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又融資,估值130億

投資界獨家獲悉,由王小川創立的百川智能進行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將成爲國內2024年最大AI領域融資之一。來自參與的投資人證實,百川智能今年以來估值已超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

對此,百川智能並未迴應融資傳聞。另有知情人透露,目前融資尚未最終完成,具體估值會有出入。

說起來,創投圈對王小川並不陌生。1996年,王小川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畢業後便加入搜狐。從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聯網時代留下了不少記憶。2023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旨在打造中國版OpenAI。

今年以來,AI大模型的戰火仍在一級市場燃燒。而牌桌上的投資人堅信,這是通往未來的一張超級門票。

王小川第二次創業

又融資了

即便至今,王小川的少年經歷仍爲人津津樂道。

出生於1978年,王小川從小學習優異,尤其在數學和計算機競賽中成績不俗。1990年,他以成都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數學實驗班,三年後又以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入成都七中高中部。

1996年,他憑藉國際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金牌,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期間,王小川加入華人青年社區ChinaRen創業項目實習,首次接觸到了“搜索”,甚至開發了提問式搜索引擎“孫悟空搜索”。而隨着次年搜狐收購了ChinaRen,王小川由此進入搜狐。完成研究生學業後,他正式加入搜狐,做出了第三代中文搜索引擎搜狗,並在2005年晉升爲搜狐當時最年輕的副總裁。

2010年,搜狗從搜狐分拆單獨運營,王小川成爲搜狗公司CEO。時隔三年,騰訊以佔比36.5%的股份、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後者也在王小川的帶領下於2017年登陸紐交所。

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7月,騰訊向搜狗發出全資收購要約,這筆11.8億美元的收購案後面塵埃落定,王小川宣佈卸任搜狗CEO。

2023年4月,王小川再次亮相,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和前搜狗COO、清華1998級校友茹立雲聯合創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據王小川介紹,百川本意是衆多的河流匯集奔赴海洋,象徵着衆多數據、行業知識匯聚成爲一個強大的智能體系,生生不息。

談及新的創業,王小川直言,要比當年搜索引擎時候的成就感更大,現在做大模型與搜索的模型做了一定程度的結合,事情比原來更吸引人。“其實挺愉悅的,我們的進度是在一個快樂的狀態。”

此後,百川智能動作迅速,成立半年便接連發布baichuan-7B/13B,Baichuan2-7B/13B四款開源可免費商用大模型及Baichuan-53B、Baichuan2-53B兩款閉源大模型。同年8月,百川智能率先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此前一場媒體溝通會上,王小川透露,百川智能的C端產品第一重心是醫療方向,產品預計會在2024年上線。今年1月,百川智能又發佈超千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Baichuan 3,醫療數據集Token數超千億。

早在成立之初,王小川就曾透露公司已獲得5000萬美元啓動資金,來自自己與業內好友的個人支持。隨後,百川智能在去年10月完成3億美元的A1輪戰略融資,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巨頭及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均參投了本輪融資,深創投也位列其中。由此,百川智能正式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晉升獨角獸速度之最。

中國大模型五虎到位

悄然間,中國AI大模型江湖格局初顯。

最新一幕是今年3月,彭博爆出MiniMax新一輪融資估值將超25億美元。據悉阿里和紅杉中國已承諾將參與,其餘跟投方還在洽談中,相關條款可能會有所調整。

成立於2021年,MiniMax背後的掌舵者閆俊傑畢業於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商湯科技擔任副總裁期間,負責搭建深度學習的工具鏈和底層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術發展。聯合創始人楊斌,則是是閆俊傑在中科院的校友。此前,MiniMax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米哈遊、IDG資本、高瓴創投、雲啓資本以及明勢資本、騰訊等。

幾乎同一時間,智譜AI宣佈今年初已完成新一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參與投資,這也是後者成立以來出手的第一家AI大模型公司。坊間流傳,智譜AI正圍繞200億元估值進行又一輪新融資。

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0月,智譜AI宣佈2023年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囊括了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爲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爲、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內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同樣來勢洶洶的還有月之暗面(Moonshot AI)2023年,月之暗面接連完成兩輪共計近20億人民幣的融資,公司第三輪融資正在進行中,預計融資超10億美金,估值超25億美金。

成立於2023年3月,月之暗面由三位清華校友創辦,帶頭人則是90後學霸楊植麟。過去一年,月之暗面成爲了大模型賽道被VC爭搶激烈的項目。此前,月之暗面推出首個面向C端的產品Kimi智能助手,轟動一時。

時間向前推移到去年11月,由李開復創辦的AI公司零一萬物,正式發佈了首款開源中英雙語大模型“Yi”。彼時,零一萬物新一輪融資由阿里雲領投,估值已超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

至此,加上百川智能,中國AI大模型五虎呼之欲出。

融資競賽背後:淘汰賽開始了

自始至終,圍繞AI大模型的爭議聲從未停止過。

最明顯的一幕是,投資人開始反思了紅杉資本在近期舉行的AI Ascent 2024上表示,2023年各家AI公司在英偉達GPU上已花去500億美元,但由此產生的收入纔有30億美元。這也引發一衆投資人提出疑問:AI大模型公司究竟能不能賺錢?

一位VC機構創始合夥人對投資界表示,現在市面上被哄搶的AI通用大模型公司,他們目前還是保持謹慎態度。“AI並不能片面地歸結於算力的問題,而是要跟產業和場景結合脫離產業、行業和應用場景來談AI,都是不現實的,也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作爲市場信仰派的代表人物,朱嘯虎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直言,“我都不願意去聊,這些公司,要場景沒場景,要數據沒數據,它有什麼價值?而且一上來估值這麼貴。”

反觀技術信仰派的態度,同樣涇渭分明。

以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爲代表,他更強調AGI的重要性,認爲AGI是大模型發展的終極目標,科研和技術理想主義是推動大模型發展的關鍵。在他看來,大模型的商業化不應該僅僅侷限於短期的盈利,而應該着眼於長遠的技術進步和應用。

但無論如何,於創業者而言,存活下來纔是當前的首要目標。

正如王小川此前提醒,國內大模型公司如果應用跟不上,會變成遊說資本的遊戲,如果不能把場景儘快打開,越往後走壓力越大。“模型往前走,技術是你的發動機,市場是你的方向盤。你可以先造發動機,再造車。但當你上路,兩個都得有才行。”

此話不假。路漫漫其修遠兮,留給國內大模型公司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稍不留神就會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