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0萬男人“整容”的女人,只收30塊
週一壞,家人們。
分享一個生活經驗:日子過得太順的時候,千萬別去理髮店冒險。
除非你人在懷化。
最近湖南懷化的理髮師“曉華”在互聯網上火出圈了。
火的理由倒不是因爲她技術多麼先進高超,也不是多會自我營銷。
單純是她剪頭靠譜,價格還合理。
真不怪有網友說她是人民的理髮師。
直到目前爲止,“理髮師曉華”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曉華所在的理髮店現在已經火成了現象級。
相關部門連夜在理髮店門口鋪了一條小吃街,擺滿了懷化特產,車站還有民族風情的歡迎儀式,前往曉華理髮店甚至可以享受包接包送。
不光拉動了整條街的客流,還爲全市旅遊業帶來了新的創收。
現在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過去剪頭,都要提前一兩天排隊拿號。
去不了線下的,就在直播間過眼癮,只要一開播就能涌入幾萬人。
隔着手機屏幕就能感受獨特的“喪屍視角”。
有人發彈幕說:這簡直是i人的天堂”,有人感嘆“終於找到了理髮店應該有的樣子。”
去過曉華店裡的人表示:我終於遇到了全世界最懂我的人。
顧客說剪到眉毛多出來一些,不擋眼睛就可以。
她就能分毫不差的給小哥哥剪到那個位置。
去理髮店剪過頭的朋友都知道,理髮師有自己對“量詞”的理解。
“一些”“一點”“別太短”這種詞句,只要進了理髮師的耳朵都會進行二次加工。
在曉華的視頻裡,修一下就是修一下,一點點就是一點點。
小時候我媽致力於讓我把頭睡扁,長大了總有理髮師熱衷讓頭髮和後脖梗子垂直見面。
完全不管這樣剪到底好不好看!
當真的有Tony好像只是簡單把頭髮長度變短,前後的精氣神兒就能瞬間高下立判。
網友:曉華,纔是真正懂微do的女人。
本人也是曉華直播間的常客,一方面是看着解壓,一方面是好奇顧客們的前後反差。
她的直播間既可以叫《手把手教你如何剪男頭》,也可以叫《30分鐘讓男人變帥不是夢》。
剪之前普普通通一男的,剪之後“易烊千璽素人版”。
像是剛被炮仗蹦過的頭髮,她也能讓它們都乖乖聽話。
剪頭髮改變的不光是顏值,還有一個人的氣質。
即使你是最讓人頭疼的細軟塌,帶有流浪街頭藝人般淡淡的憂傷,在曉華的剪刀下也能爆改成韓劇歐巴。
“怎麼帥怎麼來”“好看就行,沒啥要求”這種話早已屬於理髮店禁語。
很多理髮師們就好像非主流時期《愛情魔發師》看多了,審美非常迷。
不是潮到風溼,就是土到掉渣。
而曉華做到了給每個顧客找到適合他們的樣子。
連央視記者剪完都說:嘴角很難壓住。
剪之前:外景主持,剪之後:入駐演播室。
真不怪網友們都想跟風前去打卡,理髮這件事兒,說簡單是打理一下過長或毛躁的頭髮。
說複雜點,它可以是一次無創的小型整容。
人類世界有一個公認的真理:髮型選得對,顏值高十倍。
別人家的理髮師,讓你帥得獨一無二。
而我的理髮師,讓我醜得花樣百出。
小紅書用戶@Django
曾經的我也寄希望於有一家理髮店,能把我的頭髮剪得和我描述的那麼好看。
但往往現實與理想事與願違,走進理髮店是如今唯一合法的賭博項目。
如果說曉華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目前只能剪男發。
比找不到“曉華平替”的顧客們更着急的,是和曉華一樣的理髮師們。
自己的失敗固然可怕,但同行的成功更讓人揪心。
一夜間,無數理髮師來直播間裡上網課,貢獻榜單裡一水的xxx髮型設計。
咱網友的嘴也跟抹了蜜一樣,紛紛過來“勸學”。
早不學晚不學的,人家火了你們才知道聞着味兒來了啊?
