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遏華徒勞無功後,美國決定“玩把大的”

(原標題:俄媒:遏華徒勞無功後,美國決定“玩把大的”)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9月25日發表題爲《稀土對抗》的文章,作者是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葉卡捷琳娜·扎克利亞茲明斯卡婭。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正在拼湊聯盟,以削弱中國在稀土元素開採方面的主導地位。現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正聯手支持開採重要礦物的項目——它們是發展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

對17種稀土元素的爭奪正在展開,如果沒有它們,現代高科技產業將無法想象。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認爲稀土元素的重要性不亞於石油,因此這個戰場的較量是爭奪世界領導地位的新對抗。

中國仍然是稀土元素開採量和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它的優勢還在於,所有17種稀土元素在其境內都有開採。有人開玩笑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但華盛頓試圖限制“不喜歡”和“不聽話”的國家發展。中國發展5G網絡的勝利招來了美國的嚴厲遏制政策,一系列制裁措施出臺。

在看到這些努力徒勞無功之後,華盛頓決定“玩把大的”,動搖中國的根基——“世界工廠”的地位。電子產品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商品,而生產電子產品要用到先進的微電子組件。

2020年1月30日,輪式裝載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的稀土礦工作(資料圖/路透社)

微電子業是中國依賴進口的行業之一,這也成爲美國的打擊對象。美國控制對中國的半導體和芯片供應,並承諾向夥伴國(日本、韓國、荷蘭)提供一攬子優惠,以換取它們放棄中國市場。

然而,“半導體聯盟”並未造成預期的經濟損失。中國人開發出可以接受的本地同類產品。民族自豪感增強讓中國人紛紛轉向採用國產芯片的本地製造商。

2023年8月,北京限制了鎵和鍺的出口。中國不再沉默。

近年來,竊取中國稀土元素市場信息的嘗試越來越多,把中國趕出本國市場的願望也越來越急迫,比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但主要的爭奪圍繞蒙古國展開,在發現新礦藏後,這個國家在稀土元素的儲量和產量方面可能超過中國。

不僅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印度和美國也擔心在這個市場上過度依賴中國。在它們看來,蒙古國是一個安全的替代選擇。

華盛頓試圖讓所有想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國家結成新的“稀土聯盟”。早在2021年,美國就打算髮展這些戰略元素的獨立供應鏈(當然是獨立於中國)。意識到來自中國的“稀土威脅”後,美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決定恢復本國境內的稀土開採。

“結盟”與美國限制微電子組件供應的目的一樣——重構世界經濟,拓展繞開中國的價值鏈,孤立這個國家。根據華盛頓的遠期設想,它似乎打算先從經濟上削弱中國,再發動決定性打擊,讓北京“俯首帖耳”。

但這種劇本已經不可能上演。華盛頓應該學會公平競爭,而不是試圖背刺對手。這樣的聯盟只能說明它黔驢技窮。孤立中國的企圖只會讓美國“不喜歡”的國家團結起來。對美國政策感到不滿的國家越多,金磚國家倡導的理念看起來就越有吸引力。

延伸閱讀

石墨產業,美國“放中國一馬”?沒那麼簡單

說起汽車動力電池,人們很容易想到鋰、鈷、鎳等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而作爲電池負極材料的石墨,因爲太過常見而容易被忽視。但是近期美國對中國動力電池等產品加徵關稅時,卻偏偏放了石墨一馬,讓人重新意識到全球對中國石墨產業的依賴。

儘管中國長期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以低價爲國外提供原材料,可是在高端石墨領域卻一度被國外卡脖子。產業集中度低、科研實力薄弱是中國石墨產業的痛點。

轉折點來自中國3C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大發展,終端產品市場的爆發讓國內電池企業實力壯大,有了更多資本來進軍上游產業整合研發,中國在高端石墨領域終於開始迎頭趕上。

關稅風暴中的“例外”

2024年9月27日,美國對華加徵的301關稅正式生效。美國政府此前發表聲明,對大多數中國商品的關稅,包括對電動車的100%關稅、對太陽能電池加徵的50%關稅,對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徵的25%關稅等,都將即日起正式生效。

