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裡都有“柴胡”兩字,大柴胡湯和小柴胡湯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小柴胡湯是千古名方,但您知道嗎,還有個大柴胡湯,也同樣是很有名的方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先看看大柴胡湯的湯頭歌訣: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苓夏白芍將。煎加姜棗表兼裡,妙法內攻並外攘。
由此可見其組成:柴胡、黃芩、芍藥、半夏、生薑、枳實、大棗、大黃、芍藥。
熟悉小柴胡湯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裡面就有小柴胡湯的含義,然後再加上大黃、枳實、芍藥。
大柴胡湯適應的是表證未除、裡證又現的情況。方中柴胡解表,大黃、枳實攻裡,黃芩清熱、芍藥斂陰、半夏和胃止嘔,姜、棗調和營衛,可以說是少陽陽明同治之方。
本方以小柴胡湯作爲基礎,而小柴胡湯原本就是和解少陽之方,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和解方,雖然加入的藥味不多,其性質卻有了很明顯的改變。
從主治證候來看,這時候應該是陽明腑實而兼有邪滯少陽,或者直接說有承氣湯證和小柴胡湯證。兩個“小”證加起來就成了“大”,這也是大柴胡湯方名的來歷。
無論是小柴胡湯證還是小承氣湯證,其熱實互結的情況並不嚴重,小柴胡湯證主要就是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這裡面有邪在少陽,還有膽胃不和、胃氣上逆的表現。
但再加上陽明腑實的便秘,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熱實膠結,所以這時候的胃氣上逆就比小柴胡湯證要明顯多了——嘔不止。
在《傷寒論》的原文裡,它還有少許的煩悶,以及持續的鬱郁,也就是情緒不高的樣子,則可以看成是膽熱擾亂心神而得。
需要指出的是,此時還有心下、胸脅、包括胃脘的滿痛,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是因爲胃脘的氣機阻滯更重了。同時因爲熱實互結,所以有大便不解,也有的則反而出現協熱下利,那是熱邪逼迫津液下泄的結果。
這個證候還有“舌正黃”的舌苔,這是裡熱重的表現,因此脈象也就弦數有力。
由此可見,大柴胡證就是既有小柴胡證的邪聚少陽特點,同時又有熱實互結在胃腸,當然,胃腸之熱還不如大承氣那樣重,主要以胃氣上逆爲主。
這就是半表半里證和熱實互結相加的結果,因此也叫作少陽陽明合病。這樣可以看成是一種少陽初入陽明、但少陽證還在的情況。治法來上就要在和解少陽的同時,配合內瀉熱結,於是就相當於小承氣湯、小柴胡湯結合了。
從大柴胡湯的組成來看,實際上就是小承氣湯和小柴胡湯組合後加減的結果:由於有熱實互結在胃腸,所以去掉了人蔘、甘草。而熱實互結比較輕,也去掉了厚朴,只保留了枳實和大黃,瀉下就要和緩很多。
此外還加入了芍藥,能夠緩急止痛,芍藥和枳實的配伍,在《傷寒論》裡本來就是調和氣血且止腹痛的基本搭檔,並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
這樣化裁之後,大柴胡湯就有了和解少陽的柴胡、黃芩,還有和胃降逆的半夏、生薑,以及清瀉裡熱的大黃和酸斂止痛的芍藥。
總結全方整體偏於寒涼,所以既是少陽陽同治,但又以陽明爲主。
方中大黃、枳實是內瀉熱結的一個基本結構,也是“輕下”的體現。而柴胡、黃芩是和解少陽的組合,生薑、半夏則是和胃降逆的。
因爲熱邪最常見的就是耗損陰津,所以用酸斂的芍藥去益陰緩急,同時兼顧熱實互結所致之腹痛;姜棗調和脾胃和氣血。
古今驗方集解,熟悉中藥配伍,辨識“君臣佐使”文化養生談200元購買專欄
總結起來,雖然兩方都以“柴胡”冠名,但大柴湯和小柴胡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牽着是後者的擴大版——增加了瀉下里熱且以此爲主,而小柴胡湯則專爲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並無清泄裡熱之能。
因此,無論是小柴胡湯還是大柴胡湯,都被歸屬爲廣義的“解表劑”,但大柴胡湯則屬於“表裡雙解”,小柴胡湯則屬於“和解少陽”,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