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助文旅產業點亮“詩與遠方”

來源:法治日報

遊園會上聽一曲傳統京劇、“不夜城”裡領略大唐盛世繁華、革命聖地打卡紅色地標……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深度文化體驗”正成爲旅遊關鍵詞,當金秋遇上小長假,文旅也再次融合頻出新彩。

文化元素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旅遊元素釋放文化產業經濟價值。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節假日7天,全國國內出遊7.6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較2019年同期增長7.9%。文旅產業已經成爲重要的民生產業,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引導擴大消費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產業發展與市場繁榮離不開法治護航。從服務羣衆假期出行到打擊文創產品侵權盜版行爲,從完善民宿管理到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機關以實際行動助力文旅產業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進而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優質法律服務爲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更有序安全環境。旅遊糾紛具有民生性強、點多面廣、異地發生率高、責任主體多元等特點,更需依法及時有效處理。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結合當前旅遊市場常見多發糾紛的具體情況,發佈5件旅遊糾紛典型案例,旨在引導景區依法規範管理、遊客依法維權,維護旅遊市場健康發展。此外,爲解決旅遊投訴調解工作面臨投訴量持續增長、遊客訴求多元化等問題,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於2021年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旅遊投訴調解與仲裁銜接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試點搭建專門的旅遊投訴糾紛仲裁平臺,提高涉旅遊糾紛化解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切實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高效法治供給賦能文旅產業“解鎖”更多形式、更新表達。2022年,公安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出便捷辦證、惠民利企制度措施,推動民宿產業在展現“詩與遠方”的同時成爲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除了新的產業形式外,謀求文化的具象化、創意化表達也是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兼具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的文創產品就是代表之一。遼寧、江蘇、福建等地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在辦理案件的同時傳播著作權利保護觀念,提高文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讓每一件“國潮”精品講好傳統文化故事。

法治觀念助力文旅資源實現保護與開發並重。3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立足文物和文化遺產多樣性、地域性等特點,最高檢指導地方檢察機關結合本地特色以小專項形式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積極推動完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法治體系。

文旅產業一頭連着羣衆的審美情趣,一頭連着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兼具公益屬性與產業屬性,是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良好的產業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治保障,唯有努力讓良性有序競爭成爲市場底色、讓和諧健康發展成爲產業理念,才能不斷滿足文旅產業中的多樣性與個性化需求,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