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子,成都安逸
成都安逸,不豁你
文/李忠東
編者按:四川人素愛提勁打靶(川話,意爲說大話),出口一個”格老子”,閉口一個“格老子”。“格老子”僅僅是四川人的口頭禪,在四川的語境相當閩南語中的“哇塞”,表達一種難以言表的驚歎,並無不敬或貶損之意。
對於一座城市
越熟悉
越是看不清她的面容
蜀道不難
李白不靠譜
要了解成都,需先了解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位於四川盆地的西部,夾峙在青藏高原與龍泉山之間,所以又稱“川西壩子”。“壩子”,在蜀話中是“平原”之意。成都平原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
在雪山環峙,山地縱橫的四川,得一方平地,實在不易。所以是成都平原造就了成都的千年繁華。
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一樣,它的地下世界就像一個有不同風味層的蛋糕塔,不同時代,不同類型,不同色彩,不同物質構成的岩石,從下到上,由老而新一層一層壘疊在一起。
最上面一層,是由西部的龍門山帶來的大量泥沙、卵石、粘土、亞粘土等衝洪積物質沉積形成,厚度可達幾十米至幾百米。
它們形成一個半封閉的複合沖積平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有機物質,地勢平闊,土壤肥沃,爲古蜀人繁衍生息和成都平原農耕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礎。
“沃野千里”、“號爲陸海”的美名也因此爲天下所知。
成都平原的形成得益於西側青藏高原的降升和龍門山推覆構造的逆衝、擠壓。地殼運動造就了成都平原,但引發的地震等災害也製造了不少麻煩。
西側龍門山斷裂帶,地震頻繁,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8級地震至今令人聞之寒慄。東側爲龍泉山斷裂帶也偶有小規模的地震發生。
雖然東西兩側皆爲“動盪”之地,但成都平原卻超級穩定,那怕是數公里之外的龍門山天翻地覆,成都平原亦穩如磐石,安然無羌。
青藏高原隆起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在成都平原西北部形成衆多峽谷和河流,它們紛紛切開龍門山,奔涌入平原,既給成都平原帶來洪泛之災,也滋養了這裡的繁華。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成都平原的富庶得益於岷、沱二江的滋養,以及都江堰工程對岷、沱二江的治理和科學利用。
而都江堰治水只所以成功,拋開先人們的智慧,更得益於成都平原微微傾斜的獨特地理條件。
天然的坡度爲“岷、沱”二江宏大的治水體系,和自流灌溉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地理基礎。從大禹“岷山導江,東別爲沱”到古蜀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再到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內的治水者,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對岷江、沱江因勢利導,才成就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地。
▲成都平原水系圖。圖片源自網絡
更值得稱奇的是,以都江堰爲代表的岷、沱二江灌溉系統不僅是凝聚古人智慧和治水心得的古代遺產,也是滋養現代成都的活態遺產。
無數的總乾渠、乾渠、分乾渠、支渠以及無數的堤、堰、閘在成都平原織成一張大網,每一個細枝未節,每一個隱微之處都能得到江水的滋養。
尤其是晚唐時期,西川節度使高駢開鑿成都護城河,形成了成都二江抱城、 三面環水的城河水系,這樣的“城河”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不曾有大的改變。
岷、沱二江給成都平原帶來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舟楫之利”。沿着這些水系,居住在成都平原的古蜀人一直維繫着和世界的聯繫。
“蜀道難,難以上青天”,那只是不靠譜的李白酒後誤導。三星堆考古,張騫在阿富汗發現購自印度邛杖和蜀布,都證明了成都平原一直與中原地區、西亞、南亞等保持緊密聯繫。
李白說蜀道難,無非是向北翻越秦巴山地到長安的路難走,而從成都平原向南則有發達的水路和無數古道走出盆地。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黑了”蜀地千年的李白,其實出入蜀地常走的也是岷江水道。
詩人行夜在岷江,就着峨眉山月,吃着火鍋,呤着詩,喝着酒,“輕舟已過萬重山”。
蜀道何難之有?
