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重磅政策規劃出爐,能否重振港股市場
香港多項重磅政策規劃出爐。
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其中在金融領域,包括優化證券市場、深化互聯互通、豐富離岸人民幣業務、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等方面均提出重要舉措。
港股市場當日寬幅震盪,截至收盤,恆生指數跌0.16%,恆生科技指數跌1.09%。機構人士認爲,近期港股出現較大波動,主要是受政策預期差變化、海外流動性邊際緊縮等因素影響。但長期來看,隨着國內經濟預期轉好,以及香港相關重磅政策規劃落地,港股後市仍有一定發展空間。
推動內地大型企業赴港上市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進一步優化證券市場的措施。
第一是開拓海外新資金,落實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中東上市,吸納當地資金配置港股。第二是爭取企業上市,善用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優勢,吸引國際企業來港上市,同時推動內地大型企業赴港上市,爭取短期內實現更多標誌性的公開招股。第三是優化上市審批,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將公佈進一步優化上市批覈流程的具體措施,令上市申請審批時間更有確定性。李家超提到,香港計劃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
第一財經注意到,今年內地赴港IPO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根據choice數據,以最新公告日期計算,年內已有134家企業遞表港交所,遠超去年同期的87家。其中,超60家遞表企業的註冊地在內地。申請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中,既有毛戈平、週六福等內地知名消費類企業,也有正信光電、英諾賽科等“硬科技”企業。
深港龍(東莞)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期A股上市審覈收緊,相對於其他市場,港股距離近,語言溝通順暢,且存在政策支持,因此部分在A股上市失敗的公司選擇轉戰港股。
香港某券商機構人士稱,今年很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意願增加了,部分原因是港股市場基本面較去年有顯著改善,流動性問題也有所緩解。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爲,香港上市對於很多投資內地企業的海外資本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退出路徑。大量中國企業佈局海外市場,在港股上市更便利。未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數量大概率會持續走高。
內地大型企業已經成爲港股IPO復甦的重要動力之一。畢馬威近日發表報告稱,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香港已重新躋身全球五大IPO市場之列,主要由內地大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第三季度赴港上市所推動,這是香港自2022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項目,IPO集資額達306.68億港元。
10月15日,在渣打全球私人銀行於香港舉辦的首屆全球家辦論壇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自內地宣佈刺激經濟方案以來,香港股市近期出現反彈,歐美投資者呈現強勁淨買入趨勢。他同時提到,本月稍晚將在沙特交易所上市兩隻ETF,投資於香港股市。
此外,《施政報告》強調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將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檢視保證金的存入安排、優化保證金和抵押品要求等。
港交所此前已採取多項舉措提升市場效率。去年11月,港交所啓用了全新的新股結算平臺FINI,把新股定價日和交易日之間的間隔從5個交易日縮短爲兩個交易日;今年6月,港交所推出了庫存股機制,爲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和再出售庫存股管理資本結構提供了更多靈活度。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期在一次會議上也透露,因應市場對資金快速出入的需求,港交所明年上半年將就是否推行證券交易T+1結算髮表白皮書並展開討論。
離岸人民幣等方面有哪些新信號
“我們會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強化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主要措施包括持續提升金融基礎建設,升級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以便利國際投資者以不同幣種結算各類資產;提升固定收益市場的基建,例如爲人民幣計價的回購交易建立中央清算系統,使在港發行的國債於離岸市場成爲更受歡迎的抵押品;及繼續研究優化“跨境理財通”。
李家超稱,未來將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具體來看,股票方面,港交所會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擴大人民幣股票範圍。債券方面,將會擴大人民幣債券發行,支持更多綠色和可持續離岸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爭取國家財政部增加在港發行國債的規模和頻率,儘快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等。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記者分析,近年香港面臨更多挑戰,港府推出上述舉措,有利於重振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倒逼香港金融業轉型升級、加強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近期香港多位資本市場關鍵人物對人民幣國際化頻頻發聲。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9月23日表示,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也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致力於創造多元化生態系統,以提高人民幣全球地位,吸引全球資本,創造雙贏。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支持人民幣所需的跨境基礎設施和網絡也在不斷改進。”陳翊庭10月15日在港交所定息及貨幣亞太區峰會上稱,全球經濟面對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人民幣國際化可爲國際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及管理風險的機會。
