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道理的10段人生箴言

01

怨恨一個異性,本質上是因爲你的慾望在TA的身上得不到滿足。

然而換位思考一下:你又滿足了對方多少慾望呢?

02

擺脫煩惱最好的辦法是:否定煩惱存在,讓煩惱直接消失。

舉例說:孩子擇偶,不聽我的意見,怎麼辦?答案是:如果孩子是對的,就讓TA自己決定。如果孩子是錯的,讓TA摔一跤,摔一跤不是壞事,人只有摔跤纔會長大,所以,這是TA的事,不是我的事,我純屬自尋煩惱。想通了,煩惱直接消失。

再舉一例:親戚甲從我手上借走2萬元,一直不還錢,怎麼辦?答案是:回想一下親戚甲以前曾經在ABC等事情上幫助過我,扯平了,2萬元當作酬謝TA。我並沒吃虧。想通了,煩惱立馬消失。

其他事情類推。總之,擺脫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你的認知維度,直接否定煩惱存在,讓煩惱立即消失。

03

坐你旁邊的同事,每次離開座位,TA都要把抽屜鎖上:

你可以負面解讀這件事:TA懷疑我的人格、怕我偷TA東西。

你也可以正面解讀這件事:反正TA每次都上鎖了,TA就不會丟東西,就算丟了也和我無關,因爲TA已經上鎖了,我落個清白,我反而應該感謝TA以這種方式在“保護”我。所以,這也可以理解成一件好事。

所以說:一件事是好事還是壞事,往往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同理:

你的兒女擇偶,你提供了很多意見,兒女不聽:這未必是壞事,因爲沒有參考你的意見,所以兒女無論婚戀幸福與否,你都沒有責任,你們的親子關係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不會出問題。

反之,兒女擇偶,你提供意見,兒女聽了:這也未必是好事,因爲TA參考了你的意見,所以如果日後這個選擇被證明是錯誤的、並且導致TA婚戀不幸福,那麼你就“有責任”,TA就會怪你,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出問題。

注:父母給兒女的擇偶建議,通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未必可靠,因爲父母再怎麼厲害,也不是火眼金睛,無法準確預測和判斷兒女的這個對象未來會不會出軌、會不會家暴、會不會吸毒賭博、會不會破產負債、會不會長期爭吵不和……等等各種情況,這些情況完全超出了一個凡人的預測能力。

04

《道德經》說:反者,道之動也。

意思是說:世間事物往往是循環往復地發展變化的,所以我們觀察一個事物的發展軌跡,往往發現它走着走着就會走反。

生意人的生活軌跡是個典型:賺錢→虧錢→賺錢→虧錢→賺錢→虧錢→賺錢→虧錢→賺錢。賺錢的生意做到後來會虧錢,虧錢的生意做着做着反而開始賺錢,如此反覆,連馬雲都是這樣,很多人誤以爲馬雲做生意都是賺的,大錯特錯,馬雲在過去20年間,投資了很多賺錢項目,也投資了很多虧錢的項目,他的業務也是在“賺錢-虧錢”二者之間循環往復的。

同理,一個人的情緒變化,也是這個規律:開心→不開心→開心→不開心→開心→不開心→開心→不開心。開心的時候得意忘形,演化成不開心,不開心就咬牙努力解決問題,於是又演變成開心,如此反覆,循環不止。

其他的事物同理。總之,“反者道之動”,這是道德經的啓示。

05

飛機失事,要尋找黑匣子,分析飛機爲什麼失事,有利於日後改進飛機的硬件和軟件、以及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如果飛機失事了,僅僅抱怨“倒黴”,不去尋找黑匣子,那是很笨的。

同理,你遭遇失敗,不能簡單總結爲“倒黴”和“對方人品差”,而要冷靜下來,認真覆盤一下:你在這件事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過錯,有哪些言行違背了事物正向發展的規律,只有吸取教訓,改過自新,你才能進步,日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這叫做“黑匣子思維”。

06

世道衆生畫像:

與己有關,跪求放過。

與己無關,幸災樂禍。

07

現代人的離別,沒有那麼多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而是:

你想給我發個微信聯繫一下,但猶豫了一下,最終沒發。

幾乎同時:

我也想給你發個微信聯繫一下,但猶豫了一下,最終也沒發。

於是,你和我三五年、七八年沒聯繫,後來,也就沒再聯繫了。

四十年之後,你和我,進了各自的焚屍爐。

就這樣。

08

爲什麼說一個人的心不好,結局就不會好?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爲:

心不好,行爲就不好。

行爲不好,別人對TA的反饋就不好。

別人對TA的反饋不好,TA的結局就不會好。

就這麼簡單。

注:這是一般規律。無絕對。

09

所謂“職場三十五歲危機”無非是以下三點:

第一點:技術和業務水平不夠好、工作表現不夠出衆。

第二點:沒有管理和領導能力,不會帶團隊,當不了領導。

第三點:業務不夠好,又當不了領導,而且還要求高工資。

所謂“職場三十五歲危機”,無非就是以上三點。

解決辦法就是:要麼業務做到極好,要麼當上領導,要麼調整自己的工資要價。以上三點,只要你做到一點,很可能就不會有三十五歲職場危機。

10

雲的本質是水,幻化成雲,只是暫時的假象,風吹下雨,雲就消失了,水滴重回地面,所以,雲不會“死”,因爲沒有“雲”這個東西,雲不是雲,雲是水,所以,雲沒有生,也沒有死。同理,佛學認爲:人的本質是泥土,人是由泥土幻化而成的,人死之後,塵歸塵,土歸土,迴歸本質,迴歸大自然,人之所以怕死,是因爲人認爲自己是人而不是土,只要人願意改變觀念,認爲自己不是人而是土,是幾十億歲的地球泥土,那麼人可能就不會那麼怕死,因爲土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我不是我,我是土,沒有“我”,只有土,願意這樣想,可能對生死就能看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