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見》戴口罩運動有風險
國中生在體育課上戴口罩跑步而猝死事件。(示意圖/Pixabay)
9日國內新冠肺炎又是零確診,也是連續27天無本土病例。隨着疫情趨緩,4月30日指揮中心開始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鼓勵民衆在落實防疫之餘,也能放鬆享受餐飲生活及戶外活動。
北市大地工程處且於5月底規畫4場「臺北大縱走」步道生態導覽解說活動,邀民衆共享山林之美。活動要求參加者配合實名制、測量體溫,並提供酒精消毒雙手之外。美中不足的是,指揮中心的防疫策略既已宣告奏效,在爬山悶熱之餘,要求民衆全程戴口罩,可能有害健康、導致缺氧甚至誘發心律不整的風險。
以路程達3.77公里、耗時2.5小時的山林之旅來說,體力已是「週末運動家」的大考驗,加上白晝高溫在30度以上的夏季時節,戴上口罩運動恐加劇原有呼吸、心血管與腦部等器官的負荷。就人體構造而言,細胞都是一臺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粒線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思考、運動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在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
長期缺氧,會加速細胞老化的過程,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而同時,人體細胞一旦老化,又會造成細胞含氧量、運送氧氣、運用氧氣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長期缺氧的狀態,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以腦神經醫學來說,大腦佔全身總耗氧量的25%。大腦若長期缺氧可能產生一系列的精神、神經症狀:如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頭暈、睡眠障礙、智力下降、記憶力下降、行爲異常、個性改變等;身體若嚴重缺氧,則直接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減弱,甚至死亡。
國外已有中學生因戴口罩跑步猝死之案例,若原本就有心臟功能問題再加上戴口罩換氣不足,加劇心肌缺氧狀況;同時體溫升高、心跳加速,更可能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而一般民衆在運動時,若無運動專業訓練指導,在遭遇低氧環境下,可能因急性缺氧、過度換氣,造成呼吸性鹼中毒,產生頭痛、頭暈,甚至四肢麻痹、痙攣等症狀。故劇烈運動時,應摘下口罩,以獲得足夠的血氧量。
防疫健康新生活既已開啓,建議生病的人應儘速就醫與在家休養。而從事郊外踏青、戶外運動、旅遊等有益身心健康活動的民衆,在享受森林浴與芬多精的同時,請與周遭人員保持社交距離,摘下口罩深呼吸,提升體內細胞含氧量。若至人羣密集處,則隨即戴上口罩,以降低疫情風險。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