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觀察|專訪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首席運營官Ragu:明年開啓特區3.0計劃,聚焦提升價值鏈附加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連接起馬來半島東西海岸的重要港口,任何投資和企業都能借此進入東盟市場,並進一步進入中東和歐洲。”11月15日,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首席運營官Dato’Ragu Sampasivam,在參加由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舉辦的中國—東盟中小企業產業鏈商務對接會期間,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他表示,東海岸鐵路在東海岸經濟特區的發展中發揮較大作用,而且它跟東海岸區域的投資經貿活動息息相關,比如帶動與大灣區之間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相關產品的進出口。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下文簡稱“馬東鐵”)是中馬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馬東鐵從馬來西亞最大的交通樞紐巴生港出發,穿越半島到達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吉蘭丹州。等馬東鐵投入運行後,從哥打巴魯到吉隆坡的時間將縮短至4小時。在Ragu看來,馬東鐵也有效呼應東海岸經濟特區(ECER)的發展。

東海岸經濟特區開發計劃從2007年開始,是一座以實現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社會經濟轉型而設立的經濟走廊。東海岸經濟特區的主要發展領域包括天然氣與石油化學工業、製造業等。據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透露,截至今年3月,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ECERDC)已實現414億令吉投資額,佔東海岸經濟特區2.0(ECER 2.0)藍圖旗下490億令吉目標的84%。

之前,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宣佈了從2018年至2025年的東海岸經濟特區2.0計劃。“明年就要結束2.0計劃了,我們之後會有一個2025年到2030年的3.0計劃。”Ragu表示,最早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東海岸主要是做與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市場,所以東海岸有一些與化學品相關的下游生產活動,一些中國公司也想擴張並發展特種化學產品,未來這些領域需要獲得補貼。

自2008年ECER成立以來,Dato’ Ragu Sampasivam就一直在此任職,最初擔任風險管理高級經理,後來晉升爲總經理,領導企業戰略規劃部。2019年被任命爲東海岸經濟區發展理事會的首席運營官。

《21世紀》:目前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已經完成了84%的投資目標。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取得了哪些顯著的建設成果?理事會以2030年達到7%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爲目標,具體有哪些舉措來實現?

Ragu:首先,讓我解釋一下,東部走廊或東海岸經濟特區橫跨彭亨、登嘉樓、吉蘭丹這三州和柔佛州的豐盛港,覆蓋馬來半島約51%的土地面積。

爲什麼會形成東海岸經濟特區(East Coast Economic Region,簡稱“ECER”),主要是因爲我們發現馬來西亞東海岸的發展速度比西海岸慢,比如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馬來西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檳城都在西海岸。它們是馬來西亞的經濟中心,而東海岸雖然有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等資源,但沒能實現經濟的增長。所以我們成立了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ECERDC),以推動整個地區的經濟復甦情況。

我們在2008年時制定了一個爲期12年的總體發展計劃,並得到馬來西亞議會的批准,將東海岸經濟特區的年增長定在7%,這一增長率是略高的,但只有這樣才能儘快追趕上西海岸地區的發展。我們強調爲該地區引入更多投資,創造就業和創業機會。目前,東海岸經濟特區已完成84%的投資目標,但這個目標只能算是短期的一個目標,即到2020年完成1100億令吉的投資目標。

其實到2020年,整體經濟環境出現了很多變化,工業4.0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經過前一段的發展,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領域我們更應該關注且會帶來更好的回報,下一個階段將到2025年爲止,目前我們開始關注到2030年的3.0計劃。

現在我們觀察到的變化是,全球經濟關注綠色能源、碳信用,我們引進的公司也在考慮如何才能做到環保,所以我們要改變過去發展的模式,並向投資者提供一些東西,促使它們在東海岸投資。在研究新的增長領域時,我們還關注以前的重點領域,例如農業,因爲疫情之後我們更體會到保障食品供應鏈暢通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還發展旅遊業,東海岸有很多島嶼、天然森林和海濱,可以開展旅遊業。我們還想發展更多產業,比如我們研究的碳捕集和封存(CCS)項目,即從排放源頭捕集二氧化碳,並將它轉化爲可用產品。

此外,我們還關注物流和可再生能源行業。所以我們正從現在開始,調整過往的發展模式,爲未來五年做更好的準備。經濟特區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大約80%的工業產業都聚集於此,這裡像是一個能夠輻射發展的中心。

《21世紀》:東海岸經濟特區爲何能獲得超預期的投資額?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項目?

Ragu:我覺得最有代表性之一的項目是馬來半島東西海岸的關丹港,原來水深只有11米,只能泊5萬噸級的船,經過改造後,現在水深達18米,能泊15萬噸級的船,吞吐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以適應現在的大遊輪。另外一個項目是東海岸鐵路,這是鏈接東海岸和西海岸很重要的鐵路線路,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流項目,將有助於東海岸經濟特區的發展。

讓我感到自豪的是,現在經濟特區開展農業項目,正是國家需要的,爲當地最大的牛奶品牌產出牛奶,該品牌最大的投資者來自中國。這些是過去15年裡東海岸發生的一些令人驕傲的事情。

《21世紀》: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東海岸經濟特區2.0計劃,之後東海岸經濟特區有怎樣的發展目標?

