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不窮:AI時代,我最想和微信互通

AI Agent是現階段最佳形態AI重塑釘釘每個人、每家企業的AI助理

由此,釘釘的戰略和對智能化時代的預判愈發清晰。葉軍來到釘釘的三年時間裡,釘釘一直走在打碎自己的路上,參見《釘釘打碎釘釘》和《釘釘打碎生態》,就是要把一個臃腫的釘釘變成一個體驗更佳的釘釘。

於是釘釘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從產品頂層設計、用戶體驗、細節體驗等各方面,讓釘釘這一B端產品對C端用戶更加友好。而過去這些釘釘打碎自己的手段,可以理解爲大錘,小錘、釺子、鐵楔子,當有了智能化之後,釘釘有了劃時代的新技術手段,用一把魔法錘打碎釘釘,一切邏輯都變得不同。

到了2024年,釘釘已經是一家有7億級用戶、千萬級企業客戶組織的平臺,龐大用戶堆出海量場景,而AI Agent的關鍵就是用戶場景把能力做到極致,釘釘魔法棒沉澱的用戶需求,都會成爲AI Agent的養料。

以前從釘釘自身的視角定義,釘釘是協同辦公平臺和業務開發平臺,重新看今天的釘釘,釘釘是低門檻、高頻、開放的AI智能助理平臺,更加偏向用戶視角。AI Agent最令人興奮的地方,是將使昂貴的服務民主化,這與釘釘的戰略不謀而合。

當一個做深價值、開放生態、低門檻普惠的釘釘,遇上了天然具備如此屬性的AI Agent,釘釘沒有理由不跳上通向未來的快車,新的生產力將如何塑造新的釘釘,在釘釘7.5版本發佈之際,釘釘總裁葉軍(花名:不窮)和鈦媒體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席CEO、ITValue發起理事劉湘明,再次深聊拆解新時代的AI釘釘。

鈦媒體:AI發展的很快,你對未來發展趨勢有什麼判斷?

不窮:去年AI產業的熱有點像傳導型的熱,從美國傳到國內,主要是大模型,我覺得明年局面會發生一些變化。大模型搞了一年,從上半年買卡、囤卡到下半年卡不知道幹啥用,變化非常明顯。我們一開始看得比較清楚,釘釘也沒搞大模型,我覺得迴歸到根本是產生價值。

明年我們預判不是大模型唱主角,但大模型會持續進步。它進步帶來的衝擊力沒有像去年那麼大,明年更多會在產品,就是C端AI原生產品以及B端AI產品,會成爲主角。

我認爲,今年下半年AI Agent概念在很多業務場景會得到有效落地,這也是釘釘在7.5版本發佈集中精力探索的方向。我們主動往前走一步,就是助理AI Agent形態,通過產品往前走一步,讓大家看到釘釘是AI Agent的使用平臺和創作平臺,這是明年產品方面的發展趨勢和預判。

關於SaaS,去年熱的是大模型,冷的是SaaS。SaaS在中國也喊了十幾二十年了,除了宏觀環境和技術變革以外,SaaS確實在技術層面有些問題沒解決好,所以SaaS在中國軟件業發展過程中是中間形態,未來還會出現SaaS,但SaaS形態會發生變化,做成另外一種形態,從中間形態走向更加實用普惠的形態,這是大方向。

我們認爲,未來將走向新SaaS,符合幾個特點可以稱爲新SaaS:

第一是碎片化,SaaS不像以前的一體化軟件那麼複雜,有可能更加碎片化。

第二是交互極簡,以後SaaS一定會使用AI能力來做交互,交互簡單不代表以前用戶界面不用了,還是LUI+菜單式多模態的交互,以後交互應該更加豐富跟極簡。蘋果手機創造了全新的觸摸式交互,新SaaS也會創造一個新的交互,就是LUI+對話、語音、照片、菜單集合的多模態交互,會成爲新SaaS的特點。

第三,AI Agent會成爲SaaS標配,未來每個SaaS會自帶幾個 Agent, Agent可以幫助SaaS更好地完成批量工作流跟業務流,取代原來軟件解決的核心問題,以前軟件是解決工作流程問題,用AI Agent助理形態可以把流程性事件變得更加簡單。

明年可能還有更大的變化,我預判一下,如果說大模型應用成爲主流,明年應該會在關鍵場景出現另外形式的“張小龍”,一定在某個產品上會出現成功的產品經理。

很多技術普及是靠這些關鍵人,這個人不知道會在哪裡產生,也許是在創業公司,也許是一個大廠或者是海外歸國回來的創業者,下一個張小龍是更年輕更有想法的創業者。這是我對未來三個核心預判,AI Agent、新SaaS產品、新產品經理角色。

鈦媒體:AI Agent是本次發佈重點,咱們都是編程序出身,從當年Program程序到Application應用,再到助理 Agent,你覺得是不是又一次大變革?