列備五都,成漂往事
成都,以芙蓉花爲市花,它是粉紅色的;
以銀杏爲市樹,它是金黃色的;
以金沙出土的太陽神鳥爲市標,成都就是一座鳥圍繞的圓圈。
據說“成都”二字來源於周文王遷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不過感覺這個說法有些牽強,證據不足。
但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遷到此處,成都便成爲古蜀國的都城。
一個大古都,沒有幾個皇帝呆過,怎麼拿得出手?沒有幾朝建都史,又怎麼好意思出來混?
算下來,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於此,儘管大多數爲地方性小政權,儘管大多數爲短命皇帝和短命王朝,但還是爲成都贏得了“古爲帝都”的稱號。
其中有一位後蜀皇帝孟昶,在城內遍栽芙蓉花,“四十里如錦繡”,還會成都贏得了“蓉城”的雅稱。
除了“蓉城”,成都還被稱爲“錦官城”。據說自漢代,這裡便爲中國的蜀錦織造中心。又傳,蜀錦必須經過繞城的河水浣洗才能絢麗無比,因此,現在的府南河又稱爲“錦江”。
儘管相對於中原,成都多少有點偏安一隅,拿得出手的“古都王朝”不多。但因爲成都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蜀人包容好客,這裡成爲中國著名的“避難所”、“大後方”。
如此牛逼,難怪司馬錯要說“蜀者國之寶,可以兼濟中國”。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成漂”十分盛行。李冰父子在這裡修建了千年不衰的都江堰;司馬相如在此演繹傳奇愛情;劉備、諸葛亮在此做着匡扶漢室的大夢;杜甫、陸游、元稹等在此行呤山水、談情說愛……
最牛逼的“成漂”者,當數唐玄宗和唐禧宗。爲避“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他們分別在成都漂了3年和4年。
最壞的“成漂”是張獻忠,他龜兒在“成漂”期間,建立“大西”政治,奉成都爲“西京”。但兵敗後,燒殺破壞,大肆屠城,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從而導致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湖廣填四川”。
老杜詩意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成都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從秦代開始,大規模的移民至少六次。
千里移民於此的外鄉人,在平原上修屋建房,然後在房舍周圍挖掘水井、種樹植竹,逐漸形一出一種名爲“林盤”的聚落形態。
在此“成漂”的杜甫,就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的林盤。
那時的成都西郊人煙稀疏。杜甫在朋友幫助下,在浣花溪畔一個叫江村的村落旁邊修建了一座草堂,用以安身。
這裡的茂林修竹、茅屋舍院、小橋流水應當給了他許多詩意和靈感,使他暫時忘卻戰火紛飛的悽苦和離鄉背井的窘迫。
坐在川西林盤草舍小院的杜甫,偶爾也把視線投向遠方,於是他看了看西邊的雪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不僅開了在成都遙望雪山的先河,還把“觀雪山”的心得留在這首詩裡。
今天的成都,有一個名爲“在成都遙望雪山”的社團頗爲活躍,他們從2008年便開始用影像記錄、標註成都平原西部的雪山。間接催生了“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一成都最新的形象名片。
他們追求的正是杜甫詩中留給我們的千年意境。
成都平原是東西兩側皆爲山脈所圍限的長條狀平原。西側的大雪山、邛崍山、龍門山從平原邊緣拔地而立,高度普遍在4000-5000米左右,大雪山脈的最高峰貢嘎山,邛崍山的最高峰四姑娘山幺妹峰均在成都人的視線範圍。
有趣的是,成都平原東部的龍泉山山脈,山嶺海拔大約在1000米左右,山脈走向與西部羣山相平行,恰恰爲成都遙望雪山提供了絕佳的天然觀景平臺。
▲成都平原東部的龍泉山山脈,山嶺海拔大約在1000米左右,山脈走向與西部羣山相平行,恰恰爲成都遙望雪山提供了絕佳的天然觀景平臺。圖片/四川省地球物理調查研究所
雨過天晴的早晨或黃昏,站在龍泉山,雪山羣在遠端此起彼伏,幺妹峰、貢嘎山雪峰高懸雲端。
而腳下則是密如森林、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
“雪山下的城市公園”,一千年前杜甫的浪漫意境,在這一刻成爲人人可見的實景畫卷。
成都人,惹不起
古代的成都人長得什麼樣子,是否亦如現代這般短小精幹?古蜀人的長相,其實可以從三星堆出土的人物中去尋找到答案。
在三星堆出土的精美青銅器中,有一件帶冠縱目青銅面具,其造型極爲怪誕,讓人想起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
他是誰?有人考證它就是蜀王蠶叢,古蜀國的王者。古代的成都人是否應當長成他這個樣子?
