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徐偉強:覆蓋100+海外市場 脈鏈如何講好中國產業帶國際化故事?
(原標題:對話徐偉強:覆蓋100+海外市場 脈鏈如何講好中國產業帶國際化故事?)
在海外市場,五金工具供應鏈透明度低、訂單分散、需求多樣性;對國內賣家而言,五金工具外貿業務存在信息不匹配、不同國家標準差異化、資金佔用週期長、關稅與匯率波動等風險。針對這些痛點,脈鏈用數字化技術有效壓縮各項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韌性。
脈鏈前身爲皇冠電動工具,是金華地區製造業龍頭企業之一,集團於2017年正式從製造企業向平臺轉型。當前,脈鏈通過鏈接上下游資源,實現全鏈路在線協同,讓上游賣家產品和下游買家需求精準匹配。
目前脈鏈已經服務浙江產業帶企業447家,累計平臺貿易額接近40億,全球渠道網絡覆蓋亞、非、歐、美近100多個市場,擁有410個海外州邦省和國內地縣倉儲配送、維修服務商。
實際上,脈鏈憑藉其深厚的行業積澱與數字化轉型的決心,不僅有效應對了五金工具外貿中的諸多挑戰,更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了一條以數字化技術重構傳統外貿供應鏈的新路徑。
脈鏈是如何運用數字化技術打破傳統外貿供應鏈的壁壘,實現高效重構的?其獨特的集羣品牌策略又是如何精準賦能產業帶商家,助力他們順利揚帆出海的?面對未來,脈鏈又將如何深化佈局,進一步構建更加完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出海生態體系?
日前,億邦動力有幸與脈鏈董事長徐偉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徐偉強不僅詳細闡述了脈鏈在五金工具出海領域的顯著成果與數字化轉型的最新進展,還深入剖析了產業帶全球化的現狀,並分享了其對於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與戰略規劃。
本次對話的主要觀點概括如下:
· 用數智供應鏈打通供需兩端信息,將要素重組、利益再分配是脈鏈To B數智化重構的關鍵。
· 真正的全球化是本地化,脈鏈七大區業務根據當地收入不同、標準不同、文化差異,制定不同策略。
· 未來,與歐美高收入地區的交易將不再以傳統代工爲主,脈鏈集羣品牌有能力進一步佔領歐美市場,這一點在意大利、西班牙已得到驗證。
· 原有的代工代理製造利潤、電商零售利潤紅利已經結束,接下來應思考產業帶集羣如何抱團出海,賺取品牌利潤、渠道利潤、研發利潤。
以下爲訪談實錄:
億邦動力:脈鏈從哪些方面進行傳統外貿中“人、貨、場”的重構?
徐偉強:傳統外貿包括工廠、品牌出口、國家進口、分銷、零售5個環節。但是由於從工廠到終端供需信息高度不對稱、標準不統一,導致環節成本高,鏈條信息傳導慢。
現在整個鏈條數智化重構後,中間商轉型爲服務商,傳統的五方環節被數智化重構爲製造商、服務商和終端三方,那麼打造產業帶集羣品牌競爭力、用數智供應鏈打通供需兩端信息,銷售前置後的專賣角或工廠店渠道下沉,將要素重組、利益再分配是脈鏈To B數智化重構的關鍵。
億邦動力:皇冠工具爲脈鏈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優勢?脈鏈如何反哺皇冠工具品牌?
徐偉強:皇冠工具是產業帶利用集羣品牌抱團出海的成功案例。國與國的合作是信任+利益,皇冠工具在專業領域的成功打開了兩端信任的大門,爲脈鏈積累當地渠道資源與品牌影響力。我們將皇冠工具作爲集羣品牌,開放授權給產業帶工廠,這樣他們的產品可以用皇冠工具的品牌在海外銷售。
說到脈鏈對皇冠的反哺,首先,是脈鏈平臺幫助皇冠工具補足離散式的數字化供應鏈;其次,產業帶工廠拿到皇冠工具品牌授權後,爲其擴充了品類,以前人們認爲皇冠只有電動工具,但現在我們還有園林工具、手動工具,這些都是由擁有品牌授權的產業帶工廠生產的。 第三,脈鏈作爲服務型平臺,積累的本地化服務能力、五金科創能力都能配套給皇冠工具,爲皇冠工具進一步提升售前售後服務能力。
億邦動力:脈鏈的業務遍佈獨聯體、中東、非洲、歐洲、美洲、東南亞&南亞、大中華七個大區,打造不同區域的業務系的打造分別有何側重?
