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來了,對我國氣候將產生哪些影響?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顯示,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並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氣象專家表示,厄爾尼諾事件將加劇全球變暖趨勢,對我國冬季氣候和夏季降水有顯著影響。

2023年或將成爲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自今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以來,關鍵區海溫指數呈快速持續增暖趨勢,截至10月,滑動平均海溫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超過0.5℃,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此次厄爾尼諾事件類型爲東部型(即海溫“暖中心”位於赤道東太平洋),強度爲中等強度。一般而言,東部型厄爾尼諾強度較中部型強。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的預測結果顯示,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明年春季,關鍵區海溫指數峰值出現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介紹,厄爾尼諾事件將加劇全球變暖趨勢。從歷史上十餘次厄爾尼諾事件監測情況來看,中等強度及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大約可使全球年平均溫度上升0.1℃。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今年10月份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連續第五個同期最暖月份,10月全球平均溫度較1991年至2020年(氣候基準期)同期的平均溫度偏高0.52℃,較上一個高溫紀錄(2015年10月)偏高0.1℃。隨着今年5月以來逐月最暖紀錄的出現,世界氣象組織認爲,2023年或將成爲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

厄爾尼諾還會使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更高、強度更大、範圍更廣,氣象災害風險將加大。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升高,會形成強烈的海氣相互作用,影響沃克環流的強度和分佈,造成對熱帶地區氣候的影響,並通過南北方向的環流影響熱帶以外的氣候。厄爾尼諾不僅影響海水本身的洋流、氣溫和降水,對臺風的生成、活躍程度和路徑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今冬我國北方出現暖冬的概率增加

據專家分析,全球最早受到厄爾尼諾影響的是環太平洋週邊和整個赤道附近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同時,厄爾尼諾還可能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降雨量增加,並導致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發生乾旱。

“厄爾尼諾對我國當年冬季及次年夏季的影響,均強於當年夏季和當年秋季。”周兵說,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對我國冬季氣候和夏季降水有顯著影響。2023年至2024年的這個冬季,我國北方出現暖冬的概率會增加。

加緊實施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我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爲重大國家戰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宣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全球變暖將導致氣候系統不穩定,引發更頻繁和更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如何應對?

國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副首席專家楊繼國表示,全世界都應加緊實施減緩和適應行動,建設早期預警系統,實現早預警早行動,保護人類減少或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在極端天氣事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預警系統是一項經過驗證的、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氣候適應措施。”楊繼國介紹,聯合國已發起全民預警行動計劃倡議。我國建立了政府主導、預警先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成立國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氣象防災減災的作用和效益正在不斷顯現。

“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楊繼國說,減緩行動需要全人類共同採取行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適應行動能避免或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實現趨利避害。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