據傳,古蜀人的遠祖出自黃帝。很早以前,一支先民部族順岷江山地河谷南下,進入成都平原,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了蜀族最早的一部。
成都男人長得詭異清奇,有三星堆爲證,我們也不好過多狡辯。但四川女人,自古美豔,也是有證據的。
成都永陵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907─967年),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永陵最珍貴的文物,當屬雕刻在棺牀壺門之內的“二十四伎樂”。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完整的古代成都美女雕像。
其實經過多次移民之後,現在的成都人,還有多少古蜀人的基因血統,沒有誰知道。但是經過多次混血後,成都人的性格、習性慢慢得以形成,基因似乎也得以優化。
男人更加精靈如鬼,腦殼越來越爛(“爛腦殼”,四川話,意爲“反應快、聰明‘)。而女人則越來越驚豔脫俗、鬼靈精怪,四川出美女成爲天下共識!
有學者從三星堆 “蜀人縱目”中,得出四川人的成功經驗之一。那就是“敢長成這樣,是得有一定勇氣……做出成就與否,暫且不論,先把自己長得獨特一點,弄成稀缺資源再說”。
所以四川男人不要惹,都長成這樣了,還怕哪個?
不要以爲成都人都是粑耳朵,只曉得吃火鍋、打麻將、罵錘子。司馬相如不但漢賦也寫得好,泡妞也是頂級高手,一曲《鳳求凰》撩撥得卓文君春心蕩漾,連私奔都那麼理直氣壯。
李白,一副俠客行頭,完全遊離在禮教之外,他是那個時代的鮑勃.迪倫。
蘇東坡,一肚子的不合時宜,長期行走在流放的路上,縱情於詩酒之間。
從衛星上看,四川盆地像一個方的“盆”子。生活在盆子中的成都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具有濃烈的盆地意識。物產豐饒,水旱不侵,富庶天下,形成了外省人對成都人自足、自滿、自大的印象。
《宋史》說蜀人“懷土罕趨仕進”,《隋書》說得更直接“溺於逸樂”。
他們都好像是給四川人打上了好吃懶做,不求上進的烙印。其實四川人的吃苦耐勞也是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只不過四川人信奉”拼命賺錢,玩命消費“的理念。外人只看到四川人“逸樂好耍”表象,實在是懂不起四川人的生活態度。
至於不求上進,我從來不認爲這是一個毛病。淡泊名利,知足而常,不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嗎?幸福來得容易一點,有什麼不好。
說這話時,我已將“盆地意識”暴露無遺!
