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極石昌敬:車市“卷”起來才從掃地機器人轉戰汽車,晚了嗎?

極石汽車是一家“晚到”的造車新勢力公司。不同於“蔚小理”在2014年左右成立,2018年左右開始交付產品,極石汽車2021年才成立,2023年底纔開始交付首款車。迄今爲止,極石汽車國內的網點只有20多個,每個月的交付量也只有幾百輛。

行業的共識是,2024~2025年將迎來汽車行業大洗牌的終局,“蔚小理”等新勢力中至多能夠活下一兩家。但是極石汽車的創始人昌敬看起來一點都不着急。

昌敬的另一個身份是石頭科技的創始人,全球市佔率排名第一的掃地機器人公司。2021年創辦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極石汽車主體)後,昌敬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北京,只有一半在上海。

創業九死一生,昌敬爲什麼沒有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極石汽車?極石汽車爲什麼不加速擴張,以在淘汰賽中活下來?昌敬回答說,極石汽車是他的第三次創業,有了之前兩次創業的基礎,他這次創業的得失心沒那麼重。此外,他認爲以極石汽車當前的實力,遠不足以主動加入高度內卷的車市大戰中。

“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我們各方面能力都不強,盲目加入戰團只是找死。我們要做的是補齊各方面的短板,讓自己立於不會被戰勝的位置。”昌敬說。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與昌敬展開獨家對話,就昌敬的三次創業歷程,爲什麼轉戰到汽車領域,以及他對車市戰局的思考進行了交流。

記者:你第一次創業是做了一個名叫魔圖的APP,能不能介紹一下這次創業的經歷?

昌敬:我在騰訊工作的時候,做的是客戶端,可以看到客戶端的數據,我就發現無線的數據的增長斜率比PC要高很多。再加上2010年的iphone 4爆火,4G的推出,很明顯移動互聯網時代就要來臨了,這會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所以我就堅定地去走出去創業了。

然後再去思考,移動互聯網能做什麼。我後來做了一個模型,看手機和PC有什麼區別,最核心的發現是三個,一是GPS,二是語音,三是拍照。我最開始想做的是GPS方面的應用,因爲我自己比較喜歡自駕遊,後來發現GPS做自駕遊的話,使用頻次太低了,APP活躍度很難很高,而且那時GPS方面的應用已經很多了。第二個就是語音,當時已經有了一個即時通訊工具,後來微信、米聊都出來了。相對來說,圖像方面的比較少,所以我就選圖像,做了魔圖,大概是這個邏輯。

魔圖推出後日活量還不錯,最頂峰的時候大概每天日活量有90萬左右,裝機量超過1000萬,在當時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我們做得非常艱難,因爲沒有變現模式,只能獲得一點廣告收入,一個月就幾萬塊錢,完全不夠養活團隊。大概一年左右我們就基本沒錢了,同時2011年的下半年是資本寒冬,很難融到資。我當時找了很多投資人,雖然我們的數據很好看,但沒人願意投我們。資方對於APP都有一個質疑:怎麼去盈利?所以後來,我們被百度收購,我也就去百度上班了。

記者:接着你就創辦了石頭科技,爲什麼沒有繼續在互聯網領域耕耘,而是選擇了一個軟硬件結合的賽道?

昌敬:在百度工作了快3年,到2014年再出來創業,當時已經屬於移動互聯網末端了,機會沒有那麼大了。我的朋友何小鵬大概就是在2014年把UC賣掉,出來做小鵬汽車。我當時主要看的也是智能硬件,前前後後看了100多個項目。篩選的邏輯是這樣的,第一是有需求尚未解決,第二是這個需求我有優勢來解決。

掃地機器人當時整個市場的覆蓋率很低,產品到處亂撞的比較多,導航和算法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大部分人把它當作一個玩具,而不是一個家用電器。我覺得掃地自動化這個事情是一個很明顯的需求,我自己也有軟件方面的優勢,這是一般硬件公司不擅長的,如果我能解決掃地機器人的易用性問題,它就有可能從玩具變成普通家庭的電器,就成爲一個大賽道了,所以最後選擇了掃地機器人。

經過開發、驗證、工程化,我們把產品做出來了,剛開始是給小米做貼牌,第一年出貨量大約就有100萬臺,第二年我們成立了石頭科技,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記者:汽車雖然也在進行智能化的轉型,但和掃地機器人相比,產品的複雜度、資金與技術門檻都要高很多。而且兩個行業的利潤率相差很大,去年石頭科技的淨利率大概有25%,汽車行業全球頂尖的公司大概也只有10%。你爲什麼會從一個高利潤的行業,到汽車這麼一個利潤率更低的行業來進行第三次創業?

