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願的學生補愈多?數學名師:理解高中生態 評估補習與否的3指標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ingimage
對高中新鮮人來說,關於高中的一些「江湖傳說」,令人忐忑,例如:段考成績不及格很正常,前幾志願的明星高中更是如此;高中一定要補習,不然會跟不上別人;某一科(數、英、物理、化學等)最好報名某補習班、某老師的課。
尤其是聽說國中教育會考還沒正式放榜,許多「高中先修班」已經開課,且報名者大多是預期會進入前三志願的學生,更是令人焦慮。
高中生補習的風氣盛行,根據教育部統計,高中生平均33%有補習,也就是說,每3個高中生就有1個人補習。
爲何高中補習盛?
前建中數學老師陳建州,在建中任教10幾年,曾任「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指導老師;4年前辭職後轉戰補習班,現爲「得勝者文教」數學名師,吸引不少學生慕名而來。
從國中升上高中,孩子逐漸邁向獨立之路。陳建州認爲,關於補習這件事,已經不是家長逼得來的,「爸媽可以提供想法和建議,但最終決定權在孩子手上,最慢高中要將決定權交給他了。」
補習風氣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同儕壓力和社交需求、學校老師教的聽不懂、想練更多的題目等。簡單來說,就是補足學校學習的不足,希望追求更好的成績。
陳建州談到,其實學校裡很多老師都很認真,但有時學生聽不懂老師教的,或是和老師不match;遇到這種情形,補習成爲解決問題的選項之一。
「補習前,孩子一定要自己去試聽,而不是父母。」他強調,「聽得懂」最重要,找到適合自己、而不是上課「有趣」的老師,否則補得再開心,學習沒成效也枉然。
理解高中的生態,可能有哪些學習困難
究竟該不該補習?陳建州建議,爸媽不妨帶着孩子先理解高中的生態、高中跟國中有哪些差別?例如:課程的難度和強度、所學的科目和節數、學校教的是否足以應付考試等。
爸媽丟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高中學習可能會面對哪些困難?接下來有什麼樣的學習規劃?若要參加社團,如何分配時間?若學習難度超出自己負荷的話,可以尋求哪些協助等?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孩子的個性是否自律?「若不夠『自律』的話,可能就需要找到『他律』的方法,幫助自己學習,」陳建州說。
1 課程內容和考試難度大幅增加
陳建州觀察,很多孩子升上高中,除了自主性提高之外,挫折感也加劇,因爲學習變難了。
以數學科來說,高中一學期的知識點就比國中3年加起來還多。「國中階段如果數學有問題,可以很快救起來,但高中不行,如果有問題絕對不能拖。」陳建州強調,一次段考成績不行,就要趕快處理,段考落個一、兩次,問題沒解決,洞就會愈變愈大,孩子也就愈來愈不想念了。
陳建州常遇到高一學生抱怨,「爲什麼這次考這麼多,以前的量都沒有那麼多」。他認爲,學生應該明白一件事,「每個不同的階段,所學習的強度和知識量就是不一樣,你必須讓自己儘快習慣。」若能明白這個觀念,也是一種學習。
108課綱上路後,新增多元選修及彈性課程,也因此各科的上課時數都做調整。像數學一週只有4節課,老師要建構基本觀念,還要帶着學生做題目,「說實話,時間實在不太夠。」
有教授認爲,4節課讓孩子學會基本觀念就夠了,「理論上是沒錯,但除非是很有天分的孩子,否則光靠學好基本觀念,就懂得如何運用的其實並不多。」
再者,從考試的難度來看,基本觀念弄懂後,是不是就足以考好數A?陳建州認爲,「其實並沒有那麼夠。」在他看來近幾年數A還是「稍有難度」,尤其111年數A是「超難」。
2 學習首重建立觀念
高中生和家長很疑惑,「爲什麼小考考得很好,但段考或更大範圍的考試就是考不好?」
陳建州說明,像數學小考,所有的題目就是用該單元所教的觀念或工具去解,等到考段考時,有那麼多的觀念和工具可用,孩子就不知道要怎麼用了。
