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類招生到底是什麼?利大於弊還是......一文了解清楚

近幾年,很多高校都開始推行專業“大類招生”的錄取和培養模式,尤其是在很多雙一流高校中,那麼大類招生到底是什麼?大類招生又有哪些模式?考生報考的時候又要注意什麼呢?今天就來一起看看!

什麼是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的全稱應該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願時,可以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願。

考生通過大類招生被錄取之後,在本科階段前兩年(有的是一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要求、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重新選擇具體專業。

2001年北京大學啓動“元培計劃”,被認爲是“大類招生”本土化探索的開端。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裡,名校紛紛跟進。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實行大類招生改革的高校佔比超過80%。

例:某校招生專業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個專業統一以電子信息類招生,考生若想要填報其中某一個專業,填報時候只需要填上電子信息類即可。

大類招生的三種模式1、按學科招生

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大類招生形式。這種招生方式中的專業類所包含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把一些特點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系科或專業方向合併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專業進行具體專業課程學習。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個學院或系,按一個或幾個大類招生。學生們可以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後,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成績等,再在院系範圍內選擇專業。

3、按“實驗班”模式招生

還有一些學校是以“基地班”、“實驗班”的形式進行招生,如北京大學的“工科實驗班類”,浙江大學的“工科試驗班”等。當然,不是所有的實驗班都按大類招生,還有很多高校的實驗班是入校以後再進行選拔的。

大類招生和專業招生的區別

1、學科領域不同。按類招生的專業類名稱沒有專業名稱劃分的詳細,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

2、招生計劃不同。對於按類招生的學院,學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下達到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無需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的優勢和弊端原本是高校希望能夠給學生更多時間瞭解大學專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爲學生創造學習理想專業的機會。大類招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選擇盲目性

按大類招生有利於學生克服志願填報的盲目性和侷限性,獲得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多數學生對大學的專業瞭解不多,志願填報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大類招生可以讓學生在大學學習的前一兩年時間內深入瞭解各專業,明確自己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力,進一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2、減輕報考壓力

大類招生作爲一個整體,增加了招生計劃,有利於減輕同學專業報考的壓力。如果分開招生,某個專業的招生計劃若只有1-2人,很多同學往往不敢填報,但當集合多個專業的大類招生計劃增加到5-10人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同學的專業需求,高校在安排專業計劃時也獲得更大的空間。

3、培養複合型人才

大類招生結合大類培養以及通識教育,尊重學生個性化選擇,實現學生多樣化發展,有利於複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有利於同學將來走入社會之後綜合能力的展現。

但同時,部分高校實行大類專業招生,都是把冷門和熱門專業混搭在一起,以提高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暴露了大類招生以下的弊端:

1、優勢專業和劣勢專業共存,分流到不理想專業

大學喜歡將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放在一起,或者將優勢專業和弱勢專業放在一個大類中“打包錄取”,學生在專業分流時容易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冷門或弱勢專業。

比如有的計算機類既包含電子信息類、航空航天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又包括比較冷門的材料類專業,這種大類招生學生和家長報考時一定要慎重。

2、分流專業學不懂、掛科

部分大類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要求不細緻,會導致學生大學分流之後可能出現自己雖然符合選科要求、但是會出現專業課聽不懂、無法順利畢業情況。

填報注意事項填報大類招生專業志願前,考生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專業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前景是否一致。瞭解清楚院校專業分流的時間和方式,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填報的時候要仔細閱讀學校的招生章程,瞭解招生大類裡包含了什麼專業,不同學校的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不同,考生一定要仔細研究,加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