有人在直播間裡爭榜一,想蹭一蹭這潑天的流量。
也有人紅眼病復發,恨這種好事兒沒發生在他們身上。
雖說“曉華”店只有一個,人也只有一個,搶不了他們生意。
但他們還是破防了。
因爲她破壞了行業的“規矩”。
開店久了就要漲價的規矩。
在懷化這種非省會城市,30塊錢剪次頭髮並不算過分便宜。
但依然有理髮師同行覺得“曉華的報價讓行業倒退了10年。”
這明顯是帶着個人情緒的偷換概念,“好技術故意賣低價”纔會擾亂市場,人家曉華的理髮店這麼多年一直都是30塊錢的定價。
更何況現在的美髮行業並沒有“賠本賺吆喝”的慈善行爲,反而更多的是“技術不行、聽不懂人話、還賣高價”的無良商家。
網絡世界裡,每個理髮師都有幾分鐘出名的時間;
現實世界裡,也有不少理髮店全靠顧客開盲盒完成變現。
不是我們推崇低價內卷,是消費者們終於意識到了,理髮行業充斥着不透明收費,不合理報價的亂象。
現在進理髮店剪個頭不是88就是118、168……偶爾趕上便宜點的團購套餐還是學徒剪的。
咱也不懂現在的理髮店是什麼高端場所,即使一屋子Tony都在閒着,也要問問有沒有提前“預約”過,有的店甚至不接待沒有預約的顧客。
十幾平米的店面,人和人不到1米的距離,那真是黃龍江一派全都帶藍牙,人手一個對講機。
面積沒有學校大,老師卻比學校多。
尤其是那種裝修精美的潮人理髮店,一次勇敢就能換來我終身ptsd。
每一種洗髮水都暗中標上了我付不起的價格。
連最簡單的“洗剪吹”也分了不同的檔次,精剪、設計總監剪、店長剪……
之前我在理髮店剪頭,被忽悠着辦了500塊錢剪10次的卡。
去了兩次理髮師就換人了,我問他爲啥不給我剪了?
答:他去石家莊進修回來升到總監了,再讓他剪得補錢。
進修的是他,出學費的是我,最後服務我的是那個沒有進修過的。
我說我想要有層次的披肩發,他忙活半個小時給我剪成了牛啃朵拉。
輕則加輩分,青年男女變成大叔大姨。
重則減智商,200塊錢剪出了多50的效果。
還有人說曉華不是“科班出身”,剪髮是跟老公學的,沒有受過系統的培訓,剪髮技巧不專業。
爲其他有實力的專業髮型設計師鳴不平。
我勸這種人少打着爲別人好的旗號爲自己鳴不平。
遇到過好理髮師的朋友都知道,真正有實力的理髮師,現實裡都不缺顧客。
除非是他的實力本身就存在水份。
我們理解的有實力:聽得懂人話,讓顧客滿意。
有些理髮師理解的有實力:7天速成培訓精英、只剪高價設計造型、顧客不滿意還要對他進行審美霸凌。
技術再專業,只沉浸於自身審美有何意義?
經驗再豐富,不聽客人需求也是不合格的Tony。
有的時候我去理髮店,都懷疑自己是在花錢找罵。
剪之前信誓旦旦保證可以百分百完美再現,剪之後口吐蓮花句句都是我的錯。
我說剪的不是我預期的樣子,他說是我給他的照片開了美顏。
我說睡一覺就不一樣了,他說因爲我是沙發。
從我坐下那一刻開始,他就給我的頭判了死刑。
不是太乾了就是太厚了,不是太少了,就是太軟了。
最後結論是:他專業,有想法。
我長得醜,人又窮,髮質還差。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他們那裡花錢辦卡。
這些操作和套路都不是個別現象,消費者苦理髮店久矣。
中消協發佈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3年全國共處理美容美髮類投訴3.32萬件,較去年同比提升10.67%。
在《1818黃金眼》搜理髮店,你會看到以下詞條:
#小夥兒稱一千理髮被剪成公司笑柄#
#姑娘稱染髮後被強迫用20瓶精油洗頭#
#顧客充錢後隔天理髮店關門#
#理髮店藥水380元一支,顧客搜到2元的#
賺到了手工費,也賺了信息差,妥妥的暴利美學。
在這個審美焦慮和消費陷阱並存的時代,沒有人願意爲別人的不專業買單。
遇到一個好的理髮師難,遇到垃圾理髮師想要維權成功更難。
寫差評他線上對你言語威脅,報警維權他先倒打一耙。
錢退回來的還算幸運,後續面臨的精神損失和形象問題只能自我慢慢消化。
最近有記者採訪曉華爆火後面對質疑的心態。
她說:並不是自己的技術多好,只是失誤比較少,更注重情感輸出,只值30塊錢這個價。
屏幕外的我一邊佩服她的清醒,也一邊覺得不能讓“本該如此”被曲解成“行業之恥”。
在理髮市場裡,驅逐良幣的從來都不是消費者。
有人找到了16年曉華理髮店的圖片,發現周邊門店都換了,只有她堅持了下來。
能接住這潑天的流量,是幸運之選,也是厚積薄發。
我們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叫:換一種髮型,換一種心情。
有人失戀了,去理髮店裡剪個頭髮迎接新的生活;
有人上班心情煩躁,染一個鮮豔的顏色就能活力滿滿地繼續加班;
有人約會前燙個大波浪,想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也有人大病初癒,下定決心把三千煩惱絲都拋到腦後。
或許對於一些理髮師來說,服務顧客只是一份工作,幾十分鐘的時間後就沒有了任何羈絆。
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髮型是我們情緒開關,社交名片。
讓我們想要走進理髮店的目的,不是去生一肚子氣,是想遇見更好的自己。
衷心的建議所有的“Tony老師”,與其費盡心力的研究別人流量秘籍,不如在直播間裡學習些真東西。
有的時候謎面就是謎底。
作者 / 籠 七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於網絡
後臺回覆“加羣”,進入讀者粉絲羣
@Tony
我不要你覺得
我要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