Ragu:東海岸經濟特區2.0計劃明年就要結束了,我們之後會有一個到2030年的發展計劃。追溯東海岸經濟的發展,最早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東海岸主要是做與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市場,所以東海岸有一些與化學品相關的下游生產活動,一些中國公司也想擴張並發展特種化學產品,我認爲這方面將會獲得成功,而且這是需要獲得補貼的領域。

另一個我們關注的領域是重工業,比如鋼鐵、水泥等,我們還在試圖引進重型汽車生產。它們的到來不會污染環境,因爲我們有碳捕捉和碳儲存。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進入經濟特區,替代了原有一些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這成爲了我們新的機會。目前我們已經獲得了來自中國公司石化產品和下游化學品的投資,我對此感到樂觀,預計未來會達到我們預期的投資數字。

《21世紀》: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被視爲連通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的“陸上橋樑”,在你看來,它是如何激活東海岸經濟特區的發展的?

Ragu:東海岸正對南海,面向韓國、日本、中國和菲律賓。所以目前東海岸經濟特區吸引很多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市場還可能是中東、歐洲和其他地區。有了東海岸鐵路之後,馬來西亞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成本將減少,馬來西亞東部和西部之間的行車時間將從目前的4—8小時縮短到4小時以內。這就是爲什麼鐵路在東海岸經濟特區的發展中發揮較大的作用。而且這樣的話,對於當地旅遊業也有實質性的好處,這也是我們想推廣的一個方面。

《21世紀》:你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對馬來西亞的建設起到怎樣的作用?

Ragu:可以看到關丹港擴建,背後就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同樣地,馬中關丹產業園也是中國在馬來西亞設立的首個國家級產業園區。這符合中馬雙方的最佳利益,因爲這既有利於產業園的成功,也有助於港口的發展。

中交馬東鐵項目由大馬銜接鐵道公司(MRL)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CCCC)組成的合資公司建立,雙方各持股50%,共擔運營風險。可以看到,中國對港口、鐵路和工業園這三個領域都比較感興趣。而且合資雙方共同運營,共擔風險,可以說是創新的模式。這是對雙方良好合作充滿信心的證明。

《21世紀》:你如何評價中馬“兩國雙園”之一的馬中關丹產業園的發展?去年馬中關丹產業園升級擴園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你認爲中馬“兩國雙園”聯動升級將如何促進中馬國際產能合作?“兩國雙園”要如何把握RCEP的機遇探索更多合作可行性?

Ragu:在我看來,在“兩國雙園”的機制下,無論是中國生產製造的產品還是馬來西亞生產製造的產品都可以互相進入中馬工業園內,這就是兩個工業園之間的聯繫。據我所知,目前兩個工業園還在完善互通的海關細節。而現在兩個園區還在探尋合作機會,增加對雙方園區的投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生效後,打開了更多市場的機會,讓相關企業有機會探尋更多合作。馬中關丹產業園地理位置優越,而它所在的東盟是一個新興的增長市場,爲此我們需要合作,特別是互相詢問是否有能夠便於進入對方市場的機會,比如生產線投入等。

電動汽車產業在馬來西亞是非常有潛力開發的領域。之前我在上海開會,遇到一個汽車製造商,他們正在考慮擴大在東海岸經濟特區的市場。因爲東海岸經濟特區有鋼鐵公司,可以生產製造汽車,也有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原材料。

我們正在研究在東海岸經濟特區建立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當然我們也有很多在生產電動汽車零件的供應商。未來,我相信東海岸經濟特區會成爲電動汽車的中心。我也想告訴投資者這具有很大的潛力,不僅在馬來西亞銷售,還在整個東盟進行銷售。現在在東海岸經濟特區,來自中國的資金投資比例超過60%。

《21世紀》: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曾表示,多家來自中國的先進企業已決定將馬來西亞作爲其首選投資目的地。馬來西亞在吸引中國企業投資方面有哪些獨特優勢?中國企業有哪些關注點?未來有哪些領域或者行業將更具有投資潛力?

Ragu:首先,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華人佔總人口的30%以上,如此大的華人佔比就說明,中企人員在馬來西亞的交流將不會成爲問題。其次,是馬來西亞營商政策友好,對國內外投資者給予廣泛的優惠政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爲什麼中國公司發現在馬來西亞投資其實非常具有吸引力。粗略估計,過去10年裡已經有超過100家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再者,相較於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土地價格更便宜,所以馬來西亞給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像TikTok和華爲這樣的大公司都在關注馬來西亞。

中國和馬來西亞的經貿關係由來已久,中國已連續15年成爲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所以我覺得,未來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可以考慮重工業、石化、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21世紀》:能否介紹一下你此行來廣州參加第19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想要達成的目標?

Ragu:我此行主要是爲了推廣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相較於馬來西亞,中國的中小型企業規模已經足夠大,因爲中國市場是如此之大。中國的中小企業可以與馬來西亞當地的公司合作,因爲這也相當於跟東盟市場建立聯繫。而且企業來到東海岸經濟特區生產電動汽車將會很便利,因爲這裡有完整的產業鏈。

《21世紀》: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五週年,能否談談你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感受?

Ragu: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中國兩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可以說,過去幾十年來深圳的發展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中國以一種非常結構化和平衡的方式進行發展。你可以看到,中國不僅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道路建設,而且到處都是綠色植物,這就說明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保護環境。所以,我也很希望中國的這種發展經驗可以用到東海岸經濟特區,同時希望打通中馬雙邊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