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在海南

每年的這個時候,有一批人完成了半年的海南建設,把汽車後備箱裡的大米、幹豆腐、大醬和笨豬肉換成滿滿的椰子、香蕉、芒果和海鮮魚乾,他們又要回東北避暑啦!

“海南——東北第四省”的段子流傳已久,在“身上穿貂不如海南有房”的戲虐下,“每每國家提一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海南的房價就漲一波”竟然也成了網友們的談資。

爲此我們特地分組行走海南那疙瘩,卻果真真不管是環海還是深入五指山腹地,鍋包肉、燉粉條的香和“幹哈”的苞米渣子味口音遍地飄揚,讓人錯覺“少數民族東北族”。

小鷹財經社收集相關數據繪製,不代表官方

可中國南北這麼廣,有沙灘的地方這麼多,爲啥偏偏就是東北人“佔領了”海南島?

01.爲什麼是東北人和海南?

第一槍

這得先從解放海南的第四野戰軍說起。

第四野戰軍前身叫“東北野戰軍”,人稱“東北四野”,由東北民主聯軍發展而來。解放戰爭時期,這支由林彪率領的百萬猛虎從東北的黑山白水勢如破竹一路南下,1950年4月中旬,由第40、43軍的主力部隊分東西兩路從雷州半島南端登島,擊潰國民黨,進而解放了海南島全境。

海南島登陸戰役

海南解放後,有兩件事讓野戰軍的東北人在海南落地生根。一是部隊駐守,像1955年成立的南海艦隊就有撤番的第44軍,而海南軍區也由第43軍1961年改屬而來,今天海南的駐紮部隊也都是原四野的部隊。另一件就是海南的農墾運動,部分四野戰士轉業紮根。國人重家,有着家文化的軍人家屬便也相繼從東北去往海南。

至此,海南有了第一批東北人,沒到過海南的東北人也多了“海南親戚”,這也爲後來的東北人南下海南打下了基礎。

第二槍

上世紀九十年代,高度的計劃經濟跟鐵飯碗埋下的巨雷炸了,從南方燒到北方,作爲當時國家經濟半壁江山的東三省首當其衝。

資料圖

20世紀末的下崗潮中,東北下崗人數最爲嚴重。1997年劉歡唱着“再苦再難也要堅強”,1998年末,東北三省下崗人數便佔了同期近四分之一,同年春晚小品《打氣》中黃宏的那句“我不下崗,誰下崗!”讓人笑中帶淚。

這時東北街頭多了不少包子鋪、修鞋、修自行車鋪,下崗鄰居之間爲了避免內卷,只能出關。出門辦事找熟人靠關係,所以咱東北老鄉能想到的最好選擇便是“南方親戚”。

彼時,海南打出重振重拳,一方面需要人力建設,另一方面又正好樓市崩盤。

海南曾屬廣東,但因其特殊的南海戰略地位,經濟一直不是主拳。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遍地開花,南方成了試點主陣地,海南的經濟發展才被提上日程。

1988年,海南建省併成爲國內最大的經濟特區。國人一看海南面積比深圳大,地理環境也比深圳好,怎麼看都比深圳前途無量,便從四面八方衝來發家致富。

資料圖

海南房價開始猛漲,工廠沒挖好地基,房價就翻了幾番,大家索性“炒樓花”。“那時候在1樓剛簽了合同買到地皮,上6樓加價就賣了”,淘金者們擊鼓傳花,樓沒蓋拿着圖紙到銀行變現賺的盆滿鉢滿,積佔的全是全國賬。

房價火速躥升,三年翻4倍,地價更是一年翻幾十倍。600多萬人口的海南誕生了2萬多家地產公司。1992年,北京人均居住面積不到7㎡,海口市報建面積算出的人均居住面積卻超50㎡,泡沫高過了泰山。

中央通報,1993年6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資進入房地產,國務院亦發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一路高歌的房地產熱被釜底抽薪,霎時,“天涯、海角、爛尾樓”成了海南的三大景觀。

海南房價從1993年的7500元/㎡暴跌到了1997年的1000元/㎡,300元/㎡的“白菜”遍地。

一大叔給我們講道:“東北不是共和國長子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家底,下崗也補了錢,賣房的瞄準了就擱東北大搞包機免費遊,大夥一聽可神氣,結果都來海南被割韭菜了,可誰也沒想到今天還有賺,呵呵。”

