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現地輸血」突破法規限制 戰時保命救援再升級!
除了大家熟知的消防與醫療人員外,毛茸茸的搜救犬也是讓傷患能存活的重大功臣,其權益也受到關注,獸醫師表示除了要適時穿戴如嘴套等等的裝備外,出差國外救援也應該讓狗狗待在客艙而不是把牠們放置在感到緊迫、不安的貨艙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侷限空間救援是大型災難現場十分具有挑戰的一項任務,通常因爲地形坍塌、建築物傾倒,造成只能在狹小的空間進行搶救作業。消防快搜醫療組成員根據狀況所需,必須進行輸液、插管、施打抗生素抑或是截肢等手段,協助長時間受困的民衆能夠以最快速度脫險,在這當中損害控制手術及「現地輸血」就成爲決定患者是否能存活的關鍵。「現地輸血」也就是所謂的到院前現場緊急輸血,能夠保持其機動性,可以讓後面接續手術的醫師,在手術的過程中間更爲順利,根據長期研究指出,也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愈後併發症。臺灣目前較特殊的血品出院調配,存在於本島與離島之間,仍是由醫療院所相互來對接,然而面對嚴重創傷患者,需要更有彈性的作法。
礙於衛福部食藥署及臺灣血液基金會等諸多法規影響,直至2023年都未允許將血品從醫療院所攜出,並執行到院前輸血的舉措,所幸在同年12月底,突破法規限制,已經可以將「成分血」,也就是透過分離技術而得到的紅血球、血小板、血漿等等帶至受災地使用,目前新北快搜醫療組透過與聯醫的合作,已經可以攜帶1000毫升濃縮紅血球與500毫升冷凍血漿到現場緊急供應給受難傷患。
三軍總醫院急診主治醫師白豐誠表示,「做一件事情我們需要開源跟節流,一定這兩個同時做的時候,它效果會是最好的」更進一步解釋,止血手術它只是節流,可是已經流失的,就必須想辦法補一樣的東西回去,輸血就是一種開源手段。快搜醫療組組長陳暉翰表示,其實輸血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爲分離過後的「成分血」,第二階段爲未經分離的「全血」、第三階段爲「行動血庫」,也就是戰時會用到的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相互輸血模式。而臺灣目前因爲大型災難事故較少,全血使用率沒有成份血來得高,在1-6度C的情況下,只能保存35天,擔心浪費所以普遍醫院常備量不高,但用於重大創傷患者,全血是最佳的血源,原因在於成分血當中有保存添加物,患者輸入過多也並不理想,因此全血的使用是否要提高常備量,纔能有餘裕提供給快搜醫療組來使用,或是有其他處理方式,仍有待相關主責單位更進一步的規畫。
然而白豐誠醫師也提出另一項擔憂,根據目前國際戰事的前車之鑑,他擔憂假設在臺灣發生戰爭時,不論是民間醫院或是軍醫院都有急救責任,但如果醫院遭受攻擊,醫護們又該何去何從?醫院緊急疏散後是否有集結點以便繼續提供醫療服務、硬體設備是否有藏備區以便戰時緊急啓用等等相關問題,很可惜至今仍未取得明確規畫藍圖。
搜救隊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消防與醫療人員,毛茸茸的搜救犬也是重大功臣,社團法人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邱顯智獸醫師表示,雖然臺灣搜救犬如盾牌一樣的概念,總是衝鋒陷陣,但其實他們並沒有受到很好的照顧,對於出勤前的管理工作,邱顯智醫師表示,基本的心理、身理檢查、體溫、活動等等,值勤後也因牠們較常在瓦礫堆上、尖銳物上奔走,會特別注意足墊的外傷部分,來做診治。對於搜救犬權益部分,特別是外界討論許久的艙等問題,消防署特搜分隊長張溫宗表示,他能夠理解獸醫師以狗爲出發點來關懷這些毛孩子,但關於裝備配帶的部分,身爲在搜救現場奔走的隊員而言,他們首先會擔心狗狗深入到他們看不見的侷限空間時,會因爲這些配備而被卡住、勾住,反而會有危險,至於狗狗們目前都坐在有冷氣的貨艙內,這是由國際航空法規定,無法悖逆,但如果有申請到專機就可以讓狗狗待在客艙內是沒有問題的。
侷限空間救援通常因爲地形坍塌、建築物傾倒,造成只能在狹小的空間進行搶救作業,在這當中損害控制手術及「現地輸血」就成爲決定患者是否能存活的關鍵。記者王彥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