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大結局:深度解析所有細節,其實“陸不憂”始終都在

文/葉秋臣

翻看了下手機裡關於《繁城之下》這部劇的截圖,最後一張竟然已經是兩個月前了。

之所以這篇深度解析細節的劇評拖了這麼久,一來是中途插入了其他想寫的內容,只能將其自然延後;二來是此文比較耗費心力和精力,這段時間的個人瑣事確實多了一些無暇顧及;三來是有個問題始終沒找到合適的答案(最關鍵,下文詳說),不能自圓其說的話,豈不貽笑大方。

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反覆回看之後,未解之謎終於全部想通了,遂成此文。

總體而言,這是特別值得推薦的一部劇。

核心都在認真講故事,進入主題速度很快,節奏流暢舒服不拖沓,內容有深度也有思考。

情節上沒有天降神兵,雖然的確偶有幸運成分,但都在合理範圍內。

細節更是相當用心,除了下面分析提到的劇情之外,像是策劃陸家大火當天的整個宅子中都沒有水,連壺裡都是空的。

導演和編劇都是王錚,他爲觀衆帶來了如此精彩的作品,真心期待後續其他的優質輸出。

像《繁城之下》這樣誠意滿滿的國產劇,2024年請繼續盡情瘋狂地砸過來吧。

1.關於答案

這部劇雖然已經完結,但觀衆們仍有一些問題始終想不通,希望找到答案。

比如大結局中,小寶子對陸直說了什麼?

比如曲三更是否知道父親之S的真相?

首先分析第一問,小寶子對陸直說了什麼?

葉秋臣看完大結局,猜測了很多小寶子對陸直說的話。

主要是結合自刎前那句“我命不好,我只是想改改命啊”來進行腦補的。

最大概率的話,是“忠爺都寫下來了,用你教他的字。另外,金子本來也是留給你的。”

衝擊力最強,因爲如果小寶子所說爲真,那麼陸直大可不必走這樣一條膽戰心驚的路,原本就可以更順遂些。

他可以有對自己好的長輩,有不愁吃穿的財富,也可能會有逆天改命的正途。

然而,已經回不來頭了。

他以爲自己機關算盡,結果卻得知如果不去算計的話,或許結果能更好。

改命反而給自己改得更曲折了。

小寶子這些話,無疑是否定陸直之前所有一直堅持和篤信的東西,精神自然就崩潰了。

這才能引發陸直的自S。

忠爺多年來懂得隱忍裝啞巴,看他藏了那麼多金子和日記就知道給自己留了足夠的後路,一直握有相當分量的籌碼來進退得當。

所以雖然可能比不上陸遠暴的所有資產,但總量也不會差太多,至少生活水平上是相近的。

陸直臨終前說的“命不好”,就是自己不論怎麼走,都好像只能走在錯路上。

“改改命”的結果,甚至還不如過去更好。

網上有很多人猜測,小寶子還有可能告訴陸直“忠爺是你親生父親”,諸如此類。

從目前的劇情線來看,不排除忠爺和陸直真的是親生父子關係,有許多細節可以用來證明。

一把年紀的忠爺,爲什麼非得替陸直出頭呢?

他在陸遠暴身邊多年,過得也算順風順水,沒必要打破這種平衡和寧靜。

甚至,當初怎樣收養陸直過來,沒準都是忠爺策劃的。

只要涉及到陸直的事情,忠爺做得總是很維護也很絕,甚至不惜以人命的代價來填。

而且在忠爺被陸直幹掉的時候,他也沒有否定過自己“想當爹”的心情。

當然,劇中並沒有明確對此進行表述,所以僅能通過猜測的視角來分析。

如果他們不是親生父子,也可以理解爲忠爺待陸直親如父子。

這段關係沒有定論,關鍵看刪減和捨棄掉的內容,以及觀衆在追劇過程中更認可哪一種。

雖然這兩人有一定可能是親父子,但“弒父”這件事對陸直造成的傷害遠不及他被命運戲耍這件事更殘忍,所以葉秋臣覺得小寶子附耳說的這句話,僅僅是用來揭示兩人關係的可能性較低。

在最前面的地方,我曾寫到之所以此文拖了這麼久沒有寫完和發佈,原因是有個問題沒想明白。

就是我一直有個執念,謝師爺就是陸不憂。

並且竭盡全力去找根據去證明自己的猜測。

如果小寶子在陸直耳邊說的,是“我的師爺纔是陸不憂”,這個S傷力是否就真的比上述的第一種更震撼呢?

