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論道AI產業落地 外灘大會勾勒發展趨勢與實踐圖景
中國金融之都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不久前,圍繞把滬地建設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模型生態高地的目標,浦東區揭幕了“模力社區”,旨在打造一個聚焦垂類模型應用的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
目前,不僅有24家垂類模型上下游生態企業拿到了入駐“模力社區”的“鑰匙”,這裡的政策利好還吸引了底層技術、應用研發、場景設計、算力支持等多個領域的模型企業近40家。
黃埔江畔,不只是模型企業與人才愈發集聚,有着亞洲金融科技盛會之名的外灘大會落址於此後,每屆會上,中外院士與金融科技行業領軍人物們也會齊聚這裡,展開產業“論道”,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識。
在9月5日-9月7日舉行的2024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生數科技、復旦大學、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來自100個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和產學研機構,帶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實踐;著名未來學家凱文·凱利、美國三院院士邁克爾·喬丹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等探討AI時代的全球趨勢;今年外灘大會還首次設立了創新者舞臺和AI創新賽,通過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萬名選手參與,鼓勵年輕人以及各類型創業者開展小而美的科技探索。
“AI技術加速了創新的步伐。”凱文·凱利主旨演講,開啓了外灘大會上AI產業發展的中國敘事。無論是企業界的實踐,還是專家學者的研究,各方都認爲AI產業實踐正呈現六大趨勢:1、小模型成 AI 應用的關鍵引擎。2、異構算力助力搶跑大模型應用之戰。3、高質量數據成爲企業AI戰略制高點。4、專業領域應用成大模型技術加速發展的“探照燈”。 5、智能體是新型終端形態,孕育新一代超級平臺。6、具身智能變革智能陪護與未來製造。
智能體是邁向AGI的一條路
衆所周知,伴隨大模型時代的到來,人機交互方式急速演變,從圖形到搜索,從推薦到對話,沈向洋認爲,未來人機交互的新方式正指向“AI與IA”的融合共進,這裡的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即智能增強,代表一種以人爲本的 AI 發展路徑,運用技術提升人類的能力,而非取代人類,而新型人機交互模式的核心恰恰是大模型驅動的智能體。
ChatGPT固然有強大之處,但沈向洋認爲,未來超級應用的方向是智能體,畢竟眼下及未來不會由一個模型代替所有的工作流,在AI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當下,他希望行業可以下決心在產業應用方向上努力。
相較通用大模型來說,多模態小模型在行業應用中取得的效果更好,另外端側AI應用逐漸成熟,由此引擎推動了一些超級應用的誕生:獨臂男孩周鍵借智能仿生手可以在主論壇上演奏鋼琴,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還有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等都出現在外灘大會的科技展區。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超30個機器人登陸外灘,它們中不乏有展示烹飪技藝的,還有專門提供情感陪伴的……被觀衆觀摩體驗火爆的機器人背後,其實是經過多個週期探索的具身智能,再次成爲AI產業應用落地的一個重要方面。
有專家在外灘大會上作出趨勢指引,大模型時代讓具身智能行業迎來新的拐點,具備三維感知能力的智能機器人,會日漸成爲人類現實場景中的陪護助手,也可以進入千行百業的工廠流水線,去智能化改變生產模式。
