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豬企三季度盈利 行業理性應對市場變局
本報記者 蔣政 鄭州報道
多家上市豬企在第三季度迎來業績爆發。
財報顯示,牧原股份(002714.SZ)盈利超百億元,溫氏股份(300498.SZ)、巨星農牧(603477.SH)、華統股份(002840.SZ)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0倍、53倍、91倍。另有多家上市豬企在營收和淨利潤上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調。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級分析師徐洪志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源於飼料成本大幅走低,以及豬價的根本性回暖。同時,企業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促使行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據記者統計,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000876.SZ)、神農集團(605296.SH)等近10家上市豬企的養殖成本降至14元/公斤。根據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的推斷,第三季度一頭標豬盈利平均約600元上下。
除此之外,多位行業人士提到,我國生豬養殖格局正在出現變化。一方面,受疾病和天氣影響,多個規模養豬企業陸續從北方市場減產退出,轉而向南方轉移。另一方面,生豬養殖產業分工逐漸細化,階段式、專業化生產成爲發展方向之一。
“面對生豬產業常態化低利潤和規模化進程不斷加速,這是養殖戶所作出的理性選擇。這有助於重塑我國生豬市場的養殖主體結構,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徐洪志說。
不過,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鄒瑩吉提醒道,豬價自8月份之後震盪下滑,行業盈利高點已過。2025年整個養豬行業盈利區間會繼續下滑,整體保持微利狀態。這也意味着,市場需警惕後市供給增加帶來的豬價波動風險。
豬企盈利激增背後
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分別實現淨利潤104.81億元、64.08億元和1.5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68.9%、241.47%和103.97%。在24家上市豬企中,有21家在前三季度實現盈利,正虹科技(000702.SZ)、東瑞股份(001201.SZ)和傲農生物(603363.SH)仍處虧損狀態。
記者注意到,豬企在第三季度的盈利能力更強。
牧原股份在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02.21億元,歸母淨利潤96.52億元。折算下來,該報告期每天盈利超1億元。溫氏股份在第三季度淨利潤爲50.81億元,同比增長3097.03%。巨星農牧、華統股份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3倍、91倍。
牧原股份董秘秦軍表示,豬價上漲是業績回升的核心因素。在今年三四月份之後,全國範圍生豬均價出現明顯上漲,一度從13元/公斤漲到21元/公斤。同時,牧原股份的降本方面,從1—2月份15.8元/公斤的成本將至10月份的13.3元/公斤。按照10月份的17.17元/公斤的銷售均價,牧原股份的商品豬頭均利潤在400多元。
牧原股份方面告訴記者,後續成本下降將主要來自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精細化管理上,公司有信心實現年底13元/公斤的成本目標。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鄒瑩吉認爲,上市豬企利潤激增源於飼料價格處於低位,使得養殖成本較低。同時,整體豬價維持高位運行。儘管在8月中旬之後豬價有所回落,但依然帶來很好的盈利能力。“根據我們的統計,在1—10月份,自繁自養模式的生豬盈利均值在344元每頭。”鄒瑩吉說。
事實上,多家上市公司提到降本工作對於盈利帶來了影響。
記者注意到,多家上市豬企的養殖成本已經降至14元/公斤以下。其中,溫氏股份在8月份肉豬綜合養殖成本爲13.8元/公斤,神農集團(605296.SH)的9月完全成本爲13.4元/公斤,天康生物(002100.SZ)的9月生豬養殖成本爲13.91元/公斤。另外,新希望、金新農(002548.SZ)等豬企的成本線在14元/公斤上下浮動。
對於未來盈利走勢,上述多位行業人士表示,飼料價格仍有下滑空間,而豬價會逐步下滑,但總體處於較高水平。
朱增勇說,今年第四季度以及2025年上半年,預計飼料及原料價格仍將保持低位,但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因此生豬養殖成本有望穩中略降。降本關鍵在於降低仔豬成本和提高營養效率,降本增效是長期過程,需要企業在注重選育、營養健康和飼料配方等方面加強研發。
而從豬價方面,牧原股份CFO高曈表示,對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豬價持謹慎樂觀態度。鄒瑩吉也提到,豬價從8月份便有回落趨勢,目前處於震盪下滑中。從長週期來看,明年行業會處於盈利狀態,但不及今年的整體水準。
這從各大豬企披露的10月份銷售數據可窺一二。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生豬銷售均價分別環比下滑7.94%、7.40%、7.66%,東瑞股份、ST天邦生豬、神農集團銷售均價分別環比下滑4.82%、6.41%、5.77%。