香港也正積極與內地商討爲“債券通”(即“南向通”)適度擴容,包括擴大合資格境內投資者範圍,例如納入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豐富離岸投資者投資在岸債券的流動性管理相關配套,積極研究、適時推出以在岸人民幣債券做回購和抵押品等各種產品和安排。
9月24日,債券通“南向通”已迎來上線三週年。根據上海清算所數據,截至7月末,通過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模式託管“南向通”債券902只,餘額4662.5億元,債券託管量和數量明顯增長。不僅爲內地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同時也爲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助力。此前,業內即建議,可繼續適時考慮擴大和優化做市商名單,合理地擴大合格資產的範圍,擴大合格投資者的數量等。
而在跨境理財通方面,2月26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2.0版本施行,內地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南向通業務的多項資格門檻均有放鬆,並一度引發開戶潮。不過,業內認爲目前該項業務仍有一定改善空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24時,跨境理財通南向通淨流出116億元,已用額度佔比僅爲7.73%。
《施政報告》還提到將香港建設成爲國際黃金交易中心。
據悉,香港的黃金進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近期,地緣政治日趨複雜,香港的安全性和穩定環境優勢凸顯,吸引國際黃金現貨在香港儲存,從而推動黃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有利於推動香港成爲黃金交易中心。
李家超表示,政府會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拓展用家及投資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實金,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爲金融業開創新增長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將成立小組推行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工作,包括強化交易機制和規管框架、推動前沿金融科技應用、與內地探討把黃金產品納入互聯互通等。
針對香港金融業的“強項”保險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施政報告》也列出新發展方向。保險方面,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明年將開展檢討,研究通過基建投資的資本要求豐富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以助分散風險,並帶動北都等基建投資。同時會繼續爭取內地大型國企等海內外企業在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會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包括促進私募基金通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渠道,以及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共同出資成立基金,投資內地及其他地區的資產。
港股市場波動加劇
多項重磅政策規劃暫未改變近一週港股下行趨勢。截至16日收盤,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小幅收跌,大消費板塊領跌,成交額創9月23日以來新低。
拉長時間線看,9月中旬至今港股呈現劇烈波動。9月24日至10月7日,港股快速上漲,區間漲幅超26%。國慶節後,港股市場震盪下行。截至目前,恆生指數已下跌12.18%,恆生科技指數下跌18.27%。
張毅表示,近期港股波動較大,與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美聯儲降息預期變化、美債利率上升等因素有關。美國9月非農和核心CPI超預期強勢,疊加近期部分美聯儲官員措辭再度邊際轉鷹,推動10年期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邊際走強,對港股流動性產生一定壓力。此外,港股三季報企業盈利預期兌現也存在壓力,目前投資者信心可能還不太足。《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優化證券市場的多項舉措,但短期來看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尚有待觀察。港股目前的行情變化更多還是受短期資金博弈、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以認爲,近期港股出現較大波動,主要是受政策預期差變化、海外流動性邊際緊縮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影響,其中第一點或爲主因。
“快牛”降溫後,港股後市將如何發展?目前市場預期大多較爲樂觀。
王以認爲,經過調整後,港股現在或接近支撐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從政策預期、企業盈利預期和美元流動性預期來看,當前內外綜合環境顯著優於6~7月中旬,而定量測算下,當前港股風險溢價已接近彼時水位。11月上旬前,港股大概率在當前支撐位區域震盪。美國大選、港股三季報、政策驗證等時點性因素仍會擾動,但情緒釋放或已基本到位。
“美聯儲降息及中國國內經濟預期向好,中國資產仍是全球資本市場配置優選。”信達證券傳媒互聯網及海外首席分析師馮翠婷認爲,預計港股三季度業績較爲穩健,業績披露將集中在10月下旬,目前經濟復甦趨勢對四季度和明年展望的提振,有望在後續持續催化港股互聯網板塊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