除卻硬件應用,人們還可以有更多與智能體這一新型的終端形態聯結的方式。像螞蟻推出的AI生活管家獨立App支小寶、AI金融管家螞小財等應用,讓機器變身數字人、生活助手、智能“搭子”,真實地連接多個智能體,從而服務於人。
如今,智能體幾乎成爲一衆科技公司新的角逐場,“智能體作爲生成式AI的一種產品形態,是當下大模型應用的核心方向。”在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看來,智能體具備自主感知環境、智能決策並執行任務的能力,能讓大模型長出“手和腳”。
爲了讓大模型產品“好用、有用和用得起”,當螞蟻集團這樣的巨頭企業領頭積極佈局智能體生態時,學界也指出,智能體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一條充滿前景的道路。
AI應用落地實踐的思考
去年至今,各廠商擁躉大模型落地,但參與外灘大會的嘉賓們已經有個共識,即拉長週期來看待大模型的發展,眼下正處於關鍵節點,競爭角力點需要從“拼參數”轉變爲“拼應用”。
不只是肯定智能體的未來意義,復旦大學教授黃萱菁在外灘大會上還分析了,AI走向專業智能體應用的過程中,關鍵研發測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黃萱菁立足行業視角指出了,基座模型能力不足、缺乏統一的交互式框架、缺乏自我學習與自我進化的能力,以及智能體存在安全與倫理等問題、挑戰。
實際上,大模型爆發與模型性能提升的需求背後,算力、數據以及成本等“基礎設施”有待優化,是當前行業不可迴避的話題。
“AI基礎設施”就讓王堅有所思考,他在會上拋出了一個“AI基礎設施是技術滲透的終極形式”的概念後,指出AI技術要對人類產生長遠的影響,就需要鞏固好雲計算這一基礎設施。
AI基礎設施進一步保障着有關數據、模型、算力的規模不斷變化,進而支撐“AI+”。由此,王堅希望扭轉外界的一個人知:“AI+”不是AI和產業的簡單結合,而是數據、模型和算力的組合。
邁克爾·喬丹也認爲,人工智能落地產業,需要形成互相協作的集體,尤其要構建人工智能的協作系統,必須要引入經濟學的“激勵”視角。
亦如邁克爾·喬丹提及的“激勵機制”,這一市場經濟和集體智能的關鍵因素,在我國AI產業發展的每個週期浪潮中,都彰顯的淋漓盡致。不妨將時間點拉回到去年,近乎行業集體行動,在基礎設施層面驗證着“大力出奇跡”,而今借2024外灘大會的契機,微觀行業發展現況,一切都在迴歸理性。
可以看到,數不勝數的通用大模型之外,深入金融、醫療以及工業等領域的專用GPT、多模態小模型生機肆意,擁躉其中的從業者們更爲關注應用落地以及技術的經濟實用性,學者與專家們則着眼模型的能力展現,一針見血地指出幻覺頻發、Scaling Law放緩等問題,實踐分享與思想碰撞,目的都是要儘量填平當下AI產業發展進程中溝壑,朝着AGI的未來再進一步。
2024外灘大會設置的1場主論壇疊加36場開放見解論壇,“論道”的內核問題是AI產業的發展。當前不爭的事實是,大模型公司在基座角色下紛紛降價普惠,芯片產業也加速邁入性能提升階段,處於上下游的行業企業,正遭遇哪些不確定性的問題和變化,當然,最關鍵的是如何協作應對,尋求解法。
一個明顯的變化正在發生,基礎模型的成本快速下降後,困擾企業技術應用落地難的不再是大模型“貴”的問題,企業家們關注更多的是,AI使用成本與應用投產比如何動態平衡。
像數字人市場,過去生成一個動輒幾十萬,現在幾千塊甚至幾百塊就可以實現,這讓生機智能CEO吳大生有所展望,門檻降低後將催生大量的應用。
技術普惠,背後的能力和服務都在升級。螞蟻密算科技首次以螞蟻集團旗下的獨立業務公司出現在2024外灘大會上,當它對外展示出自身推動數據要素價值流通的諸多實踐時,一個關乎數據維度的大趨勢已然顯現。
伴隨一批新型數據服務公司涌現,不單單AI模型及應用所需的高質量數據增加,就連數據合成、隱私安全、多模態數據處理等能力和服務變得既靈活又多樣,這既會助力更多企業站上AI應用與發展的制高點,也可以推動“博士級”AI應用的加速產生與發展。
針對算力與數據等多維度的掣肘問題,通過專業廠商深入其中攻堅突圍,大模型技術才能加速進入專業領域,進一步實現應用落地。正因如此,醫療、金融等過去未被完全利用數據價值的垂直行業,得益於專有模型、智能體的深入賦能,生產力提升。
展望AI對商業社會帶來的想象力和價值,凱文·凱利也對AI在各個產業落地的前景予以期待,他預計,金融、醫療等高信息密度、專業嚴謹的領域會是最先看到AI應用效果的產業。
錢方/文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經觀撰寫】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