不窮:傳統PC個人電腦軟件到互聯網軟件,是從CS到BS結構的變革,真正實現了分佈式體系,從PC到移動互聯網,設備發生變化,所以整個技術架構變化非常大,連語言都變革了,設計習慣、用戶操作交互,以前用鍵盤現在都沒了,變成另外一種形態的產品。

AI Agent智能時代也會發生一次變化,設備還是那個設備,可能唯一變化是設備會變得更加多樣化,設備也會變成多模態,會出現很多單一小設備、專用設備,比如IoT聯網某種場景下獨特的設備越來越多。

不管設備怎麼變,我認爲這次變革跟上次有差異,主設備沒變,還是基於移動端,體系已經構架好了,還是可以用鴻蒙、Android、iOS,無論是什麼樣的設備都可以用這些系統,跟以前PC時代BS架構,從Windows到iOS、Android,這些沒變。

變的是智能體AI Agent,包括AI助理產品形態,它會和傳統App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共生狀態,現在做創新做研發,從創作體系到產品界面設計到產品分發體系,都會一定程度跟老的系統有連接,以前移動互聯網幾乎是拋棄,重新開發一套,這次會有很多新舊交互產生。

另外,No App趨勢會成爲大的方向,這個過程會有點長,未來No App前提是AI Agent和智能助理的產品不斷髮展,中間態的產品、碎片化的產品,當它成爲入口操作極簡以後,No App纔會真正出現。

大家都期待智能時代的超級App,未來超級App很可能手機端有非常大的機會,手機的第一界面有可能取代原來傳統超級App的入口,會佔用用戶很大時間,我覺得有這個可能性。

釘釘也有機會,釘釘跟手機操作系統間的合作,包括華爲鴻蒙合作,釘釘很多功能會直接映射到華爲屏幕上,像小AI Agent一樣直接透出,我覺得 AI Agent也是碎片化中間態,以後AI Agent可以自帶交互,這時產品狀態就會跟原來手淘、抖音有點不一樣。

所以AI助理碎片化的處理能力對環境的感知、對過去歷史數據的記憶、對批量流程執行能力,會成爲流行的電商、遊戲、短視頻等等平臺重要外部連接口,這個連接口會變得非常非常高頻。未來交互很重要,誰離交互界面越近,誰越有影響用戶決策的能力。

鈦媒體:AI Agent的出現對未來軟件開發生態會有什麼影響嗎?

不窮:以前軟件開發更多是SaaS或者小程序,要麼開發小程序掙點錢或者做點佣金廣告費,要麼搞SaaS賣客戶,這是兩種軟件開發的主流形態,還有一種是定製化項目。

未來有了 Agent以後,首先所有SaaS軟件商應該同步開發 Agent,就是剛剛講的新SaaS,如果不開發AI Agent,我認爲SaaS獲客和使用體驗會變得很差,沒比較就沒有傷害。

另外,全新創業者包括大學畢業生出來創業,沒必要從頭到尾做SaaS,完全可以基於AI Agent框架平臺去開發自己的業務邏輯,集中精力做業務邏輯,不要從頭到尾開發一個SaaS,更加不應該連註冊登錄都自己幹,因爲平臺PaaS能力越來越強,儘量基於平臺開發。

現在在美國十大AI產品都是基於平臺開發出來的,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創造者應該集中精力去幹業務相關的事情,通過業務價值創新足以獲得客戶,以前傳統競爭就是靠獲流量,流量本質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生意。新AI Agent時代,質量價值、場景功能價值可能會成爲焦點。

第三是小程序,以前小程序在微信上是負一屏往下一拉,說白了是流量獲客的產品,小程序是過去的一個形態,未來AI Agent跟主應用之間共生關係會非常緊密,而且它不止跟一個主應用共生,它會跟很多主應用共生。