但仔細想想,這個想法的可能性非常小。

重點就是當年陸家大火後S體的數量完全對得上,小寶子和陸不憂必定需要二選一,兩個人都活着的話,誰來當那具身量相仿同齡人的S體呢?

當時情況緊急,也沒有空暇去再找一個完全合適的替身。

以他們的性子,也不會去找。

所以謝師爺的功能,並非是隱藏在小寶子身後的陸不憂,他就是自己口中的那個報恩者。

葉秋臣認爲,編劇最牛的一點在於,在整部劇中,其實“陸不憂”根本沒有離開過。

他的命沒了,但卻救下了小寶子。

小寶子有情有義,抱着同歸於盡的態度去復仇,最終成功。

謝師爺曾經提過,小寶子是他的救命恩人,並且十分在意對方的安危。

故此,“陸不憂”可以理解爲一種善念。

這種善念,從陸不憂傳給了小寶子,再從小寶子傳給了謝師爺。

雖然小寶子人沒了,但謝師爺還在,“陸不憂”持續傳承下去了。

當初小寶子主動“斷眉”,一來是迴應“後天斷眉,兄弟反目”的預測,二來是主動製造出了一個陸不憂的分身。

“陸不憂”,雖S猶生。

最後,是謝師爺出手幹掉了唯一的倖存者,內心僥倖毫無悔意的尤二,完成了小寶子交託的終極任務,整個復仇鏈條也就此完整。

如果謝師爺也有一個相同位置的斷眉,那份震撼感會更強烈。

不過,光是那個回眸,便已經足夠令人釋懷了。

蒼天有眼,沉冤得以昭雪。

前塵恩怨,皆已落下帷幕。

大仇得報的設定下,所有人都快慰了,犯錯的都接受到應有的懲罰,觀衆也沒有因爲任何人有罪但僥倖逃脫而感到氣憤。

我曾見到有人懷疑,認爲謝師爺是真正的小寶子,知縣纔是真正的陸不憂。

可在前文已經分析過,小寶子和陸不憂不可能同時活着,因此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那謝師爺有沒有可能是小寶子呢?

概率很小。

小寶子臨S前,對曲三更提到的酥油泡螺,實在是一件太小的事情了,劇中只有陸直和小寶子知道。

這句臺詞,就是爲了釋疑的。

即便是用了替身,也真沒必要在生命盡頭強調這個信息,畢竟其他人並不知情。

因此,知縣就是小寶子。

小寶子上任之後,一直在躲。

他成功僞裝了自己,讓大家以爲這只是一個不作爲、喜歡推卸責任、凡事向上寫報告的上司,根本不會考慮他另有圖謀。

機關算盡,最終也只是共歸於盡的策略。

坦白講,小寶子這一路並不好走,由於出身的原因,大概率也是走了很多非正途的路,纔來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比如買了假身份)。

有人問,爲什麼小寶子不通過正規途徑告發陸直他們?

首先是年頭久遠翻案難度太大,接着是敵人太過狡猾,最後的計劃只能是同歸於盡。

在那樣的環境之下,正義談何容易?

只有相對正義罷了。

每個人心中,對於正義都有一杆稱。

我發現,《繁城之下》中關於點心的劇情都是另有用意。

除了上面的酥油泡螺,還有一處是陸直與小寶子關於偷點心的對話。

小寶子認爲,性情好的不該偷,否則世道不就反了。

陸直卻反問,世道本身就是反的,你改不了這世道。

短短一場戲,就把兩個人的命運都說透了,堪稱最強伏筆。

小寶子說,別的人他管不了,但在自己這兒,世道就應該被正過來。

多年以來,他也一直秉持着這個信念去做的。

接着分析第二問——曲三更是否知道父親之S的真相?

