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政策調整並非“放水”刺激

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首付比例降至25%;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5月17日,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重磅利好,其中多項政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

房貸政策的調整是政府在平衡經濟穩定與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直接關乎百姓的居住條件、財務壓力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降首付比例與下調貸款利率的雙重措施,構成了此次政策調整的“組合拳”。前者意味着更低的入門門檻和更少的前期資金壓力,使得更多家庭能夠跨越購房的第一道障礙。而貸款利率的下調,進一步減輕了購房者按揭還款的壓力,有效提升了市場整體的購買力。對於尋求改善居住條件人羣,更低的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鼓勵了他們升級住房,從“小換大”、“舊換新”,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這一過程不僅加速了二手房市場的流通,也促進了新房市場的活躍,形成了市場內部的良性循環。

這波政策的漣漪效應將遠遠超出房地產市場的範疇。房地產市場的回暖,預計將帶動上下游一系列產業的聯動發展,從建築施工、材料供應到傢俱家電,乃至物流、零售等多個領域受益。如此一來不僅將爲經濟增長提供了直接的驅動力,還間接促進了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激活了消費市場,形成了一條由點及面、層層擴散的正向反饋鏈。有業內人士估算,綜合一線到三線城市,在今年餘下時間內,首付款比例和房貸利率下調給家庭消費能力帶來的提振可能相當於GDP的0.3%,可將2024年經濟增長率提高約0.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房貸新政並非簡單的“放水”刺激,而是基於對市場現狀的判斷與應對。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過去在市場長期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政策存在邊際優化空間,此時的政策調整,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旨在通過適度的政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大起大落,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的政策調整提供了風向標,真正落地仍需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各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不一,供需狀況各異,因此,差異化住房信貸政策的精準實施是確保政策效果最大化、避免“一刀切”副作用的關鍵。這要求地方政府不僅要考慮本地經濟狀況、人口結構、住房庫存等因素,還要靈活調整信貸政策,做到精準滴灌,既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又防止市場過熱或過冷。接下來,各地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地制宜、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地滿足剛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大衆日報·大衆新聞客戶端記者 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