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寄成績單:家長知情權大於學生隱私權
何勇海
“大學生都已成年,成績有必要告訴家長嗎?”日前,有浙江大學本科生在社交平臺分享學校寄給家長的期末成績單,引起熱議。除了浙大,網友在評論區還分享了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福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也會將成績單寄到學生家中,有的還附專業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向家長髮送學生成績,有的會在學生掛科時通知家長。
對高校期末寄成績單給家長,不少社會網友深覺意外:大學竟然還有成績單?還會寄回家?不少大學生網友表示:萬萬沒想到,讀大學了還跟小學生一樣,擔心爸媽看到成績單。這些網絡留言充分表明,不少人對大學教育缺乏瞭解,認爲大學教育不再需要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了,家長完全可以撒手,啥事都不用管了。
實際上,大學教育仍需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不同學習階段,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有着不同的主題。不同於中小學,大學階段的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主題不只是盯着學習成績,還包括關注大學生的心理、應對人際交往、讀研深造、確立職業定位和目標、就業等,對於這些教育目標,高校責任重大,單方面發力會顯得勢單力薄,需要家長同時發力,共同承擔重任。可以說,大學階段的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是在更寬領域開展合作和共育。而學業情況,是大學生讀研深造、確立職業定位和目標、就業等重大事項的基礎,家長理應瞭解這一基礎情況。
因此,有家長表示支持浙大的做法,同時建議學校多普及成績績點換算保研、評優、獎學金等方面的規則。一些家長對這些規則不瞭解,沒有幫忙提前做規劃,到後面可能就耽誤了孩子,“出國也好,讀研保研考公等等,肯定是一家人商量着來,越早做準備越好”。還有家長表示,雖然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它關聯着孩子的保研、出國、就業,也與學生的心理狀況相關,家長可以通過了解孩子在大學中的課業、生活情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家校攜手解決,不失爲一種積極的態度。
高校寄成績單給家長,也是滿足家長知情權的需要。浙江大學教務處一位老師認爲,雖然大學生已經成年,但大多數學生的學費是家長提供的,家長的知情權還是需要保障的。誠如斯言,大學生是教育消費者,家長花了錢,理應知道孩子的學習等情況,尤其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而非“兩眼一抹黑”。有人可能會說,學習成績是大學生的個人隱私,學校不可未經學生許可就告知父母。但多數大學生上學靠的還是父母的經濟支持,即使是從資助人的角度看,父母也有對於學生在校成績的知情權,家長的知情權應當大於學生的隱私權。
給家長寄成績單或許會讓一些學生有焦慮情緒,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但這主要說明家長和學生都應理性面對成績單。不能片面唯成績論,而且成績不是衡量大學生在校情況的全部,他們的在校表現和綜合素質並不能完全從成績中體現。由此而言,討論高校該不該寄成績單給家長,不如討論大學生家長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以及學生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績。這纔是“高校寄成績單”問題應當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