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山問題?環團批:是飲鴆止渴
多個環團、名間鄉長陳翰立及立委林淑芬等人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若只靠新建焚化爐處理垃圾堆置問題,無非是飲鴆止渴。(林良齊攝)
因事業廢棄物近年大增,排擠一般廢棄物處理,縣市政府只能把一般廢棄物打包堆置,導致目前有50餘座垃圾山堆置,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日前宣示會在2年內解決垃圾堆置問題,更稱「不能只要臺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多個環團、名間鄉長陳翰立及立委林淑芬等人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若只靠新建焚化爐處理垃圾堆置問題,無非是飲鴆止渴。
林淑芬指出,近年來廢塑膠焚化量持續增加,從2018年的80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153萬噸,近乎倍增,塑膠熱值爲垃圾的2至4倍,等於多燒11.8萬噸廢塑膠,就少燒了23.6噸至47.2萬噸的垃圾。如果讓這些應回收塑膠好好回收,至少就可以空出10萬噸至28萬噸的量能。她更憂心,如果未來新建焚化爐但未來沒有足夠垃圾焚化時,恐怕大家就不會努力落實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甚至還要進口洋垃圾來燒。
看守臺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強調說,這10年來,新設的焚化爐與SRF使用設施的總體量能,已經來到每年155萬噸,完全看不出有再興建任何焚化設施的急迫性與必要性。反而更應端出強而有力的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作爲。
南投欲選在名間興建焚化爐,名間鄉長陳漢立指出,彭啓明看到垃圾山想用焚化爐解決,而興建焚化爐恐怕會鼓勵大家多生產垃圾;名間反焚化爐自救會發言人莊理德質疑,南投日產250噸的垃圾,卻要蓋日處理量700噸至1000噸的焚化爐,只爲了縣府可額外歲收或讓代操業者賺更多錢?卻要將民衆的健康當提款機?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垃圾處理屬地方事務,源頭減量爲優先任務,無自主設施縣市,地方仍應建置自主處理設施,但應加強民意溝通,至於採取何種設備與技術,中央尊重地方決定。
環境管理署也將督促各地方政府加強垃圾源頭減量,以減少垃圾產出,重新喚起民衆垃圾分類回收的環保意識,一起源頭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