權力;權力是對最後結果的影響。除了想要連任,而且離11月3日大選剩不到100天,前述三點只有「權力是對最後結果的影響」,能說明川普總統目前爲什麼陷於內外交迫的困境。

回顧過去四個月,他的各種作爲可以歸納爲兩點。第一,「隨着重大焦點事件而移轉,如果沒有重大事件,就製造出來一個」;第二,「總是會在不同的階段,移轉外界的高度矚目」。

從今年1月迄今,從川普最優先的政治議程觀之,各種焦點事件的主軸依序是:簽訂美國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從通俄門的彈劾案全身而退;功夫流感與中國病毒;禁航封城、居家禁令;100天的白宮防疫記者會,天天和民主黨的紐約州長古謨隔空對罵;強力主導各州的提前解封、重振經濟;意外出現的警察執法過當,「黑人的命也是命」之社會運動,延燒全美國各大城市;以聯邦軍隊與FBI探員在街頭壓制各種反對聲浪;一個月之內兩次,在南中國海進行雙航母的演習;關閉德州的休士頓中國總領事館;五眼聯盟和印太戰略,政經軍事,多管齊下;再次說出,這是中國病毒;提前部署,購買疫苗;決定全美國的學校都要開學上課。

簡言之,對於新冠防疫決策制定的核心問題:我們下一步要怎麼做(what shall we do next),川普總統的政策作爲,一路走來,搖擺不定。上半年,先說這是民主黨的陰謀、後來到中國病毒論,都因爲爲期百日、親自上陣的白宮防疫記者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加上提前重啓經濟,引發南方各州第二波疫情的反撲。從7月起,川普「將內政國際化」,透過航空母艦在印太和南海的演習,自行引爆關閉總領事館的外交風波,藉由民主共和兩黨最一致「中國威脅」的政治共識,轉移人民不滿情緒,借題發揮到了極致。

對於領導統御理論的研究趨勢,美國學者Jones歸納出最主要三個學派的觀點,包括:特質(trait)理論、風格(style)理論、以及情境領導(situation leadership)理論。換言之,領導人的人格特質,以及過往的學歷經歷、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的行事風格,都無法在短期間(例如選上美國總統)有重大的改變。也因此,在遇到重大事件時,能不能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勢和需求做出不同的決策,當是成功領導統御的最重要特點。

然而,領導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知道,領導統御之所以爲領導統御,就是要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問題在於對於國家領導人來說,很多政策的目標,受制於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的選舉時間壓力,更重要的是,有些政策目標彼此之間是衝突的,則在此時的決策,則又迴歸到他的人格特質和行事風格。進而言之,「情境應變」似乎纔是領導統御的成敗關鍵。

就此而言,「將內政國際化」、反中仇共的國防外交政策,確實屬於總統的職責之內;但對於美國的聯邦體制來說,要求各州政府全面封城或提前解封,則並非總統說了就算數。在總統大選前90多天,川普總統如果不能理解權力是由分散的機構,包括國會與各州政府所共享,政治勸服和政策溝通的能力,纔是總統高度所應有領導統御的考驗,勢必在連任之路上,還會有更多、更大的波折出現。而這一切都有待11月美國大選的結束,纔會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