曲三更是一個心懷正義感的聰明人,這個角色看似是整部劇中出場最多的人,但他並非是真正的主角。

從核心內容來看,陸直和小寶子纔是。

曲三更只是一個揭出當年真相的牽線人,負責將所有故事講明白。

且他的身份具有多重屬性,尤其是冷捕頭當年S掉曲父的設定,讓情如父子的師徒關係出現了極強轉折,冷頭瞬間成爲了曲三更的弒父元兇。

你會發現,“弒父”和“師父”讀起來,其實很像。

絕,真絕啊。

最絕的,還不僅僅如此。

由於冷捕頭S掉曲父事出突然,忠爺當時自顧不暇,沒機會將其寫下來,所以小寶子也無從得知。

知道真相的,只有當初的那些壞人團裡的成員,以及親自下手的冷捕頭。

憑藉曲三更的能力,讓他猜到自己父親的S與這場大火高度相關並不困難,但他最多也只能將這筆賬算到陸直一夥乾的,具體是誰經手根本不清楚。

他甚至可能相信了記載中所述,曲父是由於幫助救火才S的,也說不定。

絕就絕在這個“不清楚”。

真相有時候是殘忍的,對於曲三更而言,他能夠接受一個有瑕疵且並不完美的師父,但若是在此基礎上再加入一個“弒父”的標籤,那將是多麼令人痛不欲絕的事情。

就當是編劇給曲三更特別留下的一句善意謊言吧。

2.關於人物

在《繁城之下》裡面,幾乎沒有一個絕對的善茬。

人很複雜,過於正面或者負面的人物都會臉譜化。

所以葉秋臣才格外欣賞這部劇,每個角色都是令人愛憎分明。

曲三更在辦案過程中,爲了達成目的也會用些小手段,問話時挖坑,背地裡用招。

把易頭兒拽下去的整個過程,真的是好城府,好算計。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宋典史。

宋辰是令人意難平的存在,他滿腹經綸本有大好前程,甚至可能成爲狀元,卻因冤情被廢,空有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

宋典史的心結,很難解開。

他身上的文身,是睚眥。

睚眥必報。

其他人復仇,還能冤有頭債有主,制定計劃去實施。

而他呢?

冤無頭債無主,比起小寶子他們目標明確,宋典史就沒那麼幸運了。

其實對他而言,S是一種解脫,否則宋典史將一直陷入有仇在身,卻無仇可報的困境之中,不可自拔。

這個人物的結局是最令人唏噓的,他不處於任何一方的陣營裡,完全站在中立的位置,卻仍然逃不出這樣的命運。

是啊,誰能對命運復仇呢?

說實話,我沒想到他與春杏是真愛,這份情感的濃度值不亞於林四娘和冷捕頭。

《繁城之下》真是寫盡了諷刺啊,那些有情有義的人,都是身份地位不如普通人的林四娘、小寶子和春杏等人。

反觀陸員外和薛舉人那些有頭有臉的,其實肚子裡全是壞水。

萬事不可只看表面。

就像他們在喝酒時說的那句話一樣。

認識了一輩子的人,卻好像從來沒認識過一樣。

人的肚子裡藏什麼秘密,又有誰能真正說清呢。

林四娘有情有義,她與冷捕頭之間的故事令人感到遺憾,屬於有緣無分的愛情。

在聽聞冷捕頭離世,她專門換了一身白衣來與曲三更說話,細節之處足見人品。

和桂兒最後的對話,也充分展示了她爲人坦蕩。

都說什麼僕人跟什麼主子,小寶子和四娘很像。

有人說林四娘也是陸宅火災的既得利益者,並且認爲她亦知曉當年的所有真相。

我持不同態度。

林四娘雖然是相關人士,但冷捕頭對她所述只是非常碎片化的內容(原意應該是怕牽連),所以四娘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知情者,需要靠近期查案的線索自行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陸直也不敢斷定四娘到底知道多少,所以一直安插了耳目在監視她,有風吹草動就立刻動手。

通過曲三更等人與林四孃的對話,她大致猜出了整個事情的基本框架,但在說出真相前就被害了。

林四娘很苦,在命運面前只能與真愛擦肩而過。

但所幸的是,他們曾經相愛過。

不幸的是,冷捕頭爲給四娘贖身,成了陸直等人的助攻。

然而等到真的贖了身,才發現即便用錢買來了自由,卻永遠贖不回曾經的自己。

陸遠暴是萬惡之源,壞且狠。

他當初提攜陸直,單純是想證明即便走的是非正經的路,最終也可成功。由此對應他當年從土匪頭子轉型爲陸員外。

但這個人卻很擰巴,他一方面想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一方面又只希望在自己身上奏效,其餘人不得超過他預期的設想。