海南從1997年着手處理積壓房,到2006年,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東北人就消化了其中的97.6%,東北鄰居們住進了一棟棟的海南高檔公寓。

第三槍

2010年,海南獲批國際旅遊島,炒樓花變成了炒旅遊。“十來分鐘就能到沙灘,三層樓高的椰子樹,芒果嗷嗷甜……”,畫面感十足的話語在東北老鄉間傳開,房地產商也趁勢打出“哪個東北人沒有套海南房?”的宣傳標語,這激發了後面一批批南下海南尋夢熱帶風情的後繼者們。

海南:熱帶風情

“我12年本來在秦皇島當兵的,但我哥們三番五次給我說海南好我就來了,沒想到就在這安家了,兵也沒再當下去!”

與此同時,房價二次暴漲,大量北京大爺、上海大媽和廣東的師奶阿公等也抱着現金跑到了海南,他們聽多了大渣子味兒的東北口音,回家後口口相傳,“海南遍地都是東北人”的名號便在大陸傳開了。

02.東北人在海南的文化碰撞

海南全島940多萬人,東北人不下100萬,主要分佈在東線沿海區域,在交通、住宿、旅遊、餐飲……只要有商機的地方,就有東北人。

以“哈爾濱三亞市”爲例,“80萬人裡有30萬東北人,三套房子就有一套是東北人的。”

先上圖:

三亞市海棠區龍海風情小鎮

這是我們入住的地方,白天,看着個個大背心、大褲衩、大拖鞋,走起路來全身抖,那“趕浴場、泡湯,出門穿的跟肉球一樣,進屋脫得就剩個褲衩,呲溜下水”的畫面頓時浮現腦海,舒坦。

夜幕降臨,小鎮迎來高光,一整條街的飯店門口都擺滿了餐桌,白天的各類東北菜館也搖身一變幾乎都成了燒烤攤,連東北旅館都加入進來。夜市上座率那是槓槓的,全是舉着酒瓶,“咱走一個兒”嘮家常的東北銀。

龍海風情小鎮是海棠灣國家海岸開發建設安置當地居民最有特色的建築羣體,佔地面積52.04公頃,安置龍海、海豐、椰林等3個村委會的上千戶村民,但從16年開始投入使用起始這裡的旅店、菜館甚至是人都壓根沒有一點兒當地的影子。

避開火熱的風情小鎮,在靜謐的天涯區檳榔村我們發現了房子按棟計算的東北人。

檳榔村是黎族村落,因旅遊開發從窮山村一夜富了起來。這裡家家戶戶都是獨棟小三層別墅,每家門口都停着至少一輛汽車……

檳榔村

在村裡我們得知這裡很多村民會以合作的方式與外地人共建房屋,即村民提供土地,外地人出資金,建兩棟,然後一家一棟,彼此通過簽訂合同進行約束保障。

如此,村民和外地人便各自有了美輪美奐的獨棟大別墅。一位50多歲的東北籍旅店老闆娘告訴我們這種合作建房的情況在當地比較普遍,像她現在的民宿就是用“買”的房子蓋的。

檳榔村民宿

除了“房子”,海南還有遍地的東北館子和東北司機。

餐飲上,找個椰子雞就猶如在東北菜的海洋裡撈針,扒到深巷裡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家,進去服務員開口也是:“吃點啥,咱這裡有最正宗的東北菜!”,味道也和服務員的口音一樣少了海南風味。想吃正宗的,還是去西線和中線走走吧。

一口豬年味東北菜,三亞東北人和旅客必打卡

出行上,參考北上廣標準,略帶心虛地問道:“師傅,一天能拉600塊嗎?”,結果東北大叔一句:“才600啊~你這不是逗我嘛~隨隨便便!”三亞司機供遠小於需,出行價格也比北上廣高一頭,幾公里的單子人司機都覺得費事。

從中免免稅城上車,我們一說回龍海風情小鎮,師傅就說:“哎呀,這麼近你們咋不走路呢?還費這點錢!”一路,他都在心疼沒能在尾單碰上好生意。在海南,尤其是三亞的司機,他們會和景區、酒店或者商店合作,給他們拉客,賺遊客消費的分成,旅店老闆告訴我們:“這收入可比單純的拉車高多了。”

火花

東北人攻城略地,海南男人卻在老爸茶裡悠哉悠哉地享受當下:一雙拖鞋,一杯紅茶,一支筆,一張七星彩走勢圖,摸摸腳趾喝杯茶,殺頭尾撿三定,五塊錢能坐一天,嘴裡百萬千萬的生意,老婆卻在外面奔波賺着兩千多的月薪。

