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以個人工作經歷舉例!新任總理“首秀”,有3個細節引人注意
撰文 | 董鑫 高語陽 劉藝龍
3月13日,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 新任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換屆年,新任總理會與副總理一同出席記者會,與記者見面。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坐在主席臺上。
政知君梳理,總理記者會共回答了10個問題,包括4個境內媒體提問、6個境外媒體提問,時長近1個半小時。
話題包括新一屆政府工作、經濟增長、港澳發展、臺灣問題、民營經濟、民生問題、疫情防控、幹部作風建設等。
李強表示,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推進,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爲。
多次談到個人經歷:
“我長期在地方工作”
李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多次用個人經歷舉例說明。
在回答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時,李強說:“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瞭解的。”
“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李強說,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李強說,“我去年大部分時間是在上海工作,接觸了不少包括美資在內的外企高管,他們都告訴我看好上海、看好中國。”李強說,這些都表明,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爲。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全場最後一個問題是政府自身建設問題,李強說:“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他表示,要推動各級幹部多到一線去,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向人民羣衆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長期在大機關工作的年輕同志,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更多地接地氣。
反覆傳遞“信心”: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8個字來概括,‘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李強說。
政知君注意到,李強反覆強調並傳遞對中國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信心”。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困難,李強介紹,中國發展確實有很多優勢條件。比如,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
對於困難,李強說,實際上大家都有困難,今年中國的困難也會不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個時候、哪一年沒有困難呢?我們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實現新發展的。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從小聽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勵志,講的都是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鬥爭、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李強說。
對於外資投資,李強說,從他掌握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外資企業依然看好在華髮展前景。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890多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億美元。這說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高地。
在談到對外開放政策時,李強表示,今年,我們還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環境會越來越好,服務會越來越優。開放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投資興業。
對於中國疫情防控政策,李強表示,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發展不平衡的大國,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較快恢復了經濟社會正常秩序,是很了不起的。實踐證明,我國疫情防控的各項策略措施是完全正確的,防控成效是巨大的。
迴應熱點民生問題:
“我是個老網民”
談到新一屆政府工作,李強說:“客觀地講,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着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
有記者在提問時說,網民對一些熱點民生問題高度關注。李強則表示,非常願意迴應網民的關切。
“我自己也可以說是個老網民了,一有時間我也會上網,看看網民關注什麼,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李強說。
李強集中迴應了人口紅利、延遲退休、就業等方面的問題。
針對人口問題,李強說:“我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有人擔心人口紅利會不會就此消失,我看沒那麼簡單。”
他表示,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
李強指出,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對於今年會不會出臺延遲退休政策的問題,李強表示,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
圍繞就業問題,李強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經濟。將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李強說,從就業看,有一定壓力,但從發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
“我們將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年輕人通過勞動和奮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
資料| 央視 新華網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