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不動產業轉骨方或毒藥?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 (住商不動產提供)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在今年一月初上路,雖然相關施行辦法還未公佈,卻已帶來不動產業生態轉變,相較於臺灣政府因應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所做的一系列政策與法律上的調整,對不動產業所產生的影響,恐遠勝於打房修法。

關鍵在於,同樣是解決環境問題,過去以環境手段試圖喚起各國和企業覺醒不彰,現在透過經濟手段處理環境問題,致使各國與各產業難以置身事外,根據目前中央研擬相關政策進度,除國發會公佈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與不動產業息息相關的,還有內政部營建署所訂定幾項碳中和目標,財政部所提出的綠色金融、防堵漂綠的政策,加上具有高購買力的企業或個人多數也服膺相關規範,意味着業者如果不預先因應,不僅是無法從銀行借錢,蓋出來的房子還可能找不到買家。

簡言之,在未來的30年間,不僅是作業模式,成本大幅增加將促使產業內汰弱留強加速,企業在規模擴大和社會責任增加的因素下,得尋求更有效率的經營模式,進入門檻與營運難度都大幅提高,稍一不慎就得關門大吉。

不過,危機與轉機常是一體兩面,對不動產業有三大利基;其一,ESG創造產業轉型機會。爲達到2050淨零碳排,政府力推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不動產業產業鏈牽涉甚廣,有利找出切入點順勢轉型,強化體質同時也一掃過去社會大衆負面觀感。

其二,產業間連結更緊密。目前政府雖未對不動產有明確ESG標準規範,但可預期是產業間互動更爲頻密,也更能要求彼此。

其三,消費者權益更被保障。ESG規範淘汰不良業者,強化產業的社會責任,自然能更保障民衆權益。

也期待政府能早日具體規範不動產業施行ESG具體做法,讓業者免於「碳焦慮」,讓轉骨良方不至於變成穿腸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