徐偉強:真正的全球化是本地化,七大區是因爲各自收入不同、標準不同、文化差異,因此策略也不同。
比如在歐美50000-60000美元高收入國家,也是消費領跑型市場,以創新爲主,那我們的策略是代工爲主品牌爲輔,產品等級偏專業工具與民用工具。
獨聯體、中東地區收入水平與我們類似,但市場分散,單個市場購買力不強,對國內賣家而言,在這些地區做外貿業務成本高,因此本地市場缺乏五金工具品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集羣品牌整合小單,幫助國內廠家接單。
在中國是“工廠+電商”的高度透明競爭市場,信息對稱程度高,我們做的就是對賣家端開放品牌授權,用國際化品牌讓他們的產銷更順暢。
億邦動力:未來脈鏈重點打造的集羣品牌是否有機會佔領歐美高收入市場?
徐偉強:這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用我們自己的產品與這些全球知名品牌競爭市場,那我們勝算不大。但是如果用國內專精特新企業集羣來與其競爭,競爭力則完全不同。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擅長生產某一單品,大家抱團作爲集羣品牌出海,那麼一個集羣品牌就能覆蓋衆多品類,每一款產品都是爆品,在海外市場的盈利能力強,海外銷售端的推廣動力也會更足,集羣品牌的推廣也更加迅速。
我們已經在意大利市場、西班牙市場成功驗證了集羣品牌的實力,目前正在通過法國市場拓展集羣品牌在歐洲的市佔率。
億邦動力:未來集羣品牌如何賦能買家中心和賣家中心?
徐偉強:這就是我們爲什麼需要數字化。將集羣品牌授權給生產廠家使用,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市場標準、品類標準以及等級標準等來標定銷售端的需求,把握產品質量。生產端就是工廠,銷售端是海外的工廠店。我們的數字化平臺能夠將兩者接入到平臺上來,讓生產端和銷售端通過平臺來明確各項標準,使集羣品牌的畫像更加清晰。
其次就是在生產端和銷售端中間的品牌服務、出口服務環節,也是通過我們集羣品牌的所有方完成的,包括市場調研、產品調研、匯率、關稅等信息,我們將這些信息清晰呈現在平臺上,進一步爲生產端和銷售端降低信息不透明帶來的風險。
億邦動力:數字化技術在提升服務效率中扮演什麼角色?爲供需兩端帶來怎樣的變化?未來脈鏈計劃從哪些方面提升服務效率?
徐偉強:數智化與AI是服務效率的關鍵基礎設施。如果產品與服務是“1”,那麼數字化能力就是後面的“0”,有了數字化的加持,我們的產品與服務才能呈現10數倍的增長。
當前,脈鏈的數智化包含“五個在線”:數智化的商情在線拉通供銷匹配,庫存在線與履約在線提升跨境供應鏈運營效率,經營在線與AI助手提升團隊精準服務能力,製造在線提升工廠精準研發能力與產能利用效率。
此外,數字化平臺還爲生產端提升利潤,爲銷售端降低採購成本。舉個例子,有一個意大利客戶問我,爲什麼脈鏈的東西是500美元,同樣的東西,美國品牌賣1000美元。我說1000美元的產品是層層加價而來的,脈鏈的產品是終端直採廠家,中間只收服務費。
傳統貿易中,流動資金週轉週期長達8至10個月,具體細分爲生產階段約2個月、運輸途中約2個月,以及在進口國的庫存囤積時間長達4至6個月。然而,通過數智化技術重新構建廠家庫存管理系統,實現即時發貨,能夠大幅縮短這一週期至僅需4個月,顯著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使用集羣品牌,生產廠家給出的報價可以比代工價格高20%,集羣品牌所有方收取4個點的品牌授權費,整套供應鏈服務抽成5個點,廠家能拿到比做代工高11%的利潤。這也是通過數字化供應鏈才能實現的。
未來,數字化技術將繼續作爲集團業務發展的輔助工具,我們將從業務需求的角度出發,不斷迭代“五個在線”與AI技術的應用場景。
億邦動力:與其他B2B平臺相比,脈鏈有哪些獨特優勢?