所以,陸遠暴看似是在扶持陸直,送他出去讀書,實際上是自我滿足,約等於“我家書童都能考功名,作爲主人的我就更厲害了”,與某領導說“我手下全是清北畢業的”同理,潛臺詞是“我纔是管理者”。

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對下屬的絕對掌控力。

於是,陸遠暴用酒去探測陸直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個人慣常喜歡用試探的方式來衡量忠誠度,當年搶完最後一票時對忠爺也是如此。

陸直一番酒後之言,瞬間就觸及他的雷區了。

當兒子事小,通過此途徑惦記他家財的事爲大。

通過這頓酒,陸遠暴看到了陸直的野心。

陸直也沒有算準陸遠暴的用心。

就這麼栽了。

栽了之後,開始考慮如何取而代之,合理利用各方資源給自己鋪路,一步步走向“成功”。

坦白講,在陸直沒有徹底黑化之前,我一直蠻喜歡這個角色。

他只是比較工於心計,畢竟成長環境使然,做個聰明忠心的小跟班,像個變色龍一樣活着,本身並沒有錯。

善於察言觀色,偶爾撒謊虛僞,腦子轉速極快,巧妙討好上層,懂得籠絡人心,廣交各類朋友。

這樣的人,註定會成功,關鍵在於他選什麼路去走。

王夫子的事情,成爲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陸直意外發現了王夫子S人的證據,但冷捕頭卻說那是個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告不倒,也不用受到懲罰。

正義的天平傾斜了。

他開始懂了,世道和書裡寫的不一樣。

書都是勸人向善的,爲善很難,作惡卻很容易。

加上張貴救下師哥柳十七的事件,陸直感覺自己多了一條路可以走。

此處有一個極具深意的鏡頭,就是門縫裡的光照在了陸直的眼睛上,他開始要走向另一種人生了。

陸不憂的出現,本來讓陸直動搖了原本的計劃,心想着只要自己足夠努力,也能在正途闖出一番天地。

但陸二爺一句話,又把一切美好的幻想都打碎了。

讓陸直做管家,就只是管家而已,改不了命。

重點就是改不了命。

曾經陸直對忠爺是絕對信任的,什麼秘密都同他講。

忠爺也一直非常看重陸直。

但後來,他發現忠爺裝啞巴,而且在陸遠暴處理方式上通過誆騙自己來達成個人目的,信任的寶塔就被戳穿了。

陸直被打入冷宮,忠爺來告知他,陸遠暴想徹底除掉你。

這是一場非常關鍵的戲。

忠爺想幹掉陸遠暴的話,若爲自己牟利,他有很多機會和方式,根本不需要經過陸直去做。

憑藉多年來這種信任,忠爺有心自己出手的話,陸遠暴S幾百回了。

可他非要讓陸直攢這個局,自己躲在幕後做掌舵者。

葉秋臣分析,大概是以下三點原因,才觸發了此次事件。

一是他早有預謀但未遇到合適的時機,也達不到他追求的那種“S人不用刀子,奪財沒有官司”的程度,所以始終隱忍,想找到在表面上能夠把自己徹底摘乾淨的方式(間接干預);

二是他確實看重陸直,通過這一逼讓自己坐穩原陸遠暴的位置,順便再認個靠譜的兒子(漁翁之利);

三是他想利用謊言讓陸直倚重自己,忠爺是從內而發真心喜歡這個孩子,不想他遭受被冷落的命運(替人改命)。

只有一點是出於好意層面的考慮,結果就是折在了這一點上。

壞人VS壞人,任何一點善意都會被利用,成爲致命傷。

千算萬算,他都沒算到陸直反手捅了他一刀。

最終,把自己也給交代了。

如果不是因爲曾經陸遠暴試探性的羞辱,其實忠爺沒準能在合適的時間認到陸直這個兒子。

但經歷種種的薛孝廉,不再需要一個爹,他要改自己的命。

有時候你會發現,人的本性很難改。

就像程大夫永遠改不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偷冷家的梨,偷陸家的寶),最後也以此爲把柄釀成了大禍。