愛評頭論足的德行東北人到哪都沒變,一講海南男人,他們就說:“海南男人懶,但海南女人是值得表揚的。”在海南,無論是碼頭魚市,還是餐館地攤,甚至遍地開摩托拉客的都是海南女人。

老爸茶店鋪的海南男人,五塊錢能坐一天

東方花園夜市的採訪中,本地人笑言:“要是海南男人都像海南女人一樣勤快了,那海南還會發展成現在這樣?不坐火箭纔怪!”,邊上滿是酒味的男士連連點頭:“我們海南男人都跟海南女人一樣的話,還有東北人做生意的份?”

其實也不是海南人懶,這只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海南女人勤快能幹,完全不輸客家和潮汕的女人,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她們沒有大陸人那種要追求大幾百萬的車子、大幾百萬的房子和大幾百萬的存款的心態,她們只會覺得賺的錢能養家就夠了。

勤勞的海南女人

在八所鎮的一家早餐鋪,一位服務員講道:“十多歲時在東莞的電子廠打工,工資兩三千很高,這邊才五六百,但廣東的冬天冷得受不了,在海南家裡吃家裡住天氣暖和水果也好吃,拿個五六百的工資也夠,所以我覺得還是海南好,便沒呆完一個冬天就回來了”。

海南人都很愛自己的家鄉,即便他們在互聯網上了解到北上廣的繁華與富裕,聊天中眼裡滿是對外面世界的嚮往,自身也深知留在海南的差距,可無論地產中介、司機、漁民或者種地人,很多二三十歲的青年人卻從未出過島,“(留在)海南挺好!”是當地人比較多的回答。

上萬的房價和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兩千多的工資,這打破了海南人平凡度日的安逸,逐漸倒逼他們把飲酒喝茶聊彩票的時間用來工作,加上南北人猶如天地的性格差距,雙方便在線上線下battle埋汰。在陵水,滴滴月收入6~8千的海南男人向我們吐槽:“太累了,我每天都要工作8小時,我想回家!”。

東北人與海南人battle,但島內的東北人之間因爲生意也是大眼瞪小眼。

“現在生意比前幾年難做多了!來了海南的東北人回去一個帶十,十個又帶百,來了海南個個都開車開館子賣水果,搶到我們東北人自己都幹架!”,賣水果的王叔說道:“現在都擠兌得不成樣,三亞的東北人都跟下餃子似的,沒辦法,我就跑西邊來了。”

賣水果的東北大叔

“所以啊,別個看我們東北人都聽口音,看着高大壯就是東北人是不對的,在海南,只要看眼神,你瞅一下,東北人眼裡都透着怒火。”,他補充道。

入鄉隨俗?東北人是不可能的!

先看段三亞灣的東北廣場舞

不僅廣場舞,東北人在海南不看本地衛視,只看老鄉節目,爲了滿足百姓娛樂,海南當地還和東北地區合作專門引進和設立針對東北人的項目。

十年前,三亞廣播電視臺和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制作的“天涯之聲”轟動一時,製作團隊中,總監及大部分主播及工作人員都由黑龍江方面委派,節目每天從清晨播放到次日凌晨,像《時光點唱機》、《天涯暢遊》、《葉文有話要說》、《心事了無痕》等在黑龍江和三亞兩地同時直播。

天涯之聲節目列表

一時三亞不少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和私家車上,大家時常鎖定“天涯之聲”,很多聽衆還直接打電話到直播間參與互動,因爲三亞當地各部門的支持,該頻道還一度成爲了兩地的便民服務平臺,有事找它準能事半功倍。

節目《葉文有話說》片段:高能!

