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爲什麼減持恆瑞

“老大哥”一紙公告,牽出醫藥投資界的一樁大事。

3月13日,恆瑞醫藥公告宣佈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在6到12億元之間,此次回購主要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因爲這項回購計劃,恆瑞醫藥公佈了最新的十大股東持倉情況,人們發現:高瓴消失了。

2021年恆瑞醫藥中報裡,高瓴的HCM中國基金憑藉增持674.36萬股,進入恆瑞醫藥的十大股東列表,排名第10。

按照當時披露的倉位,高瓴共計持有恆瑞4046.19萬股股票,佔恆瑞總股份的0.63%。

然而,3月18日恆瑞公佈的最新股權結構中,第10大股東的位置上,高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持3294.4萬股的易方達。

市場傳言稱高瓴已經清倉恆瑞。因爲在2021年7月時,恆瑞醫藥股價還超過60元。但近期恆瑞股價已經跌到40元以下,3月24日收盤時,股價僅爲37.64元。持倉市值跌了近40%,一般散戶大概率就割肉離場了。

高瓴不是一般散戶,但倉位減少的事實已經發生了。

七年前入股,如今估值下滑嚴重

高瓴和恆瑞醫藥的緣分始於2015年,也是這一年,恆瑞醫藥開啓一段高光時刻。

2015年9月,恆瑞醫藥以近8億美元的價格向海外公司賣出了一款產品,算是國內藥企license out的第一例。自此,恆瑞成爲國內創新藥企的代表,受到資本追捧。

這一年,高瓴旗下的HCM中國基金買入恆瑞醫藥1661.81萬股,佔總股份0.85%的比例,成爲恆瑞醫藥的十大股東之一。隨後,高瓴始終名列前十,並且在2016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還接連增持。

不過,醫藥是個政策強相關行業。2017年恆瑞醫藥發佈中報時,高瓴突然從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這一年醫藥領域變化很大,醫保控費、兩票制、中藥注射液限制等政策紛紛出臺。

事後多年回顧,當時的行業政策波動只能算是毛毛雨,醫藥行業政策帶來的諸多未知其實才剛剛開始。

高瓴手法相當老到,寒意初顯就立馬轉身;另一方面,錢已經賺到了——從高瓴首次位列恆瑞十大股東算起,到2017年退出前十,恆瑞醫藥漲幅達22%。

直到2021年6月末,高瓴纔再次出現在恆瑞醫藥十大股東名單裡。但這一次高瓴沒堅持多久,在大股東名單裡呆了兩個季度後,就再度消失了。

市場上有觀點認爲,即使高瓴清倉了恆瑞也是理所應當。畢竟過去一年裡,恆瑞股價從最高接近100元腰斬,而高瓴2021年的增持成本幾乎在70元以上。就算前期持有成本很低,以當下37元左右的股價來看,高瓴也幾乎沒有什麼獲利了。

其實,整個醫藥板塊都在2021年的下半年遇冷。持有任何一個白馬股,都有可能在過去大半年裡遭遇股價腰斬。

這不是某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估值重心發生了下移。

標杆意義減弱,行業要尋找新方向

在醫藥領域投資上,高瓴是近年來的標杆,所以它的一舉一動都引發行業的關注。

2021年下半年以來,“高瓴減持”的消息到處都在傳,至少退出了泰格醫藥、凱萊英、愛爾眼科等發佈的十大股東列表。

但高瓴並沒有離開醫藥行業。根據高瓴在美國證監會發布的持倉信息,截至2021年底,高瓴前十大重倉股裡仍有三家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分別爲百濟神州、傳奇生物、天境生物。

不過,就算是虧錢,高瓴也沒有對所有投資標的降溫,至今都毫不掩飾對百濟神州的偏愛。2020年8月,高瓴合夥人、聯席首席投資官易諾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投資了百濟神州,至今一股都沒有賣過。”

據百濟神州A股招股書,截至2021年11月,高瓴以12.05%的持股比例,仍位列股東前三。

傳奇生物則是高瓴在去年3季度之後大幅增資的。當時,傳奇生物的CAR-T產品西達基奧侖賽正在美國申報上市,到今年2月底正式獲批,高瓴押寶成功。

高瓴押寶的另一個天境生物,則擁有CD47靶點單抗、PD-L1和4-1BB雙抗等核心產品,具有一定潛力。

在中國醫藥投資界,高瓴第一個捧出“PD-1概念”,2013年,張磊在美國“生物硅谷”波士頓考察後,將下一個投資板塊鎖定在了PD-1上。2015年前後,高瓴陸續出手,投資了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

高瓴拿下的這四家,後來成爲國產PD-1的“四大天王”。雖然目前PD-1已經氾濫,業內對四家的PD-1進度評論不一,各自爲營。

但旁觀者別忘了:不管“四大天王”誰輸誰贏,高瓴是那個通吃的“贏家”。

如今,高瓴減持恆瑞,增持傳奇等公司,同時依然重倉百濟神州,背後的邏輯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簡單直接,也很難看出大的趨勢。

在中國的醫藥行業,暫時還沒能誕生真正的“長坡厚雪”型企業。成功過一次的高瓴也必須再次證明自己,這,就是當下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