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爲美國在南海“火中取栗”,菲律賓值得嗎?

來源:環球網

近一段時間,美日菲三國互動異常緊密。4月11日,美日菲三國首腦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首次三邊峰會。此前,美日菲與澳大利亞在南海舉行首次聯合演習和巡邏。美日菲“三邊”“小圈子”正式成型,成爲美國在“印太戰略”下推進所謂“小多邊”合作機制的最新成果和重要標誌。

從三邊小圈子的目的看,美日菲雖然各有盤算,但三國最主要的共同目標就是牽制中國,是衝着中國而來的。此次三邊峰會的聯合聲明在南海、臺海等問題上表態強硬,毫不避諱地點名中國,對中國在南海所謂“危險和挑釁行爲”表示嚴重關切,批評中方對菲方向仁愛礁非法運補所執行的維權執法措施,還宣稱“強烈反對中國通過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東海現狀的任何企圖”。可以說,比起美國搭建的其他小圈子,美日菲三邊的遏華圈指向性更突出,更明目張膽。

從三邊峰會的成果看,美日菲合作延續了美國主導的“小多邊”合作跨領域的特點,在防務和經濟方面都達成不少成果。峰會聯合聲明在經濟合作上着墨頗多,提出在菲啓動“呂宋經濟走廊”計劃,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將在菲開設區域辦事處,美日還將推進與菲律賓在網絡、清潔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合作。在防務領域,美日承諾“繼續支持菲海岸警衛隊能力建設”,支持菲律賓提升國防能力,三邊還要強化極具針對性的軍事演習、演練等領域的合作。日本將繼續通過其“官方安全援助”合作框架對菲進行相關援助。

從三邊合作的前景看,此次美日菲峰會並沒有提出舉行類似美日韓年度峰會的機制性安排。總體上看,美日菲三邊合作的深度、廣度上都不及美英澳、美日韓等其他三邊機制。菲律賓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美日有很大差距,是三角形的短邊,更多是被援助、被利用的角色。美日看重的是菲律賓毗鄰臺海、南海的地理位置,希望其成爲遏華前沿陣地,藉助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牽制中國,並通過在經濟上予以一定好處,減少菲律賓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而非真正想幫助菲律賓的發展。三邊合作未來的主要方向仍是軍事領域,側重南海問題,如深化海上態勢感知合作,強化在菲軍事部署,在南海挑起法律戰、輿論戰等,最終是服務於域外大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而在菲律賓看來,自認爲受到了美國這個“老大”的重視,可以借綁牢與美日的合作關係,撈取一大筆好處,乃至幫助其實現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以及在南海的主權聲索。菲方此前就按捺不住,放出風聲稱有望在未來5-10年獲得美國企業對菲1000億美元的投資。馬科斯還表示要推動美菲達成自貿協定。但根據美國的一貫套路,其承諾少不了畫大餅的成分,尤其在大選年的背景下,美國的經貿政策更是充滿不確定性,菲律賓的期待是一廂情願!而在軍事合作上,美日支持菲律賓增強海上能力,看似是幫助菲律賓發展軍力,實則是鼓動挑唆菲律賓,把菲律賓培養成遏華“先鋒”。爲讓菲方放心,美國反覆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南海。近期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揚言,如在南海對菲的攻擊導致人員死亡,菲方便可以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方犧牲菲律賓,把菲律賓當做工具棋子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去年以來,美日在南海問題上進一步挑撥離間,拱火澆油,菲律賓則狐假虎威,挑釁滋事,導致中菲關係惡化,南海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美日菲三邊合作的成型,更是將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帶到本地區,把菲律賓牢牢綁在了反華戰車上,使其陷入危險境地。菲律賓方面應該認真冷靜地思考一下,這一選擇是使其獲得了所謂發展機遇,還是在“引火燒身”“引狼入室”,爲美國在南海“火中取栗”是否值得?(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