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環保!特斯拉買比特幣「爭議內幕」揭曉 形象連帶重傷
▲特斯拉把比特幣當作自身資產的一部分,引發外界爭議。(圖/路透)
文/未來商務
在特斯拉與其執行長馬斯克的背書之下,日前交易價格首度衝破5萬美元關卡的比特幣,整體市值於上個月的19日終於突破1兆美元的門檻。
事實上,特斯拉並不是第一家投資比特幣的企業,除了特斯拉外,目前全球至少已有9家上市公司購入比特幣作爲資產,然而,爲什麼其他大企業可以支持比特幣交易,但是特斯拉卻反而引來多方爭議呢?
本月初,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10-K年度財報中指出,該公司已購入價值約15億美元(約新臺幣421億元)比特幣(Bitcoin),並打算將比特幣作爲接受支付貨幣之一。
身爲許多投資人注目焦點的特斯拉,加上短暫登上世界首富之位的馬斯克(Elon Musk)幫比特幣背書,使這個加密貨幣的市值於過去一週,再度創下新高,16日比特幣盤中首度漲破5萬美元大關;20日再寫下新高,使總市值突破1兆美元。
這個事件,看似是一間備受注目的前景公司,以自身名義擔保,助長了一款加密貨幣的市場價值與信任,然而,話題背後卻不斷延燒爭議,更有特斯拉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自己傷害品牌形象的說法。
「最不環保加密貨幣」之稱的比特幣
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上,利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每隔10至15分鐘便會打包這段時間的所有交易訊息成一個區塊,並加到最長的區塊鏈上。在此機制中,有「礦工」(Miner)角色,來幫忙驗證這個新的區塊鏈節點,而當他成功透過電腦運算能力,解開數學運算後,就能獲得獎勵(不等比例的比特幣),而這個過程就叫「挖礦」(Mining)。
換句話說,更多的比特幣交易,會需要更多的電腦運算與其背後能源消耗來紀錄,而挖礦所獲得的獎勵,也吸引更多的人們投入比特幣挖礦的行爲。
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the Cambridg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Finance)的數據,假設比特幣產業是個國家,他們的年度總使用電量可以排在世界國家的第30名,比阿根廷一整年使用的電量還要高。而這個電能消耗的總量,更在去年10月,隨着比特幣價格攀升後,更加急遽上升。
「只要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機制沒有改變,這個情況在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改善。」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研究員Michel Rauchs表示,「當比特幣的價格愈高,挖礦的收穫也就愈高,如此一來,會有更多的礦工希望參與電腦解題的競賽,無論他們使用多麼省電的裝備,都會造成更多的電能被消耗。」
每筆交易都會增加全球碳排放
高電量消耗並不總是代表高量碳排放,然而,世界上幾乎有一半的比特幣挖礦活動都位於中國西南方,更有70%的比特幣礦工爲中國人,當地電能相對便宜、稅收較少,即使雨季時能透過水力發電供給電能,但一年中的大多時間都靠着燃煤做爲電力來源,因此導致大量的碳排放。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數據顯示,比特幣市場背後高達38%的電能來源,都來自燃煤電能。
▲比特幣「挖礦」用電量巨大,每年的碳足跡與紐西蘭相當。(圖/路透)
以碳排放量來看,比特幣市場每年的碳排放量幾乎等於紐西蘭整國一年所產生的3700萬噸二氧化碳;此外,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與Visa信用卡刷70萬6,765次交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當然,世界上已有愈來愈多致力打造比特幣綠能挖礦的機構與公司產生,如在加拿大近北極區域利用水力發電進行挖礦活動的Pow.re。不過,綠能專案的發展在許多領域中都仍位於早期階段,尚未成熟讓大衆應用,並且,當「挖礦」這個活動冠上「賺錢」的標籤,便會有人想盡辦法利用最便宜的電能來賺取最大的利潤。
換句話說,在特斯拉官方網站掛着大大的「永續」、「乾淨能源」等字樣的同時,也正在助長高量碳排放的比特幣,曾經帶着相同環境保護理念的消費者們,還會繼續支持這個品牌嗎?
貨物會折舊,但比特幣不會
特斯拉官方聲稱,收購大量比特幣的原因,是希望考慮未來將比特幣納入交易的貨幣選項之一。這一點立場,也引發不少討論。
2020年,比特幣的價格低點約在4,900美元,同年的高點則在28,000美元,動盪幅度高到相當極端,隔一天價格就波動10%至20%的現象,也並非奇特。但是,從特斯拉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可能以定值比特幣來販售,如今天接受消費者以35,000美元購入Model 3,隔天則以29,000美元購入。
一臺新款汽車要販售,一定有它的定價,特斯拉要接受比特幣付款,從目前的波動市場來看,極有可能採取貨幣匯率的方式計算。然而,這個方式卻也有後期的疑慮,畢竟,電動汽車屬於折舊貨物,隨着時間過去,價格只會愈來愈低,反之,比特幣卻有可能隨着時間過去逐步升值。
即使特斯拉真的要接受比特幣作爲交易貨幣,真正的可行度又有多高?
▲特斯拉要接受比特幣付款,從目前來看,極可能採取貨幣匯率的方式計算。(圖/路透社)
多家企業都接受比特幣付款
其實,市面上早已經有多種接受比特幣作爲支付貨幣的服務與平臺,包含Circle、Skrill、Revolut、PayPal等。以Twitter執行長多西(Jack Dorsey)共同領導的支付平臺Square爲例,他們自2018年就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爲支付貨幣,並在2020年底購買市值5千萬美元的比特幣,作爲投資目的。
美國一間傢俱電商Overstock,也早在2014年,成爲首波直接接受比特幣爲支付貨幣的獨立電商。歷經超過6年的比特幣交易經驗,Overstock的執行長Jonathan Johnson在近期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比特幣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收益來源,在2020年3季的總收益20億美元中,每週來自加密貨幣的收益大約有3至5萬美元。此外,他們使用即時比特幣價錢來進行交易,如此一來,當顧客使用0.1枚比特幣購買貨物,若退貨當時價格上漲,則只會獲得0.08枚比特幣作爲退費。
過去一年以來,許多知名零售業者,包含AT&T、Home Depot、微軟等,都開放接受比特幣作爲交易貨幣,信用卡業者萬事達也和支付平臺Bitpay合作,推出加密貨幣爲主的簽帳卡。
特斯拉不是第一家進入比特幣市場、支持比特幣交易的企業,只是,這個加密貨幣市場所造成的環境損害,強烈衝擊着他們秉持的永續形象。還不確定,特斯拉會持續揹負這樣的破壞環境名聲,助長比特幣交易,又或者,他們會利用自己龐大的資源,投入、促進綠能比特幣挖礦的發展。
同時間,市場上仍然有部分的聲音,認爲與其叫做貨幣,比特幣更偏向是種投機的交易工具,容易受到市場操作影響。這樣高度波動的價格,短期內要讓消費者自願作爲貨幣進行交易,還是有點困難,況且,比特幣有限度的存在,讓它變成比較像是「黃金」一樣的保值貨物,會有哪個未來景象,讓全世界的消費者每天都以黃金買賣日常用品嗎?
本文經授權轉自未來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