另外,也常有學生說自己是粗心或不小心,所以沒有考好。「如果學生覺得他都會了,但是好幾次段考下來,就是不行,」問題應該是出在,他其實沒有真的弄懂觀念。
111大學考招新制之後,學測很多題目都是新的。「面對沒看過的考題,一定還是用基本觀念去解題。」顯見,最重要的是,基本觀念是否夠紮實。
陳建州指出,基本觀念建構之後,必須多練習一些題目和應用。「透過做題目,鞏固基本觀念,」一來基本觀念可以記得更好,二來可以用得更熟練。
他比較,早期補習班着重題型的解題,提供大量不同甚至很特殊的題型;但現在教法也變得相對「健康」,把觀念建構清楚之後,再多帶一些題目。
他上課帶學生做題,教他們思考的方式,如何將基本觀念和題目之間做連結。他觀察,有些學生很執著於過去的成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用背的或是暴力解題,這些方法到高中可能就不夠用了。」
各高中因爲採用的教科書版本不一,因此補習班的進度不見得比學校快。他建議學生,可以把補習班視爲一種「輔助」和「加強」。有機會聽第2次課時,好好檢視自己的觀念是否夠清楚?如果有不熟悉的,確認自己是哪裡沒弄懂或漏掉了,想辦法補起來。
3 社團投入的程度有多深
很多高中生瘋玩社團,小高1一切新鮮,升上高2後接任幹部,忙得不可開交。
陳建州在建中任教時,發現很多學生活躍於社團期間,成績大多一落千丈,之後想要把學業的漏洞補起來,其實難度不小。
針對這種在社團「發光發熱」、外務很多的學生,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補習班不失爲一個強迫自己讀書的方法。」
每週去補習班3個小時,「只要這段時間是認真學習的,絕對有幫助,」除建構、強化基本觀念之外,也練習做一些題目,省下自己重新整理、唸書的時間。
無法「自律」,就靠外力「他律」
陳建州提出一個觀察。過往,熱衷於社團的建中生在高2下學期、5月社團成髮結束後,通常可以「就定位」、靜下心好好唸書,目標導向再加上企圖心強,到高3考學測時,成績大多可以拉起來。
但他發現,幾年前開始出現明顯變化。很多高3生變得專注力降低、靜不下心,學生們自我分析,問題出在「積重難返,欲振乏力」。陳建州認爲,很大原因出在手機,只要他們覺得唸書有點累或痛苦,就開始滑手機,專注力大幅降低。
「設身處地、換個角度想,如果我今天是學生,我其實也沒把握自己能夠自律、抗拒手機的誘惑。」陳建州說。
就現在學生的情況來看,如果無法自律的話,愈到考試前愈需要他律。也因此,不少補習班在學測前倒數1個月或100天,推出衝刺班,把學生「圈」在補習班裡專心念書。
很多人認爲,補習班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自律的機會。「但自律應該從小培養,」陳建州說,像很多建中老師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補習,十分自律、優秀, 「等到逼近考學測,纔跟孩子談自律就很困難。」
陳建州比較,和建中學生相比,補習班學生上課比較認真、專注力更高。「在學校裡,大家的企圖心相對不高,可是在補習班,大部份人的企圖心都變很強。」建中學生告訴他「衝刺班裡大家都在念書,你不認真讀書不行,很怕輸別人。」
「應該是將補習當成輔助,而不是依賴,」陳建州說,補習班提供學校以外的資源,回家後該做的題目還是不能少。
除了補習班之外,線上學習平臺也是學習輔助的選項之一,重點是「它也很考驗學生的自律程度。」相形之下,線上家教的「他律」性高,相對適合不自律的人。
延伸閱讀:
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願的學生補愈多?前建中數學名師陳建州:理解高中生態,評估補習與否的3指標
資深國中班導:補習是補「不足」,而不是補「安心」!爲什麼補全科,成績反而起不來?
5招養出數理腦》明星高中名師:好好對待孩子的每一個「爲什麼」,過程比答案更重要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