不僅節目,幾十年的發展深耕,海南不僅可以刷東北的醫保、社保卡,哈爾濱甚至把屬地管轄制、不得越界管轄的警務站都開到三亞了,爲兩地的便民服務點個贊!而且在海南,會發現當地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中遍佈在海南出生、長大的東北面孔,所以在海南聽見學生們一口一個“幹哈”要淡定。

“想看/瞭解東北人,到東北超市就行了”,東方市的例子更加一目瞭然。

東北超市,東北人的專屬

東方市區較大的市場有第一市場、第三市場和東北超市,它們明顯分爲兩派,像第三市場賣的菜都是以海南本土產的爲主,攤主和消費人羣都是清一色的本地人,而東北超市正好相反,裡面的生鮮區、蔬菜區、水果區、早餐區還有攤販上擺着的白酒、大手串大金鍊子和花花綠綠的服裝,無論樣式還是招牌,還有吆喝討價的場景,百分百純正的東北三省味道。

大金鍊子、大手串

東北人去東北超市,本地人去其他兩個市場,像是他們默認的“信念”,相互看不上也相互不摻和,各自都完全保留各自的生活習慣和喜好,這和歷史上人口遷徙在生活、文化的交融演變完全不一樣,沒得演變,只有照搬和同化。

03.候鳥遷徙的東北人

“東四省”的名號敞亮,可這不過是所謂的“東北”老年人的功勞。

東北人是在海南養老的

東北人在海南的數量龐大但選擇定居的數量佔比非常小,下崗潮讓東北人在海南完成了搶灘登陸,但現在大部分東北人都只是來海南“貓冬”的。

東北冬天漫長,氣候寒冷,很多老年人患有風溼病,呼吸道疾病,氣管不好,很難熬,加上氣候因素,東北的時令蔬菜水果匱乏,且價格高,生活成本也高,可海南卻在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東北過冬

海南很多民宿甚至小區,主要的客戶羣體是來海南療養的老年人,一般都是1-3個月的短租。我們遇到的很多司機跟民宿老闆娘在10月-次年3月都會接父母過來避寒,4月前後海南一熱,再送他們回東北避暑。

在海南過冬

檳榔村的東北人說他們大多數不喜歡購買海景房,因爲海邊潮溼,這個小山村空氣好,環境也清幽安靜,適合養老。院子裡的東北大叔講道:“冬天在東北都不下樓,身體行動也不方便,但來海南,1月份都還坐輪椅,3月份柺杖一扔就能在地上跑了,天天穿個喇叭褲下樓到處都是好玩好吃的。”

檳榔村:悠閒享受的東北老人

朋友親戚相互介紹,東北老人便尋寶似的來到了海南。作爲廣東人的我一開始很不解的問了位大媽:“爲啥都是南方,咋就不去廣東?”

“唉呀媽~廣東冬天冷,溼冷骨頭都疼,受不了,東北要收暖氣費,再去廣東不白花錢了嗎?”,她答道。

人手一貂也難有海南一房

在海南,大多有房的東北人並不是土豪,只是時間剛剛好,也可說是在兩波房價低谷撿了漏。海南房價現在連西線均價都過萬,像東方市均價一萬三,而出行連車都打不着的五指山也要五六千。

“東北老人的退休金大多也才三四千/月,一兩千的也不少,‘海南一房’談何容易。”

東北超市小吃攤

逛東北超市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來自吉林的阿姨,她兒子在昆明做公務員,丈夫在這邊跑車,因爲疫情,她也是第一次來海南並在這裡過年。她說這邊消費高,買不起也沒有房子,閒着也要花錢,索性幹幾個月,暖了就回去。

海南的東北人,有房的大多是自己或者子女在前面抄底買的,更多的還是租房短暫過冬。在海南的各行各業,我們發現了不少像阿姨這樣打短工的東北人,他們有在餐館做服務員,在酒店做前臺,在房地產、旅遊社做中介,也有批發蔬菜水果來賣的生意人。

打短工,過個冬

他們過個冬,精打細算,很多都和親朋老鄉一起合租,三亞、海口的消費高他們就往西線或者中線走,不少人房租加生活開銷一個月才花費一兩千,而且自己打點零工乾點輕鬆的雜活,收入雖然低,但是加上退休金,在海南也過得舒服滋潤,不僅夠用,偶爾還有結餘。在東方市東北超市和五指山新城區遇到的大爺大媽都樂呵呵地說:“四五月一到,大家都走了,沒得生意,我們也回去,冬天再過來”。

結語:

東北人與海南,碰撞出了無數歡樂的段子,但於生性歡樂的東北人自己卻是無奈的,“東北不僅氣候冷,身子冷,也讓人寒心”。從下崗潮的心酸到振興東北多年的寂寂無聞,東北沒有企業家,更沒有能吸引人的企業。隨着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東北人離開東北,共和國長子的驕傲消失在記憶裡。

去年在延吉採風時遇到的一位大娘,她說:“我孩子在南方,等我和老頭子退休了,我們也去南方。”

-轉載合作-

本文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