徐偉強:脈鏈與其他平臺的傳統基因不同。有電商的平臺平臺是讓更多的買家和賣家涌入,而擁有產業互聯網基因的平臺是讓更多的服務商加入。
我把目前國內的B2B平臺分爲三種。第一種是以京東工業和震坤行爲代表的,主要客戶是大B端買家,但他們依舊用零售思維,將企業用戶看作個人用戶;第二種是以1688爲代表的,偏向於尋源的平臺,讓平臺上的客戶找廠家。這兩種B2B平臺都有很強的電商基因,無法更改。
那麼第三種也就是我們這樣的平臺,擁有產業互聯網的基因,側重於做產業服務,致力於用數字化重構線下運營模式,用數字化讓我們變得更加高效。我們已經吃透了中國產業帶走向國際化的故事與數字化的打法,這是其他擁有強電商基因的平臺無法複製的。
億邦動力:在三級政府的支持下,脈鏈未來如何進一步營造產業集羣出海生態?
徐偉強:中國過去30年是以城市產業帶集羣方式承接歐美代工訂單,經過外貿30年、內貿20年、電商10年,原有的代工代理製造利潤、電商零售利潤紅利已經結束,接下來進入產業帶集羣抱團出海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即如何賺取品牌利潤、渠道利潤、研發利潤。
這個支持工作三級政府早已做到前面去,比如中央政府的數智化重構、共商共贏共建的文化引導、人民幣國際化政策;省一級政府的“產業創新綜合體-產業數智化-地瓜經濟走出去”政策;金華政府的鏈長鏈主制統籌推進集羣轉型升級工作,都是我們堅實的後盾。
此外,我們也在朝着上海、長三角雙循環轉型。上海是數字化與國際化最先進的地方,而長三角是產業帶最集聚的地方,我們通過與上海市工具行業協會、中國科技五金城、中國五金交電化工商業協會合作,提升服務資源配置,共建出海生態,服務中國製造業走出去。
未來我們的生態中還將有第四級政府,也就是國外本地政府。在我們完成銷售前置、服務前置完之後將會有製造前置,拉動當地就業,這是當地政府需要的。我們也可以對接當地政府,幫他們把當地產業帶產品賣中國、賣全球。未來脈鏈要做跨境服務平臺,而不是出海平臺,因爲出海平臺是單向的,跨境服務平臺是雙向的。
億邦動力:未來脈鏈將着重部署哪些業務板塊?集團願景是什麼?
徐偉強:未來重點部署在這麼幾個方面。一是深化工具行業上游產業鏈整合以及生產端的數智化重構,如同2008年的零售端重構消費互聯網那樣,協助高質量有特色的集羣品牌產品、品類更多的走向世界。
二是以國家市場爲依託,建立約100個本地化區域服務中心,搭建全球覆蓋網絡,爲出海品牌尋求更廣闊的市場。
三是重點佈局平臺技術的迭代和AI智慧商業的應用,積極擁抱新技術。
在全球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脈鏈以其獨特的“數字化供應鏈+集羣品牌”戰略,不僅爲五金工具行業樹立了出海的新標杆,更爲中國傳統產業帶的國際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探索經驗。脈鏈通過深度整合產業資源,利用數字化技術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了供應鏈的高效協同與精準匹配,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帶的整體競爭力。
徐偉強董事長的分享,不僅展現了脈鏈在應對外貿挑戰中的創新與實踐,更透露出其對產業帶全球化未來的深刻洞察與前瞻佈局。脈鏈不僅僅是一個平臺,它更像是一座橋樑,連接着中國產業帶與世界市場,通過集羣品牌的打造,讓“中國製造”以更加自信、專業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脈鏈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上,不僅着眼於當前效率的提升,更着眼於未來生態的構建。從“五個在線”的數智化體系到AI技術的深度融入,脈鏈正逐步構建起一個覆蓋全產業鏈、全球市場的智能服務網絡,爲產業帶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實際上,脈鏈的願景不僅僅是成爲中國產業帶出海的領航者,更是要成爲全球產業互聯互通的推動者。隨着其不斷深化產業鏈整合、拓展全球市場網絡、加強技術創新與應用,脈鏈正逐步構建起一個開放、共贏的產業集羣出海生態,爲中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轉型升級貢獻着智慧與力量。
脈鏈的故事,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生動寫照,也是數字化時代下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