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披露再融資專項債置換隱性債務發行計劃,市場降準預期升溫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隨着多地新一輪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債券發行計劃披露,市場關於降準的預期升溫。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統計,截至11月18日,已有河南省、貴州省、江蘇省、大連市、青島市五省市披露了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的發行計劃,整體發債金額合計約2200億元。其中,河南省財政廳最早於11月12日披露,計劃於11月15日發行總額爲318.169億元的再融資專項債券,期限爲10年,旨在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11月8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安排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頭戲”。6萬億元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萬億元,支持地方用於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浙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沈聶萍認爲,在今年剩餘的一個半月內2萬億元再融資專項債或將發行完畢。承接地方債的主體主要是國有行和股份行,因此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階段,也即近期國有行資金融出能力短期可能會受到約束,央行貨幣政策配合節奏非常重要。
“國有大行受到承接大量地方債的影響,且本輪特殊再融資專項債期限較長,後續可能面臨騰挪長久期倉位,買短賣長的情況;過去一週大行就已經展現出了買短債+賣長地方債的結構性特徵”,沈聶萍表示。
中郵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觀測顯示,上週跨月大行淨融出高位回落,日均淨融出餘額均值爲4.3萬億元,較11月初單日5.2萬億元的規模明顯下行,亦較11月第一週日均餘額5.0萬億元環比回落了0.7萬億元。並表示,今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持續較慢,對應大行承債壓力也較爲有限,但隨着8月以來專項債的加速發行,大行在一級市場集中認購了大規模期限偏長的專項債券後,可能賬簿利率缺口風險也面臨了較爲明顯的提升,可能會限制其長期和超長期債券的配置能力。
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表示,雖然今年並不確定再融資債是否全部完成發行,但即使大部分在今年發行,考慮到年內只剩6周左右時間,供給壓力也不小。
但楊業偉認爲,雖然此前政府債券供給放量確實對資金形成短期壓力,但目前來看,這種壓力或相對此前較低。一方面,隨着政府債券供給放量,央行或增加資金投放進行配合,9月底央行行長潘功勝曾表示年內還有1-2次降準,預計近期存在落地可能;另一方面,由於當前債券供給是置換債券,因而在政府債券放量的同時,其他融資部分被償還,因而均呈現偏弱狀態,當前6個月國股轉帖票據利率僅爲0.65%,顯示信貸依然偏弱。
東吳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勇分析認爲,由於再融資專項債大多由銀行承接,會消耗其超儲,從而對貨幣市場的資金供給產生影響。“央行也已經預告將在11-12月進行擇機降準,而2023年末並沒有(2023年10月開始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10-12月共發行13885億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對債券市場造成的衝擊有限,央行可通過降準等手段有效對衝,對於債券轉熊拐點未至的判斷不變”,李勇分析認爲。
早在9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就表示,在存款準備金率的工具上,到年底之前還有三個月時間,會根據情況,有可能進一步再下調0.25-0.5個百分點。此次發佈會上,潘功勝宣佈0.5個百分點的降準已於9月27日落地。
在降準時點上,廣發證券銀行分析師倪軍則認爲,考慮到增量財政政策落地後地方債供給放量,疊加MLF大量到期,可能對銀行間流動性形成一定擠佔,但同時財政支出高峰也將來臨,預計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鬆予以配合,關注後續央行買斷式逆回購、MLF續作情況,“預計11月下旬降準概率加大,下期逆回購餘額可能有所回升”。
11月15日,有14500億元MLF到期,但由於央行已將MLF操作時間調整到每月的25日進行,爲此央行在上週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加大了逆回購投放。
11月5日,潘功勝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做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談及下一步工作考慮時提到,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其中包括增強宏觀政策一致性,貨幣、金融政策與財政、產業、就業等政策形成合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