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2000多萬江蘇常住老年人,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啓動

家裡老人想安裝個洗澡椅,再裝個報警器。別急,都安排上!10月份是敬老月,江蘇爲全省老年人帶來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敬老大禮包”。10月10日,省民政廳召開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新聞通氣會。現代快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本輪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範圍覆蓋2000多萬江蘇常住老年人。

補給誰?

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近期聯合印發了《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實施細則》,這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動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舉措,也是切實提升廣大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質,更好滿足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的現實需要。

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和老年人口較多的省份,截至2023年底,全省60週歲以上常住老年人2089萬人,老齡化率達到24.5%。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莉介紹,江蘇自2020年起即在全省統一部署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多措並舉賦能“原居享老”,已經高質量完成14餘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取得積極成效。

參與此次適老化改造補貼項目的老年人不僅不限困難老年人,而且不限江蘇戶籍。“只要是常住江蘇的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改造房屋爲老年人本人、老年人租住他人房屋或居住子女、親屬房屋,經房屋產權人授權同意的,均可以申請。”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二級調研員巫良白說,本輪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範圍覆蓋2000多萬江蘇常住老年人。

需說明的是,已經享受過各類政府購買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補貼的,此次不再給予補貼。

改什麼?

據介紹,本輪居家適老化改造主要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等五個方面,爲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服務,支持居家適老化設施改造和智能監測設施、適老輔具配備。

“爲方便廣大老年朋友便捷選擇自己所需的物品和材料,我們還配套推出了一份《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建議目錄》。”林莉介紹。

目錄清單中包含三大類50個項目,種類數量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比如:衛生間、淋浴房的改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老人如廁、洗澡的安全;地面防滑處理、牆邊扶手的安裝,可以方便老年人支撐身體,有效減少跌倒風險;升降櫥櫃、適老臺盆和鏡櫃等,可以讓老年人生活更加便利、舒適;溢水報警器、電力脈象儀、生命體徵監測雷達等,可以監測分析老年人日常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適老傢俱、多功能護理牀等,可以便於老年人家庭照料護理;柺杖、輪椅、助行器等,可以幫助老年人日常行走更加便捷安全,等等。

各地還可以根據目錄進一步細化清單項目,讓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怎麼改?

本輪居家適老化改造堅持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一戶一補。此次適老化改造,以老年人家庭爲單位,同一老年人身份證號或同一處房屋只能對應申請一次補貼。由適老化改造房屋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受理、統計和發放。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尊重老年人及其家庭意願,以自願申請爲前提,由老年人家庭自主申請並負責改造質量監控。

三是堅持先改先補。補貼時間自實施細則印發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結束。根據實施改造申請先後順序進行補貼,補貼額度用完爲止。

四是堅持補貼立減。老年人簽訂居家適老化改造合同後,只需按照補貼比例和金額支付自付部分費用,享受補貼立減的優惠。

補多少?

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副處長朱敏介紹,江蘇本輪超長期國債支持居家適老化改造資金總額度是3億元。根據中央規定,補貼資金按照中央與江蘇85:15的比例共擔,江蘇15%的配套資金全部由省級財政保障,將政策紅利帶給更多的消費者。

根據《實施細則》,購置《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建議目錄》和各市補貼清單內的居家適老化設施改造以及智能監測設施、適老輔具配備均可以進行補貼。

社會老年人自付50%,補貼50%,補貼上限每戶3000元。

經濟困難老年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成員)在每戶3000元限額標準內按實際支出全額補貼。

超出補貼標準部分由老年人家庭自行支付。

如何申請?

此次改造實行線上全流程申請審批。

“爲推進適老化改造工作流程的規範化、系統化和方便快捷,我們開發了居家適老化改造管理系統和移動端應用。”省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劉蓓介紹。

改造前,由老年人家庭通過“江蘇民政”微信公衆號或“蘇服辦”APP提出改造申請,按要求上傳相關材料,由房產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對補貼對象資格進行審覈。申請提交的截止時間爲2024年11月30日。

審覈通過後,老年人家庭可在當地公佈的服務企業中自主選擇,對接服務需求,實施改造。

改造完成後,老年人家庭自主進行質量驗收,確認驗收合格後,由服務企業向縣級民政部門提出竣工申請,上傳相關佐證材料,由縣級民政部門進行線上審覈,符合補貼條件的,及時向服務企業撥付補貼資金。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