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純電難走通 奔馳比亞迪還得靠發動機?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3月15日報道 前兩天突然有朋友問,奔馳是不是放棄造電動車了?這……從哪裡說起?外媒的報道明明是“奔馳放棄在2030年只銷售純電動車(EV)的計劃”,注意這個“只”字啊,也就是說,電動車,奔馳以後還要做,發動機,奔馳以後也要做。
這樣的變化,並不是奔馳突發奇想,而是因爲市場反饋就是如此,對於“高級”汽車,今後10年甚至更長時間,大概率發動機依然是用戶的必選項。
肯定有人表示不服,憑什麼說走高端還得發動機,我們不妨拿幾家車企的市場表現,逐一分說。既然說到電動,首先自然是新能源年銷量突破了300萬臺的比亞迪了。
作爲現在新能源領域的扛把子車企,比亞迪的車型已經全面實現了電動化,也就是產品線序列內已經沒有了純燃油車。純電的重點是小車——尺寸在A00級的比亞迪海鷗(參數丨圖片),僅僅是2023年4月份推出,在2023年剩下的8個月時間,就賣出了接近24萬臺。
而大一號的比亞迪海豚,更是在2023年的A0級市場拿出了超過36萬臺的年銷量。這兩款車型的總銷量超過60萬臺,月均破5萬臺,也是以往在中國A00/A0級市場從未有過的市場表現——即便是A0級市場的“常青樹”,飛度、POLO等車型的巔峰時期月銷量也只是萬臺的水平,而現在只是3-4千臺的水準。
如果再考慮接近47萬臺銷量的五菱宏光MINI EV和繽果這兩款車,四部純電小車的年銷量已經突破了百萬,這也證明入門級小車市場基本上已經被純電動小車佔據了主陣地。
但是,從比亞迪集團定位更高的品牌騰勢看,純電的滲透率遠遠不如入門車型。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2023年銷量超過12萬臺、把別克GL8擠下MPV銷冠寶座的騰勢D9了。根據行業銷量統計,在近一年的時間內,騰勢D9 DM-i車型的累計銷量超過11萬臺,而D9 EV的累計銷量爲7000餘臺,插混與純電車型的比例大體上爲16:1。
同樣,只提供純電車型的騰勢N7,銷量也只有D9 EV車型的水平,儘管硬件水平已經是相當不俗,但依然無法攻克高端純電這個細分市場。
從不同細分市場對於純電車型的接受度不難看出,用戶使用場景對於能源以及補能形式有着非常大的影響。代步小車更在意補能(加油/充電)成本,使用便利性並不是第一要務。
而對於D9這樣要兼顧商務和家務的大MPV,重點還是便利性,“千里取公章”這種事情是純電車型在現階段無法實現的任務——司機說“不好意思我去加個油”已經是失職的邊緣了,“不好意思我們去充個電”對於商務用途來說,確實開不了口。
回到奔馳採用“油電並舉”這個事件本身,從車企自己的角度來看,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只會是市場的因素,最直觀的,也就是銷量和利潤兩個維度。
不得不說,奔馳之前在推動電動化方面的力度還是相當大的。儘管無論是從品牌還是利潤的角度出發,維持應有的價格體系對於奔馳這樣的老牌豪華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奔馳在中國市場已經做到了油電同價——同樣動力水準的GLC 300車型和EQE SUV 350車型,也同樣主打40-50萬元的市場區間。
但是問題來了,在同等價格下,基於純電平臺的EQE SUV實際上車型序列要要高一檔,而且利潤空間也大大壓縮——對比一下,EQE SUV和GLC在德國市場的起步價格分別爲83400歐元(約合人民幣65.3萬元)和59800歐元(約合人民幣46.8萬元),可見奔馳在中國銷售電動車還是捨棄了不少利潤的。
即便是這種價格已經沒有太多水分的情況下,奔馳純電車型2023年度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不到3萬臺,比奔馳A級的同期銷量還要少。要知道,根據乘聯會數據,中國市場在2023年度,全年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5.7%,這樣的價格和銷量倒掛現象,自然不能令人滿意。
對於奔馳的全球市場來說,2023年度集團總銷量爲249萬臺(含商用車),其中純電動車型超過22萬臺,佔比11%,而插混車型佔比8%,其餘81%爲燃油車——這也意味着市面上銷售的奔馳新車,九成依然是有油箱的。看來高端客戶還是願意“油電並驅”,而不是單純做選擇題。
在奔馳的商用車全球市場上,純電車型賣出了兩萬多臺,與超過44萬的總量相比,油電比例差不多是18.7:1——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比例和騰勢D9在中國市場的油電比例非常近似,可見商用車雖然各個市場具體熱點車型不同,但是能源方式的接受度方面,倒是非常接近的。
不管是比亞迪還是奔馳,都算是“傳統”車企,那如果是正經的“新勢力”,只做電動車,那豈不是就可以安心的走高端純電了?埃隆·馬斯克告訴你,想多了。
特斯拉是當下專做新能源的車企中,唯三實現盈利的。不過要回顧特斯拉的發展歷程,產品序列也算是“高開低走”了。
特斯拉建立於2003年,次年馬斯克加入特斯拉。2008年,特斯拉生產了第一款車也就是跑車Roadster,跑車不可能走量,所以2012年和2015年分別推出了Model S和Model X這兩款百萬級價位的車型,不過直到2016年,這兩臺車的總銷量也不過7萬出頭,所以你不難理解爲什麼第二年(2017年)特斯拉推出了入門級的Model 3了吧?
即便是相繼推出Model 3和Model Y,但直到2020財年,特斯拉才實現首次全年盈利——而且還靠的是賣碳積分而不是賣車,要知道這個時候的特斯拉年交付量已經是50萬的級別了。
而到了2023年,特斯拉交付了180萬臺,其中S/X的總銷量不到7萬臺,和六七年前區別不大,相對於總量,高端車型的佔比也不過是3.4%。高端+純電,還能持續掙錢,這真不是一般人能玩轉的,就連馬斯克這樣心中滿是星辰大海的也做不到。
抓住新趨勢,往上走,這是每個汽車品牌乃至每個商品品牌都想做到的。但是成功者,畢竟還是少數。
不管是奔馳,比亞迪,還是特斯拉,都已經算是當下汽車圈的成功者,但由於用戶場景、電池技術瓶頸等多方面的限制,在高端純電這條賽道上,還都沒到開足馬力的地步。發動機,尤其是高端市場,也還遠沒有到全部切換到純電的那一天。
汽車,還得靠增程劑賦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