朱增勇告訴記者,四季度生豬出欄量和豬肉消費量均會季節性增加,出欄量增速高於消費量,預計豬價總體仍然維持較高水平,但超過三季度可能性較小,預計生豬養殖仍然保持較好盈利,盈利水平低於三季度。
養豬格局出現調整
在行業進入盈利週期的同時,我國生豬養殖市場格局正在出現微妙變化:多個規模豬企正在減少在北方市場的養豬產能佈局。
ST天邦方面在迴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將育肥產能從北向南調整,收縮北方產區育肥產能規模,同時提高南方育肥產能的滿負荷率,從而提高南方地區生豬出欄佔比。
在今年5月份,該公司方面曾對外迴應,在山東大區,公司自建及租賃育肥場數量已從年初的50個下降至4月底的37個,4月底山東育肥場設計存欄規模43萬頭,較年初下降36.57%,未來將繼續收縮該區域育肥產能規模。
新希望則在第一季度主動對北方部分高發疫情的場線進行關停和改造,以及種豬淘汰。
卓創資訊方面提供給記者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生豬調運方向在2024年出現轉變,南豬北調體量增加。
其中,在2024年,遼寧、山東、河南生豬流入佔比增加明顯。雲南、廣西、湖北位居2024年生豬外調佔比前三的地位,主要原因是養殖成本低、豬價低,具備調運優勢。如此來看,國內生豬市場“北豬南調”事實走向“南豬北調”的格局已奠定。
牧原股份方面告訴記者,豬瘟疫情在寒冷地區更加活躍,所以北方地區的防疫壓力更大。同時,豬場還需解決北方低溫對養殖帶來的影響。
“北方寒冷氣候導致養殖成本及養殖風險均有增加。南方具備良好的養殖環境以及低成本優勢,帶動各大養殖企業紛紛加大南方市場佈局,生豬產能呈現南增北減趨勢。”鄒瑩吉說。
早在2016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通知,將全國劃分爲重點發展區、約束髮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包括東北四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在內的地區被列爲潛力增長區。
“當初推動南豬北養的最重要驅動力是南方地區的環保壓力遠高於北方,促使產能轉移。但非瘟疫情打破了生豬大範圍跨區域調運的合理性。近年來規模化和集中養殖迅速推進,生豬產能缺口消失,使得北方生豬養殖的替代性基本消失。因此,昔日‘南豬北養’的市場格局逐漸被打破。”徐洪志說。
事實上,非瘟一直都在困擾着我國養豬行業。尤其是進入冬天之後,非瘟更加活躍,豬企和養殖戶防疫壓力增加,部分企業爲此付出了更多的資金投入。
牧原股份養豬生產首席運營官李彥朋就提到,公司在去年有一部分損失就是非瘟帶來的。今年的風險依然是冬季的疾病防控。
上述行業人士均提到,生物防控影響養殖效率,始終都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必須注入更多精力和財力。
不過,朱增勇認爲,養殖集團佈局有所調整,但並非主流。他表示,調整可能會受養殖綜合成本、疫病、消費市場距離等因素影響。
“總體來看,養殖區域向西北、西南以及東北地區轉移,由勞動力成本高和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向勞動力成本低、生物安全防控成本低的地區轉移。隨着生豬產能的穩定,生豬區域佈局將相對穩定,總體將變化不大。”朱增勇說。
行業發展趨於理性
面對市場盈利呈現爆發式增長,養豬行業的市場情緒相對冷靜。
崔永強(化名)在河南省中部縣城擁有一個小型養豬場。從2018年以來,他的豬場因豬瘟疫情經歷了三次清場。在2024年,他不再購買新的母豬,轉向購買宰豬育肥。其間,他還曾補欄70公斤左右的中豬飼養。
按照他的邏輯,縮短養殖時間,可以減少疫情增加的概率。同時,快進快出可以更好預判豬價。
鄒瑩吉在做市場調研時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她告訴記者,中小養殖戶在去年的母豬存欄去化較爲明顯。他們爲了規避傷及母豬的風險,以及豬價週期性變化規律更加複雜帶來的風險,很多養殖戶開始追求短線育肥方式。
“過去7公斤仔豬是交易最活躍的體重段。今年,10公斤和15公斤仔豬的成交量明顯提升。但是,客觀上講,該動作也加劇了豬價短期的波動幅度。”鄒瑩吉說。
徐洪志表示,在面對生豬產業常態化低利潤和規模化進程不斷加速時,上述表現是養殖戶更加理性的表現。大量中小規模養殖戶是行業的底座和根基,它們實現穩定經營,賺取合理利潤,有利於帶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朱增勇則認爲,我國生豬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分工細化,這有利於生產效率提高。未來,生豬階段式、專業化生產會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而對於大型養殖集團來說,鮮有企業選擇激進擴張。牧原股份方面透露,公司前三季度資本開支爲 101.65 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資本開支較二季度環比有所增長,主要是公司爲今年冬季疫病防控提前做準備,用於豬場設備的新增、升級改造支出有所增加。
秦軍表示,預計全年公司的資本開支在120億元左右。當前公司經營策略已轉變爲穩健增長,在建工程規模呈現下降趨勢,未來每年資本開支預計將逐步下降。
正邦科技(002157.SZ)方面也提到,目前預計沒有較大的固定資產資本開支計劃。公司主要還是把閒置的資產利用起來,資本開支主要在智能化技術改造以及部分在建工程的後續投入上。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養豬行業的低利潤將成爲常態。豬企要做的是降本增效,做好資金鍊管理,不能賭市場而擴張,同時要長期做好疾病管理。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