我國曆來素以南方人和北方人作爲羣分國人的基本元素,然後纔是東北人、江浙人、 閩南人……
但我們發現,若以秦嶺-淮河爲界,四川屬南方。若以長江爲界,四川爲北方。
魯迅曾點評“北方人的優點是厚重,南方人的優點是機靈。厚重之弊也愚,機靈之弊也狡”。
不南不北,亦正亦邪正是四川人的個性。
一位學者說“四川出才子,不出貞婦。出文化莽漢,不出道德聖賢”。
而自古就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千古名言。
四川出異類,四川文化的離經叛道是不爭的事實。
蜀中出好酒,但酒量普遍不及北方人,但很會玩酒。
司馬相如“賣酒自賤”,逼得老丈人“人財兩空”;李白,以月光下酒,一個人也可將酒喝出新高度;而蘇東坡更是一個知酒善釀的技術型酒仙,不但喝酒,而且釀酒。
許多川籍詩人或客居四川無不以蜀酒爲樂,過着“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的”詩酒人生。
▲成都出土的漢磚釀酒圖案。圖片/源自網絡
詩爲酒侶,酒爲詩魂,蜀地佔據着中國詩歌的半壁江山。“自古詩人例到蜀”,今天四川仍然沿襲着傳統——異類詩人輩出。
他們大多熱衷於飲酒狂歡和浪跡天涯,翟永明、何小竹、吉木朗格、李亞偉、楊黎、石光華、尚仲敏……至今仍活躍在成都,過着愜意的詩酒生活。
川人的不羈個性,在大災大難降臨時表現的最爲充分。
既便面對512這樣的打擊,川人也能迅速將狀態從慌亂調整到從容,甚至用幽默和豁達來調侃災難,有人理解爲“四川人視死如歸”,其實這是川人性格中一種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是一種獨特的心理療法。
就像作家潔塵說的“地震中表現出來的成都人的精神狀態與成都的地質結構驚人的一致,那就是以柔克剛,臨危不亂,超常穩定”。
成都人用特有的智慧把地震和災難洗刷了一把。如當時極爲盛行的段子有:
“川人看餘震的心情就像初戀的少女看情人,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
“成都,一座拒絕裸睡的城市。”
“餘震就像打麻將,如果半天沒得動靜,就絕對是在做大的”。
易中天說“四川人有本事把幾乎一切事情都變成娛樂”。老易說得極對!一切事情,包括苦難!
非喎[wāi],川女“霸道”
秦以來多次全國性移民的血統混染,天府之國溫潤潮溼的氣候,使川妹子擁有姣好五官、白嫩皮膚和玲瓏身材。
她們美貌出衆,性格也厲害,用四川話講就是“非喎[wāi]”。
漢女卓文君,豪爽、多情、敢作敢當,即體現了川女的性格,這種在辣椒中反覆“燙涮”出來的個性,被冠之“潑辣”。
和重慶妹兒比較,成都妹子少了一些火藥味,而多了一些婉轉,但也是表面上的收斂,骨子裡依然尖酸,得不得理都不饒人,我們稱之爲“牙尖”。
蜀地有很多貞節牌坊,但同時也千年傳頌着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私奔佳話,可見其文化的包容性和寬容度。
而在時尚界,成都女人歷來是模版,天生麗質,隨便一穿,就能美得到天花板,極富成都個性與辨識度,太古裡、望平街、春熙路都是街拍聖地。
人說“到四川方嫌結婚太早”。四川男人能擁有這樣的女子,當“粑耳朵”(怕老婆)又何妨。
茶館、麻將、火鍋,成都安逸
不泡茶館,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不打麻將,就會被開除省籍。
“天上晴天少,地上茶館多”,早在民國僅成都市就有茶館近600家,堪稱全國之最,當時每天泡茶館的人佔到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今日,四川的茶市更是與時俱進,茶館發展到上萬家,毫不誇張地說,百步之內必有茶館。
外地人每到成都很是不解,這些人整天呆在茶樓做什麼?衝殼子、吹爛牛,打麻將三!(四川人把聊天稱爲擺龍門陣,衝殼子,吹爛牛)
麻將是“國粹”,雖起源於江浙,但發揚光大的卻是成都人。“麻省”、“麻將王國“的稱號至今,估計以後也無人可撼!
在成都,不怕少食缺衣,就怕”三缺一“。無論你喜不喜歡打麻將,三缺一時湊角,已經上升到道德層面,那怕慷慨赴死,也當義不容辭!