隨着 Agent智能化的發展,小程序會逐漸切換到智能體的新狀態。小程序本身設計就是以功能爲中心、應用爲中心,AI Agent是真正以人爲中心,它離人更近,核心邏輯是會影響人的很多決策判斷,以人的個性爲中心,以人的使用爲中心,個性化的處理,這會逐漸取代或者替換小程序。

另外小程序沒有自動執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被動體,但是智能體不一樣,很大程度上是批量做很多操作,重心放在執行跟決策,這比做信息系統有本質變化。AI Agent是以模型神經網絡爲驅動,小程序還是以人的點擊爲驅動。

未來釘釘酷應用和低代碼作爲行動系統,AI Agent大模型作爲指揮系統,釘釘上各種功能數據作爲記憶系統,整個系統合成釘釘這樣的平臺,在智能時代未來機會非常多。

鈦媒體:這幾年釘釘發生了很多大的變化,技術發展很快,能不能回顧一下你對釘釘認知的變化和心路歷程,你現在認爲釘釘是什麼產品?

不窮:回顧3年前我第一次在釘釘發佈會講的東西,感覺那時候有些想法想的比較簡單,幾年間變化還蠻大的,但背後有些東西也沒變。

沒變的是,本質上圍繞客戶價值做深這件事沒有變。我們很早發現釘釘價值太淺,現在所有友商都有這個問題,就是聊聊天、開開會,有你沒你有多大差異,好像又沒有,你只能說自己覺得自己很重要,對客戶來講也沒這麼重要。

所以,從三年前釘釘開始做深價值進入業務場景,這是我們認知上的領先之處。

第二點是做開放生態,我們做PaaS這個事情也沒有變,因爲要做深價值就會發現自己幹不了這麼多事情,還是需要生態跟PaaS一起來幹,特別是千行百業問題都不一樣。從三年前到現在,我們堅持對於生態的支持,對PaaS能力的投入,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我們投入低代碼、PaaS、酷應用,事實上我認爲3年的投入還是非常值得,已經結出了一些不錯的果實。

第三點是有一定的堅持,但也有一定的調整,我們一直髮現釘釘產品很臃腫,應該說所有toB軟件都有這個問題,每增加一個功能總有一些人點贊說好,另外一些人說這個功能用不到,一定會有人罵,可能1%的人罵,就會覺得很難受,所以釘釘到現在就變得很難受。

三年間釘釘一直在改進體驗,從產品頂層設計、用戶體驗、細節體驗,內部還投入大量產品經理,讓B端產品對C端友好,這個事情一直在堅持,但做法上有調整,這次最大變化是用智能化方式去做體驗,思路完全不一樣了。

這三年,釘釘本身既有變化也有沒變的地方,如果現在定義我心目中的釘釘,以終爲始,面向未來來看,以前釘釘是協同辦公平臺和業務開發平臺,重新看今天的釘釘,兩個平臺概念更多像是平臺視角,而不是用戶視角,今天來看,釘釘是智能化助理平臺,更加偏向用戶角色,不是平臺角色的定位。

智能助理平臺有個特點就是低門檻普惠,這個也沒變,以前我們一直在講普惠;開放以前我們也在講,不是我們自己幹這麼多事情;第三變得非常高頻,這也決定後續產品投入,包括我們對生態的鼓勵,會傾向於高頻的方向去發展,我們希望通過高頻促進釘釘協同的網絡密度,讓釘釘不僅成爲低頻溝通工具,我們希望它成爲高頻智能助理平臺,用戶離不開的平臺,這是對未來的定義。

鈦媒體:臃腫問題的確是挺大的挑戰,大家對釘釘使用預期和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下一個版本的釘釘主交互界面會有什麼變化嗎?

