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工業大限電,製造業供應鏈亂局難測

工商社論

中秋節過後,中國大陸爆發全面工業限電的奇特事件,限電風暴橫掃至少十二個省份,從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一路到雲南、廣西,都傳出各省市政府大規模工業限電的通知,被歸類爲高耗能產業的工廠,因爲停電而全面停產,但是不屬於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廠,甚至政府重視的太陽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也同樣收到「開一停六」、「開二停五」等限電通知而被迫停產。

更令人震驚的是,工業大限電在週日擴及到臺商羣聚的蘇州與崑山,當地管理當局陸續通知停電,要廠商自行停工至9月底,10月1日之後才能開工。由於中秋節後不到10天隨即進入十一長假,全面的工業限電將使得工廠面臨長達三週的停產期。

原本就因爲疫情封鎖、海運塞港、原物料價格大漲而陷入亂局的供應鏈,如今又加上大陸大規模工廠限電停工,無異火上加油,亂局更加難測。

大陸這一波的大規模限電,導因於國家發改委貫徹「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與煤炭價格飆漲兩大力量猛烈撞擊所引爆。先看中國煤炭價格暴漲的問題,去年中國與澳大利亞爆發貿易爭端,澳大利亞運煤船塞在中國港口之外無法清關,此後大陸的煤炭價格就一路上揚,根據本報9月26日《煤價飆,發改委赴秦皇島督導》的報導,標準型5500大卡的煤炭價格從今年3月的每公噸人民幣580元,一路上漲到上週9月24日已經來到1079元1公噸,漲幅高達86%。

上述價格是「中國煤炭市場網」的公開報價,但是我們如果從9月下旬各省限電的通知,可以看到許多發電廠向客戶報告煤炭價格上漲的實況,例如浙江省紹興市科橋區的紹興遠東熱電公司,在9月16日發通告要求客戶「提早做好減負、停氣的生產準備」,言明「發電廠的煤炭庫存量已經低於七天」,顯現小型發電廠受困於煤炭短缺、價格暴漲,「發電越多賠越多」,索性停止供電的實況。

但是工業大限電的真正關鍵還是在國家的「能耗雙控」政策,習近平主席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的視訊演說,公開承諾「中國不再新建海外煤電項目」,中國告別煤炭發電的宣示,獲得全球一致熱烈的掌聲,連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特使凱瑞都發文高聲讚揚是「偉大的貢獻」。

習近平在聯合國高舉放棄煤炭發電的政策方向,國家發改委在國內也同步貫徹減煤碳政策,發改委在8月下旬發佈「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福建等9個省(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浙江、安徽等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進度要求。相較於北京、河北等省市,南方各省大量燒煤、耗電、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現象必須冷卻。

問題是COVID疫情封鎖、以及東南亞疫情爆發,使得大量急單從東南亞轉回中國,華東與華南的外貿出口井噴式增長,「能控雙耗晴雨表」的成績單無法達標是必然的後果,發改委顯然急着達成中央能耗雙控的政策,在9月17日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能耗雙控的總體安排、工作原則和任務舉措,除了訂定嚴格的KPI,更明文「鼓勵地方超額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

發改委政策方案發出後,各省立刻以最高的效率貫徹執行,江蘇在9月20日會議後「根據省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精神」,就搞出了全省工業大限電的事件;而浙江省印發「浙江省節能降耗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十四五』規劃」,限制寧波、舟山的石化、鋼鐵、化工產業的開工與排放;而中小型印染廠聚集的紹興,印染產能浙江第一、佔全國產能三分之一,也面臨全面停電停工的挑戰,已接訂單必須延後交貨、尚未確認的訂單則大範圍被迫取消。

大陸全面大規模工業限電,關鍵來自政府的能耗雙控政策,也試圖藉此抑制飛漲的煤炭價格,短期藉着中秋節連着十一長假的機會,先大幅降低碳排放,中期目標則是各地方政府將老舊、中小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工廠等結盟成中大型集團,長期則淘汰舊型發電廠、增加廢水回收等環保設備,徹底減少污染源,至於跟不上的中小型工廠就讓它淘汰,這應該是十一長假期間政府相關部門最積極處理的政策。

中國政府改革政策力道驚人,爲了教育改革,徹底讓全國的補習教育產業崩盤,爲了避免學童沉淪手機遊戲,瞬間斬斷數以萬計手遊業者的生機,如今爲了環保減碳,大刀砍向從山東到廣東的製造業心臟地區,原本已經秩序大亂的供應鏈勢必承受新一波的衝擊,至於9月底的工業大限電,究竟只是短暫的整理,還是長期的緊縮,要看十一長假之後開工恢復的狀況才能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