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步伐不妨再快些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市民使用住房公積金辦理自助一體機辦理業務。圖/新華社
房貸商貸利率比公積金貸款利率還低?
隨着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進一步下行調整,疊加此前降息效應,全國各地的商業房貸利率普遍出現了顯著下降。然而,這種市場利率的快速變動,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商業貸款利率與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之間的“倒掛”現象日益凸顯。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多家銀行接到要求稱,房貸商貸利率不得低於公積金貸款利率。此前就有銀行人士透露,首套房商貸利率已經低於公積金貸款,最低可達2.7%。而自2024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以來,5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爲2.85%。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的商貸利率確實已經低於公積金利率。這也意味着,對於首次購房者而言,選擇商業貸款反而比公積金貸款更加經濟實惠。爲了更好地發揮兜底保障作用,滿足更多家庭的住房需求,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不妨跟隨市場走勢同步調整。
與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主要掛鉤LPR的高度市場化不同,公積金貸款利率依然還是根據基準利率來進行調整。而最近一次的公積金利率調整,還要追溯到今年5月的那次調降。彼時調整的本意是爲了減輕購房者負擔,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吸引力。然而,隨着LPR的持續走低,公積金貸款利率仍“按兵不動”,這種“倒掛”也由此產生了。
這種“倒掛”的出現,無疑會直接影響公積金的吸引力。長此以往,公積金的資金池可能會面臨流動性風險,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加之,公積金的資金池本身又是屬地管理,這也意味着各地公積金管理部門正在直面流動性的風險問題。這或許是個別地方出現“強制要求”的底層心理原因。
回到公積金本身來看,作爲一項兜底性質的住房保障制度設計,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低利率貸款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當前的“倒掛”現象顯然違背了這一初衷,不僅影響了市場利率調節的有效性,出現的“窗口指導”又容易限制貸款人的選擇權利,同時也使得公積金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兜底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公積金貸款利率的調整步伐有必要進一步提速。其實,在出現利率“倒掛”之前,已經有市場預期認爲公積金貸款的基準利率將有望出現調整。當然,由於公積金貸款利率的調整涉及多個環節,各地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獨立性和屬地管理特性也增加了統一調整的難度,相關政策調整節奏頻次相對較低也可以理解。
但從中長期看,公積金利率跟隨市場走勢調整是大勢所趨。伴隨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推出,宏觀政策在穩增長方向全面發力,LPR報價下降符合當前宏觀政策的大方向。公積金貸款利率的隨之調降,也是情理之中。
儘管公積金的設立本身是出於社會保障的兜底性質,但同樣可以通過建立靈活的調整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加強跨部門協調、增強透明度和強化監督評估,在加強跨部門協同的基礎上形成政策合力,以更好地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長期以來,房價一直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房價高企使得許多中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存在,爲這些家庭提供一個相對低成本的融資渠道,減輕了他們的購房壓力,也增加了消費的可能性。
相信通過科學合理的政策調整,能夠更好地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保障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惠及更多羣體。未來,隨着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機制將更加完善,爲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