其實,今天的四川茶館也不完全爲了打麻將、吹爛牛。四川人歷來有把茶館當辦公室、會客廳的習慣。朋友、客戶來訪,尋一茶樓,細細喝茶、慢慢談事,茶喝好了,事情也談成了,大家平等又輕鬆。
還有一種露天茶館,專爲曬太陽的。四川盆地水霧積鬱,鮮有太陽,故有蜀犬吠日之典故。太陽偶爾一露,成都人如過佳節,皆傾巢而動。或公園,或河邊,一把竹椅、一小方桌、一杯清茶,便是一下午。
泡茶館是最四川的休閒方式之一,代表了川人與生俱來的悠閒和浸到骨子裡的淡定,誰也學不來!
崇尚“吃”的城市很多。北京人的吃是個講究,說頭大過嚼頭;廣州人的吃是個追求,膽子大過肚子。
只有成都人的吃,既不在乎說頭,也沒什麼追求,要的是脣齒舌端的感覺。只有“辣椒”與“花椒”組合的絕代雙椒,才足以滿足四川人的味覺。
川菜講“七滋八味”,即酸、甜、苦、麻、辣、香、鹹七滋,魚香、麻辣、酸辣、乾燒、辣子、紅油、怪味、椒麻八味。光看文字就已經滿口生香,清口水直流。
關於成都的美食,詩人兼美食家石光華有一段精闢的感悟,不妨看看:
“誰到了成都,沒有在麻辣鮮香的紅湯中經歷一場火鍋之戀;沒有在五香兔頭、香辣鴨舌、泡椒龍蝦的冷啖杯中,與幾乎無窮無盡的夜啤酒共享一次浪漫的休閒;沒有被絕代雙椒的魚頭、被醋到心動的鱔段粉絲、被江湖得叫人滿眼都是好漢的大刀耳片,撩撥得一個酒樓又一個酒樓地瘋趕,撲進一個酒樓,猶如撲進情人的懷中,那麼就應該把自己的味覺、嗅覺甚至很多感覺器官,親自拿到醫院裡做檢查。胃癱瘓比人癱瘓更糟糕,味冷淡比性冷淡更悲慘。”
關於成都人的麻辣生活,多說無益,你告(嘗)了就曉得了。
每一個人都一個成都
對外地人而言,第一次的成都體驗,大多數源於跟隨父母的旅行。
時間是小學或中學。行程是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以及永恆不變的動物園。
吃着路邊小吃,五彩的冰激凌,最後買一包特產帶回去送親友。
然後,可能是來自同學之間的結伴旅行,高中畢業或大學的假期。徜徉在寬窄巷子、天府廣場、春熙路、太古裡。收費的景點打死也不去。
大把的時間都很無聊,曬曬太陽,發發呆,看看熙來攘往的成都妺兒,聊幾句不着三四的渾笑話。
然後,以一場火鍋收場。
二十歲之後,你或許和戀人一起來。
那個時候,你眼中只有身邊的那個人,哪裡還看得見風景。酒店裡呆的時間,要比街上的時間多得多,成都隔避在窗簾之外。
三十歲,你或許因爲出差、開會來到這裡。朋友、同學、客戶,每天坐着出租車穿梭在酒樓、會館之間。
既苦命奔波於白酒、啤酒、紅酒,更怕冷落在酒店。那個時候,成都在醉眼之中,以至於多少年後,你都不記得有過此行。
之後,邁入五十歲,腳步緩了,酒肉朋友少了,心情意外地平靜。一些原來不曾感受到的成都開始進入眼底,成都開始變得古韻悠長,新鮮又迷人。
也許,最終讓我們對成都有更深認識的是年齡。歲月在改變一個城市的容顏,更在改變一個人對這個城市的看法。
▲成都,我該如何走進你
圖片/圖蟲創意
(已取得肖像權)
參考文獻
1.李忠東,《山水營城,發現雪山下的城市》,《中國國家地理-大運會特刊》2023年5月
2.李忠東,譚禕波,《天下四川》,中國旅遊出版社,2013年。
本文經“中國國家地理”公衆號授權轉載
原標題爲:《成都安逸,不豁你》略有修改
文丨李忠東
編輯 | 小俠
圖片 | 黃文志 李忠東 姚逸飛 林卡 等
部分圖片源自圖蟲創意及網絡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