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原標題:多措並舉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着力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三地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以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爲兩翼,爲人口經濟密集區優化開發模式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案。
產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率先突破領域之一,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年來,京津冀三地從政策保障、產業對接、區域分工等角度進行探索,成績斐然。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刻調整、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之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應深化現代化產業體系理論內涵,優化城市空間佈局,以新質生產力爲驅動打造數字產業集羣,繼續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示範作用。
以產業協同發展深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內涵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現手段,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徵。區域既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空間載體,也是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大特徵的現實維度。換言之,在區域維度深入理解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理論內涵,要求以產業協同發展爲依託,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協同創新和成果落地推動區域產業智能化升級,以集約生產和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推動區域產業綠色化建設,以健全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提高地區產業韌性推動區域產業融合化發展。實際上,三個實現手段相互融合、彼此聯動。區域協同創新是基礎,產業綠色發展是方式,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搭建是要求。通過上述手段,現代化產業體系將在區域維度實現鏈條完整、技術先進、內部安全的目標,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物質支撐。
從現實情況看,京津冀擁有數量衆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精尖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協同創新不斷走深走實,有能力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發揮先行示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京津冀協同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北京輸入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佔比仍然偏低,創新成果在津冀兩地實現產業化落地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創新鏈與產業鏈匹配程度較低,協同創新市場化推進程度較低。因此,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是京津冀現代化產業體系搭建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探索構建創新園區鏈,提高地區協同創新能級;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京津冀創新成果相對集中和領先的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以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和重點產業鏈培育爲契機,提高產業鏈和創新鏈匹配程度。
以產業協同推進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建設
區域經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從單一地區視角影響經濟總量規模,而且從地區間關係視角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相關理論認爲,區域經濟中的增長極既會通過集聚效應吸引周邊地區要素流入,也會通過擴散效應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城市羣是城鎮化進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空間組織形式。從形成過程看,城市羣多經歷從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到多城市系統功能整合,多中心、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層級體系。從邏輯體系看,城市羣良性發展的本質特徵是協調的功能分工與產業體系。隨着信息技術發展,中心城市逐漸成爲創新主體,其他城市更多承擔創新成果落地和物質產品生產功能。考慮到城市發展基礎,要求中心城市在創新要素集聚的同時,實現非核心功能疏解和創新成果溢出;其他城市也需要有計劃的梯度轉移,實現城市羣產業結構的有序升級和整體提質。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羣;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以城市羣、都市圈爲依託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市化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日益明確,正在由單中心集聚向多中心城市發展轉變。但是,現階段京津冀內部發展仍不平衡,城市體系存在斷層,產業梯度落差大,內部聯動能力弱,邊緣城市競合關係劣勢地位仍需改善,導致產業銜接不暢、產業園區多而不強等問題,嚴重製約世界級城市羣建設與發展。
因此,將京津冀打造成爲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區,重點要形成“雙城引領,兩翼齊飛,三圈聯動”的空間佈局,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和世界級城市羣建設。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緊扣北京“四個中心”定位,提高對冀中北的輻射能力。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加快彌補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短板,推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兩翼齊飛。二是強化天津都市圈戰略地位。鼓勵京津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消費聯動等領域大力合作,強化雙城引領。推動天津與唐山、滄州、廊坊共同落地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端裝備、航空航天、商貿物流、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三是着力培養石家莊都市圈。提升石家莊在全省的首位度,聚焦實體經濟,對接京津優勢資源要素,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同時強化數字賦能,通過多城市圈耦合,強化對冀中南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數字產業集羣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驅動生產力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而以數據要素爲基礎、數字技術爲核心的數字經濟正是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微觀層面,經營主體的數字化策略有助於挖掘數據要素價值,增強其研發或協同研發新質生產力的能力,提高組織生產運行效率。宏觀層面,數字經濟能夠通過數據應用驅動知識擴散和業態創新,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創造新的價值增量;能夠賦能實體經濟,增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通互促,實現價值鏈的提質升級;能夠推動科學範式遷移,提升社會創新能力。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能夠從多維度以創新驅動生產力,爲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產業集羣是產業分工深化在地理空間上的表現形態,不僅是國家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數字產業集羣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數字技術創新爲動力,以數字產業爲主導,由從事數字產品製造、數字產品服務、數據技術應用、數字要素驅動等相關業務的企業和相關機構集聚形成的產業集羣。與傳統產業集羣不同,數字產業集羣具有明顯特徵:一是更強調數據、技術、算法等無形要素的集中,依賴虛擬空間中要素集聚和價值釋放;二是更依賴算力、可信數據空間等新型基礎設施;三是更強調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融合化,提供全方位的產業賦能解決方案或形成全新的產業賽道;四是擁有大批原創性成果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溢出效應呈乘數擴大態勢,具有引領變革的強大力量。
京津冀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地。具體而言,京津冀數字技術優勢明顯,海量數據信息匯聚,算力一體協同,數字化轉型基礎良好,具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數字產業集羣的機遇和優勢,可以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軟硬件要求,能夠提供新質生產力落地的應用場景。但是,京津冀建設數字產業集羣也面臨創新合力尚未形成、數據要素分散等問題。因此,如何以新質生產力爲驅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成了新形勢下思考發展方向的重要課題。一是明確功能定位,北京定位基礎研發和創新平臺建設,天津着重創新應用,河北側重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形成互補發展態勢。二是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網絡、算力、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設施的空間佈局,聯合提供高速泛在連接能力,重點以數據中心集羣和E級算力中心建設爲主優化區域算力佈局。三是培育重點產業集羣,依託數據要素特徵,瞄準京津冀優勢產業,重點推動智能製造、交通物流、醫藥健康、自動駕駛等領域,形成應用場景牽引的發展模式,促進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