王夫子再剋制去收斂自己的脾氣,還是把人送上了黃泉路。

陸遠暴習慣去試探,忠爺習慣去隱忍,陸直習慣去改命。

他們最終,也都是砸在了以這此源頭的事情上。

這對應了桂兒嘴裡那句冷捕頭的名言——

人往往會栽在自己(認爲)的長處上,這時候的長處就變成了短處。

小時候的米鋪少爺,如今成爲了貫穿整個案件的算命先生,其實劇中對此早有伏筆,他幼時便提及自己對占卜之事非常感興趣,屬於興趣愛好轉爲正式職業了。

作爲陸不憂和小寶子的舊識,他的作用至關重要,也提供了許多的關鍵信息。

另有一些人物和關係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鋪子老闆和陶秀才之間的“情”,也是通過恰好好處的情節,點到即止。

那個出於各種目的要背上不屬於自己罪責的猴妖,似乎也能在許多地方找到相似的影子。

一條罪,兩條罪,都是罪。

既然已經有罪,何不做一個更有價值的工具呢。

三方勢力都要利用他,真是“從來都沒有這麼有用過”。

宋典史也曾說,礙事的東西,都會從證據裡消失,說明最終給人公示的結論都是片面的。

忠爺幹掉家裡的僕人,想名正言順混過去,說隨便塞點值錢東西栽贓就行了。

那個世道,誰在乎真相呢。

這情節,夠諷刺。

3.關於現實

那是一個基本所有人都處於灰色地帶的環境,更夫晚上不敢點蠟燭因爲要拿出去換錢,捕快查案先去找合作的賊窩訪行與打行。

冷捕頭很快適應了這些規則,只要沒有犯大惡,他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爲“清水池塘不養魚,天下壞人抓不盡”,訪行與打行只要在,至少知道先去找誰,免得走彎路。

沒有一個人是乾淨的。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貓鼠一家。

衙門養着訪行與打行,他們之間多年來行着獨有的默契條款,維持着基本的平衡。

如果不換人,這種安穩的假象還是可以持續下去。

但曲三更很有魄力,他主動向宋典史請纓去解散了這幫惡徒。

可無奈的是,這種魄力往往只存在於電視劇中。

如果不是有曲三更的頭腦和計策,那替罪羊背後的故事永遠說不清。

如果不是有鈔能力,那陸宅大火中的三名倖存者信息永遠也找不到。

可是,真的所有人都能遇到這樣的幸運嗎?

公道是條繞遠的路,不止是遠路,還會有岔路。

大多的人,折在了過程中,走不到終點。

這部劇的臺詞,都是現實到骨子裡的道理。

就連高士聰說的那句“婦人的東西,有時候靠鎖,是鎖不住的”,仔細咂摸都別有滋味。

4.關於演員

有人覺得白宇帆的演技發木,曲三更被他演砸了。

我倒不這麼認爲,他詮釋角色其實有個人理解,把握分寸也恰到好處,沒有用力過猛,也沒有太執着於技巧。

從《山海情》開始就關注到了這個年輕男演員,感覺未來可以挑戰的角色類型相當多,我對他後續作品抱有很高的期待。

寧理是全場最佳,這個角色很難演,尤其是酒醉後重回當年宋才子的眼神,那一個鏡頭簡直就像看遍了他本該擁有的人生。

於垚是本劇的最大驚喜,他演的陸直非常出彩。

當初在《天才基本法》裡怎麼沒關注到呢,差點走寶了。

從此演壞小孩的演員,不再只有《隱秘的角落》中的榮梓杉。

忠爺某些角度很像孫紅雷,就是稍微瘦一些。

向涵之的臉不太適合古裝,五官妝容都不太配,演戲時偶爾有脖子向前伸的情況,形態可以再練練,如果拍現代題材的話會稍好些。

好在桂兒的戲份不多,不影響整體觀感和大局。

終於寫完了《繁城之下》,葉秋臣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拖得太久了,又不願意將就去隨便寫寫,便花費了差不多一週的時間,碼完了上面這些字。

《繁城之下》講的雖然只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個小故事,但我卻在裡面看到了許多現實裡的影子。

比如,不同類型的老爺。

比如,大家相信的事情纔是所謂的“真相”。

比如,捕頭們和訪行與打行的關係。

比如,怎樣留住良心。

比如,怎麼定義好人。

比如,人。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心,人性,亙古不變。

讀懂這些,纔是收穫。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