昌敬:是的,汽車行業的利潤率是很低的。以前手機的毛利也很低,蘋果把它做高了是吧?以前耳機的毛利也很低,蘋果把它做高了,因爲它有創新,有溢價,都是可以改變的。

不過我沒從這個方面想過。2021年石頭科技上市後,我需要另外一個夢想來支撐我的驅動力和目標感;其次我自己很喜歡汽車,我是深度自駕遊愛好者,我懂用戶的需求;再次是我能融到資,石頭科技的老股東基本都來投我們了,大概融到了50億;最後是我對於做海外市場有一定的積累。

記者:你在談魔圖和石頭科技兩次創業的時候,講述的是產品和技術創新帶來的機會,但在講到極石汽車的時候,邏輯不太一樣。你認爲支撐一家汽車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昌敬:一般情況下,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創業者要做的是找到一條自己的獨特賽道,在紅海中找到一個小藍海,這個賽道中基本就你一個人在玩,沒有很強的競爭,這樣才能讓你上臺桌。就像理想ONE切中了6座SUV的市場,只有具備短期獨特性,你才能上牌桌。上了牌桌之後,還要繼續地尋求短期獨特性,直到具備了一定規模,才能把體系化的能力建設起來,這就是你說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記者:聽說你在石頭科技和極石汽車的工作時間安排是一半一半?如果沒有親力親爲,如何做好這次新的創業?

昌敬:其實我之前在石頭科技的時候,除了開始兩年,後面也很少去公司。我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戰略判斷,二是用人。事實上我更多的是在思考做判斷。你想想,企業最重要、最大的成本是什麼?是決策成本,對吧?一個錯誤的判斷會產生巨大的成本浪費甚至是帶來生與死的問題。如果天天在辦公室,一堆人來彙報,就沒有辦法更加深入地思考。

記者:這些年汽車行業倒下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形勢很嚴峻,但從極石汽車的網點數量等情況來看,你們似乎也不是很着急要去擴大銷量規模和發展。

昌敬:極石汽車畢竟是2021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去年底纔開始交付產品,如果回頭看2017、2018年的“蔚小理”,網點數量跟我們現在其實是差不多的。另外我們是從零開始的創業者,不像小米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公司,他們有足夠的資源一下子把網點全部鋪開。

記者:你不擔心發展太慢,市場被對手搶光了嗎?

昌敬:其實你看絕大多數的創業公司,反而是因爲走得太快,很着急地去擴張,補網點,把錢燒光死掉了。石頭科技的發展也是這樣,相對比較穩健,沒有爆發式的增長,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

商業競爭裡面有句話,叫“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先把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短板補齊,讓自己不被戰勝,然後慢慢地等待敵人犯錯,只要對手留下漏洞,我就有機會。但是如果自己能力不強,就抓不住機會,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邏輯。極石汽車是一家新的公司,怎麼可能所有東西都是長板。所以現在比起一年賣多少臺車,我更看重的還是企業的一個健康度,以及我怎麼去把短板補齊。

就像你說汽車行業正在洗牌,一家創業公司如果幾萬人的團隊,“功耗”很大的同時也積極地去打仗,它反而比我們更加危險。我們現在整個公司1000多人,接近70%是研發,我們的功耗低,打持久戰的能力可能會更強。

反過來說,如果某個玩家死了,它是不是空出一些份額?這些份額跑在前面的和跑在後面的人都能吃到,這就是機會。就是當市場出現了需求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打硬仗,把份額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