但在這些商品中,卻有個關鍵的“例外”,被美國政府給“豁免”了,這個商品就是石墨。

美國對中國石墨加徵的25%關稅,將被推遲至2026年纔開始生效

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對中國石墨加徵的25%關稅,將被推遲至2026年纔開始生效。這一決定表明,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相關行業,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調整和遊說。

事實上,美國政府在此之前已經應各行業要求,多次推遲了對中國石墨加徵關稅的日期。這反映出,美國政府在短期內,並沒有做好與中國石墨供應鏈完全脫鉤的準備,顯然是意識到,想要在中國之外重新建立一個可靠的石墨供應鏈,將會是一項複雜且成本高昂的任務,依賴中國進口的高品質石墨產品,已經成爲了美國相關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的“黑金”

石墨,是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礦產之一,也是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資源,是發展新型材料不可或缺的上游產業鏈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在深加工技術方面的水平不足,我國在高端石墨材料領域面臨着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市場對高品質石墨材料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不得不每年投入大量外匯,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的高端石墨製品,以支持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需求。

多年以前,馬斯克曾在採訪中說:“我們的電池應該被稱爲鎳-石墨電池,因爲陰極主要是鎳,而陽極主要是石墨,裡頭只有一點鋰,就像沙拉上的鹽一樣。”

石墨有着“黑金”的美譽,作爲碳的同素異形體,憑藉其獨特的原子排列,展現出了優異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諸如耐高溫、潤滑、可塑,以及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許多人初次接觸石墨,可能還是在小學用鉛筆寫字的時候,但如今,石墨的應用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書寫工具。

鋰電池陽極的絕大部分(95%)由石墨構成。小到手機、筆記本電腦,大到新能源汽車與電網儲能系統,石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每一千瓦時(kWh)的電池能容量,大約需要消耗1公斤的石墨。據此推算,一輛標準的電動汽車大約需要50至100公斤的石墨,這一數量幾乎是所需鋰元素的兩倍,且佔據了電池總質量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不止是鋰電池,石墨也在覈能產業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被用作中子減速劑和反射材料,得益於其優秀的中子慢化性能,成爲了核反應堆設計中的重要組件。

而在鋼鐵行業,石墨被廣泛用作電弧爐(Electric Arc Furnace, EAF)的電極,電流通過石墨電極形成熱弧將廢鋼熔化。弧區的溫度通常超過3000攝氏度,接近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石墨是唯一能夠在如此極端的高溫中依然保持穩定的商用材料。相較於傳統的高爐-轉爐鍊鋼(Blast Furnace- Basic Oxygen Furnace, BF-BOF)流程,電爐鍊鋼的碳排放降低了約75%,噸鋼能耗降低了50%以上。

在全球減碳壓力不斷加劇,汽車產業逐步向新能源方向轉型的大背景下,石墨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2011年,歐盟首次將石墨列爲14種關鍵的原材料之一(Critical Raw Materials for the EU )。隨後,日本在2012年由經濟產業省公佈的“資源確保戰略”中,亦將石墨認定爲30種重要礦物之一,並且規定人造石墨作爲出口管制物品,須獲得政府許可方能銷往海外。2016年,印度科技部下屬的能源、環境與水資源委員會(CEEW)發表了《印度製造業關鍵非燃料礦產資源》(Critical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s for India’s Manufacturing Sector)報告,明確指出石墨是該國製造業所需的12種關鍵非燃料礦產之一。兩年後的2018年,依據美國總統簽發的行政命令,美國內政部公佈了首份《關鍵礦物清單》,其中石墨被列爲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物之一。進入2021年,隨着拜登政府就任,其發佈的《供應鏈審查》報告進一步確認了石墨作爲電池陽極材料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轉型中的核心作用。

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顯示,到2040年,全球對石墨資源的需求量有望達到1602.3萬噸,這一數字將是2021年需求水平的四倍之多。隨着全球經濟向低碳化和電氣化轉變,石墨作爲基礎材料的重要性和需求量正在急劇上升。

國際能源署(IEA)對石墨需求的預測

經歷“稀土之痛”

然而,全球石墨資源的分佈,卻呈現出了顯著的不均衡性。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2年的統計數據,全球天然石墨的總儲量估計約爲3.3億噸,這些資源主要集中於土耳其、巴西與中國等國家。具體而言,中國的天然石墨儲量約爲5200萬噸,佔全球總儲量的15.8%,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土耳其和巴西。

