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落選院士 屠呦呦曾被戲稱「三無」科學家
現年85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憑藉着研發出抗瘧藥青蒿素(Artemisinin),與美國科學家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共奪本屆諾貝爾醫學獎。
屠呦呦於1930年在浙江寧波出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就讀當時較冷門的生物醫藥學系,畢業後被調派至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工作。屠呦呦爲人相當低調,儘管表現並不突出,但始終非常認真。由於中國「文革」前的歷史條件,屠呦呦並沒有博士學位、留學背景和院士頭銜,曾因此被戲稱爲「三無」科學家。早年雖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落選。
1960年代,全球瘧疾疫情嚴重,世界各國均難以控制。當時正值越戰,在越南染上瘧疾而死亡的美軍人數衆多,即使當時美國投入大量資源,仍無法找到醫治瘧疾的藥物。而此時屠呦呦及其研究團隊接受研究院受命,收集2000多條藥方,編寫出了640種藥物爲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再針對其中200多種中藥進行研究。歷經380次失敗後,終於在1971年發現中藥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對瘧原蟲友100%的抑制率,更在1972年成功分離出青蒿素。
屠呦呦也憑藉着研發青蒿素,於2011年獲頒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當時屠呦呦表示:「自小就看見病人如何被民間中醫師治好,但我從沒想過一生都會投入中醫的世界。對於草藥的好奇心,驅使着我繼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