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加護病房首創!臺商心臟壞死跨海救援 2續命裝備上飛機

在小小的機艙裡,容納着8個人,正副機師、機工、體循師、醫師、護理師、顏先生的女兒,以及躺在擔架上,身上插滿維生管線的顏先生。(振興醫院提供)

53歲顏先生是大陸臺商,在當地診斷爲心肌梗塞,由於心肌壞死,裝上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和葉克膜續命。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家人希望帶顏先生回臺治療,卻面臨大難題,要在機上同時使用兩種儀器,空間調配、電力配置都不容差錯,在多方協調之下,打造「飛行加護病房」,順利完成臺灣首例由國籍航空使用兩種儀器成功載送病人。

在小小的機艙裡,容納着8個人,正副機師、機工、體循師、醫師、護理師、顏先生的女兒,以及躺在擔架上,身上插滿維生管線的顏先生。顏太太回想今年8月初,先生開始發燒、全身痠痛,原本僅服用成藥,但後來症狀越來越嚴重,在當地就醫診斷爲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轉院治療後,又發生心律不整,裝上葉克膜。

顏太太哽咽地說,每個家屬聽到葉克膜,都會覺得「是不是最後了?」她當下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將先生帶回臺灣。在友人建議下,他們向振興醫院求助,經過視訊會診後,聯繫飛特立航空公司討論返臺,並在童綜合醫院航空醫療中心、空中之星救護車的協助下,終於擬定醫療專機回臺計劃。

振興醫院今天邀集醫療專機團隊,和顏先生一起切下蛋糕,慶祝康復重生。(王家瑜攝)

現有的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沒有載運過同時使用IABP和ECMO的病患經驗,要克服很多困難,囿於空間,要同時置放二項佔空間的維生設備更是一大挑戰,而專機能承載的功率約500瓦,但IABP需耗費300瓦,ECMO則需耗費200瓦,幾乎達專機能負荷的上限,運載病患過程中只能戰戰兢兢,不容一絲差錯。

童綜合醫院航空醫療中心執行長盧立華說,IBAP原本僅設計2小時的電力,從上海到臺灣航程1.5小時,地面工作就要5到6小時,因此向院內各單位調借了很多顆電池來因應,這項任務跨了很多團隊,但大家朝着同一個方向走,能夠順利完成。

參與本趟任務的朱益顯醫師,有10年的國際醫療運送服務經驗。他分享,由於是第一次在飛機上使用兩種儀器,團隊等於是摸着石頭過河,前一天先去模擬作業,和機工、體循師一起討論出最適當的空間配置。

8月20日當天,在滂沱大雨下,醫療專機順利抵達松山機場,顏先生馬上被載送到振興醫院治療。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說,當時醫院已安排好牀位,原本準備要換心,但當時沒有心臟,且顏先生由於感染嚴重,開始發燒,就算有心臟恐怕也無法移植,因此決定使用心室輔助器,讓循環恢復正常。在醫療團隊細心照護下,顏先生不僅恢復意識,肺部感染狀況也改善,在10月初順利出院。

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提醒,急性心肌梗塞常見症狀如肚臍以上、前胸、後背、上腹、牙牀、手臂內側不適,如果合併噁心、嘔吐、冒冷汗,更要緊急送醫,因爲血管堵塞30分鐘就開始壞死,12小時就會壞光光,但心臟肌肉不會再生,切勿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