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山海岸「伊莉安娜輪」脫淺成功! 還有7艘待拖離或拆解
▲伊莉安娜輪今日凌晨4時23分脫淺。(圖/航港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今年7月24日凱米颱風登陸臺灣,造成8艘外貨輪在臺灣沿海擱淺,今(17)日凌晨首艘印尼籍水泥專用船「伊莉安娜」完成脫淺作業,但是還有7艘待脫淺或拆解。航港局高階指出,目前估計還有一艘卡麥隆籍「吉娜輪」有機會利用這幾天天文大潮脫淺,剩下的6艘船員都已撤離,恐怕都會採取海側拆解方式,估計全部完成清除要到年底了。
「伊莉安娜」是7月24日擱淺於屏東縣枋山海岸,航港局爲避免造成海洋油污染,立即要求船舶所有人積極處置。先於113年8月3日完成殘油抽除作業,並續積極督促辦理船體移除,俾利於東北季風來臨前移除船體,經航港局督促業者掌握大潮脫淺時機,順利於113年8月17日凌晨4時23分由拖船配合潮汐成功將該船拖離擱淺區,恢復岸際海域環境及當地景觀,免除其對周遭生態之影響威脅。
強臺「凱米」侵襲臺灣,計發生8起船舶擱淺案件,在航港局積極處置下,在本月7日全數完成餘油抽除作業,人員均安。「伊莉安娜」與「吉娜輪」因評估有機會脫淺,船員都留在船上待命,其他船隻船員都已上岸安置。
「伊莉安娜」上載有20名印尼籍船員,及包含重油在內總共約245噸的油品,爲擱淺難船中船員人數及載油量最多者。爲避免殘油外泄衝擊屏東海岸生態,航港局在第一時間啓動應變機制,由葉協隆局長召開23次緊急應變會議,督促船舶所有人儘速處理。在確保船員安全無虞,隨即展開殘油抽除作業,在進行船體安全評估後,決定採用拖帶方式移除。
爲免影響當地生態,葉協隆局長並至現地視察船體拖離整備狀況,特別要求業者船體移除作業以對環境影響最小爲原則,避免造成當地環境二次傷害。歷經2個星期動員整備,包含專業人員及設備引進、船體艙間修補、船艏浮揚、轉向及拖帶等作業,成功將「伊莉安娜」輪拖離擱淺區,續由高港勤拖船拖帶駛往高雄港檢修。
葉協隆表示,「伊莉安娜」船體能成功移除要特別感謝枋山地區國軍駐軍、屏東縣政府、海洋保育署及海巡署等單位的協助及支持,後續已請業者應儘速將岸際作業現場回覆原狀,並持續進行海洋水質檢測,恢復當地海域環境。
本次的船舶擱淺事件應變處置是政府與船舶所有人,協力合作共同應對的最佳典範,航港局對船舶所有人主動負責的態度表達感謝,同時也將持續會同相關單位積極處置其他7艘船舶船體移除作業,以早日恢復海域環境及當地景觀,免除其對周遭生態之影響。
目前8艘擱淺船除了蒙古籍「鴻盛88」船東與俄羅斯保險公司失聯,其餘都已有船務代理及保險公司出面。業界高階指出,臺灣海峽因爲是國際商船航行要道,但海峽窄,形成風力加速現象,海象險惡,每年都有商船擱淺事件發生,而老舊船隻發生海難,不免發生船東棄船置之不理事件,爛攤子留給臺灣官方,讓官方求償無門,航港局已加強船舶海事保險(PMI)檢查,不允許投保不足的船隻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