儘管中國並不是全球石墨儲量最高的國家,但它卻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產國與出口國。202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石墨產量達到了85萬噸,佔據了全球總產量的65.6%。

世界石墨產量(2022)

但這種“主導地位”卻並不完全是積極的。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石墨供應國,中國承擔着巨大的環保與開採壓力。中國雖然生產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石墨產品,但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附加值很低。

石墨的應用價值,與其純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純度越高,其導電性能、化學穩定性和熱傳導效率就越好。普通石墨產品的純度通常介於90%到99%之間,然而隨着技術進步,這類純度的產品已難以滿足現代工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需求。如在電動汽車中,只有純度大於99.95%的石墨,才能被用作動力電池的陽極材料,因這種高純度石墨具有出色的導電性和化學穩定性,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的效能和使用壽命。再往上,用於合成人造金剛石的天然石墨原料要求其純度爲99.999%以上;而用於合成第三代半導體SiC晶圓的石墨粉的純度要求更是高達99.9995%以上。

在光伏、半導體、鋰電池及核電等行業,對於高純度、高密度、高強度的特種石墨(即“三高石墨”)的需求正逐漸增加。特種石墨的純度通常超過99.99%,適用於對材料性能有嚴格要求的應用場景。

然而長期以來,國產石墨的純度只能達到99.95%,而對於純度達到99.99%及以上的高純石墨,則完全依賴進口。這種情況不僅限制了中國在高端石墨產業領域的發展,也增加了相關行業的成本。2012年,中國進口的人造石墨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42,857噸,比前一年大幅增長了28%,這一現象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呼籲保護我國珍貴的石墨資源,並在尖端領域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

2016年,民進中央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了第0671號提案,呼籲政府儘快規範石墨產業發展,並加強戰略性資源儲備。提案指出,我國石墨產業長期以來面臨“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和“市場供過於求”的問題,導致寶貴的石墨資源以低廉的價格大量流向海外市場。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追求出口創匯的大潮中,石墨行業經歷了所謂的“黑色風暴”。當時,中國石墨行業以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爲代價,佔據了世界大部分市場份額。然而,由於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石墨資源的價格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且開採技術幾乎沒有進步。儘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墨出口國,但在高端石墨深加工技術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於特種石墨在覈能及軍工領域的重要性,掌握先進深加工技術的國家往往採取“以購代採”的策略,即選擇從國外進口,而非開發本國資源,並對相關技術實施嚴格的保密措施,限制其出口。

例如,日本作爲中國最大的石墨市場之一,進口的石墨佔中國總出口量的32.6%,並且將部分進口的石墨礦石存儲於海底,以備不時之需。韓國則封存了本國的石墨礦山,不予開採,並利用中國產品的低價優勢大量進口。美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但選擇不進行開採,每年從中國進口的石墨量約佔中國總出口量的10.5%,同時對本國的石墨資源進行立法保護,以確保其長期的戰略安全。

此外,中國石墨產業還面臨着嚴重的“低出高進”問題。以德國西格里(SGL Carbon)、法國卡朋羅蘭(Carbone Lorraine / Mersen)、日本東洋炭素(Toyo Tanso)、瑞士特密高(TIMCAL / Imerys Graphite & Carbon)爲代表的國際大型企業長期控制着全球高端石墨產品的供應。中國以極低的價格出口原始石墨資源,而這些資源在國外經過加工和提純後,再以極高的價格進口回國,價格翻了數十倍,甚至更多。民進中央在第0671號提案中提到,2011年,中國天然石墨的平均價格約爲4000元/噸,而進口的高純石墨(純度99.99%以上)的價格則超過20萬元/噸,價格相差近50倍。

在2021年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清和提出了《關於推動石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指出,中國石墨產業存在着低端產品過剩、資源低價外流的現象,而高技術產品卻需要高價進口,讓人聯想到當年的“稀土之痛”。

人大代表周清受訪(視頻截圖)

受到下游光伏、半導體、新能源電池、核電等領域快速發展的影響,中國特種石墨長期處於供給不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