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奇瑞尹同躍:希望價格競爭是行業最後的選擇|兩會聲音

作爲一名從業40多年的老將,尹同躍感慨中國汽車工業走到今天並不容易。他說,當下狀態寶貴,千萬不要因爲不當競爭而影響行業發展。

“尹總在發言,尹總在發言”,聽到對面的話筒聲響起,尹同躍身邊的幾位代表脫口而出。

這是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分組會議的現場,一位企業家代表的發言引發了現場熱議,U型長桌上話筒被頻發傳遞,真實熱烈的討論聲不絕如縷。

端坐在一旁的尹同躍安靜地聽着,不動聲色。直到會議快結束,尹同躍纔開口表達自己的建議,聲音不大以至於部分坐在另一頭的代表們沒聽到,於是兩個發言聲同時在會議室響起。

伴隨着提醒聲,現場很快安靜了下來,目光投來,代表們都想聽聽這位睿智的企業家代表有何建議……

這是安徽團分組會議上的一個片段,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尹同躍的性格特徵。

他低調沉穩,謙遜內斂,一頭灰白的頭髮、大高個讓其極具標識性,白襯衣黑夾克的搭配平實質樸,工程師出身的尹同躍技術味極濃,並無架子,也頗受尊重。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安徽代表團駐地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的採訪。

從多家車企掌門人呼籲,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關注,“內卷式競爭”成了今年全國兩會的高頻詞。

在尹同躍看來,內卷存在共性,“卷”是市場競爭的一種體現,很多行業都存在這一情況。但他指出,汽車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它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對就業、稅收、出口都有重要意義。

他呼籲行業形成共識,在技術創新、品牌打造、海外拓展、質量服務上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是上來就把價格打到最低”,初始便亮價格底牌在他看來是不負責任的。“卷價格”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壓力轉移,供應商、經銷商都會受到波及,對企業自身、社會大衆、行業發展都不負責任。

他希望行業能夠有共同的認知:價格競爭是最後的選擇。

作爲一名從業40多年的老將,尹同躍感慨中國汽車工業走到今天並不容易。他說,當下狀態寶貴,千萬不要因爲不當競爭而影響行業發展。

作爲最早佈局海外的車企之一,從2001年10輛“風雲”轎車經天津港出口敘利亞,實現整車出口“零”的突破,到今年汽車業務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奇瑞用20多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2021—2023年,奇瑞出海年銷售數據分別爲26.92萬輛、45.13萬輛、93.71萬輛,逐年升高。2024年奇瑞汽車出口量達114.46萬輛,不僅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更創造中國車企出口新紀錄。海外市場的快速放量,也讓奇瑞去年總銷量超過260萬輛,創下年銷量的歷史新高。

尹同躍自謙,他說奇瑞出海比較早,吃過苦頭,也有深刻的教訓,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他總結奇瑞的出海經驗,最大感受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在尹同躍身上能看到濃厚的傳統文化影響,他推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強調中國是禮儀之邦,講究君子之交。

尹同躍說,海外佈局是去做客,首先要端正思想,做長遠規劃,不能抱着“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既然是長遠規劃,就要融入當地,成爲當地的企業公民、經濟體,參與當地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公益事業,爲當地帶來價值,“先施肥再收穫”。

姿態是尹同躍頗爲看重的,他希望出海過程中企業展示出的是友好與合作,以謙謙君子風範收穫當地市場的認同,形成“共建者”而非“掠奪者”的標籤,不要對外釋放不合適的聲音。他呼籲出海企業加強對集體榮譽的愛護,“吃相一定要好看,不要吃相太難看”。

在尹同躍看來,地緣政治、外交政策等是不可抗力因素。他說,“我們的發展速度和體量規模會造成一定壓迫感,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注重方式方法。”

他強調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要以當地能夠接受的方式進入市場,重申不要試圖偷懶,寄望於一個方法打通全球,要明白一地一策的道理。大市場有大方法,小市場有小辦法,要通過充分調研來了解市場,從而針對性地找到解決路徑。

他舉例稱,雖然奇瑞已在油車出海上有豐厚的經驗,熟悉當地法律法規、駕駛習慣等,但仍然不能把產品直接“端出去”,而要結合當地市場進行適應性調研和開發。

他希望中國車企們一起協同合作,參與到全球的市場競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