不窮:7.5版本已經陸續灰度放量,我們不想發太多期貨,而是現貨。特別是PC界面,大家感覺會很明顯,全量上線GUI+LUI的落地,魔法棒上線後釘釘使用一定會變得更簡單。

用戶以後使用釘釘不需要尋找某個菜單功能在哪裡,只需要使用魔法棒說:我要投屏;我要開會;我要把這篇文檔分享給XX;我要關掉釘釘所有消息;我要重新修改頭像;我要完成所有審批等等。

我們正在逐漸強化LUI批量指令的能力,以前GUI圖形用戶界面體驗不受影響,未來釘釘圖像用戶界面按鈕會越來越少,可能今天的界面按鈕數量是最高峰,以後陸續會下線各種各樣的按鈕,比如我們會正式全量下線收藏,以後不需要收藏,只需要告訴智能助理說請幫我記住這篇文章,請幫我記住這段消息,成了AI助理的長期記憶或者短期業務記憶,使用體驗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是來自於LUI智能能力的增強。

隨着7.5版本發佈,不僅是首屏右上角的魔法棒,釘釘的角角落落都會支持自然語言交互,文檔、日程、宜搭、低代碼、會議、待辦、電子發票等等界面都可以使用,所以未來使用一定會更簡單。

搜索也一樣,目前釘釘正在全新設計搜索產品,這次發佈會先不發,等到下一次,我們想讓釘釘整體升級到8.0時就全面智能化,所以7.0是重要的中間態版本,這個版本過了以後走向了全新的階段。

鈦媒體:聽起來現在釘釘功能做了非常大的調整,那後邊的架構和設計思想會有很大調整嗎?

不窮:是的,釘釘產品設計思想應該有幾個調整,智能化出現之前更多在調整底部設計,讓產品體驗符合使用習慣,從原來的老闆習慣,到老闆和員工都習慣,這是過去兩三年做的很大工作,通過體驗優化照顧個體使用體驗。

這次最大變化是因爲智能化的出現,產品設計所有功能優先或者同步使用LUI進行喚起,以前功能做完了,必須找菜單運營一下,這裡冒個氣泡告訴用戶點這裡能夠幹嘛,現在會默認優先使用LUI,所想即所得,不是所見即所得。所見即所得的前提是先見到菜單,如果見不到菜單就得不到這個功能,所以這是智能化出現以後的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全面上線個人版,釘釘個人版從去年到現在打磨了一年,這次正式發佈個人版,因爲大模型時代,個人的能力會被極大地增強,個人助理是非常大的產品設計架構的變革。在標準釘釘上很多功能做不了的地方,可以在個人版裡面實現,以後可能再放到標準釘釘裡面。

第三個變化,產品架構設計上會突出連接能力,釘釘7.0發佈會時講了我們大的方向,這個方向也沒變,這也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就是大協同時代。

大協同是指除了員工間的協同,我們還希望個體和組織協同,像招聘、找工作都可以上釘釘,還包括同行之間的協同,我們也會強調助人和AI助理的協同,這都是大協同,所以個體與組織、個體與智能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協同會成爲大的方向,黏性能力會增強。

另一方面,組織與組織協同也會增強,我們從去年12月份發佈了外部羣上下游組織後,還發了釘選,未來會進一步推進增強連接各種能力。

我認爲像釘釘這樣的產品,有點像Slack Connect,它比我們簡單,它更多是人和人、外部個體和組織的連接,現在釘釘做的大協同是真正的全連接,通過AI能力能夠更好實現。

舉個例子,我讓AI助理幫我訂酒店和機票,我們不知道酒店和機票來自於攜程還是飛豬,這個連接是個體與外部供應夥伴的連接,我覺得這些連接能力真正能釋放釘釘的價值。

總結一下,架構設計思路的最大調整,一是智能化改進體驗,改變用戶交互和設計創作的感受,另外是增強個體產品能力,第三是充分連接網絡密度。我們希望讓釘釘從組織類的工具,就是局域網的工具突破邊界,逐漸走向全連接,這個全連接是釘釘未來2—3年必然經歷的過程,智能化的出現應該讓這件事情變的更加可行,比我們去年12月發佈會的時候,可預見性、確定性高了很多。

鈦媒體:釘釘和微軟的合作讓大家很好奇,合作形式和範圍能不能透露一下。

不窮:我們整整準備了一年半,最後薩提亞批了,薩提亞對釘釘在中國的發展也很好奇,覺得像我們做到這樣的平臺也很神奇。

釘釘和微軟的合作首先聚焦在微軟M365,微軟文檔和釘釘文檔集成,釘釘文檔會成爲中國兼容性最強的文檔,我們不但兼容了WPS、PDF和100%兼容微軟M365 Office文檔全套產品,包括釘釘自研互聯網文檔,類似於lotion,釘釘適合千行百業不同工作習慣和工作特點,這是第一個合作選項。

另外釘釘會和M365合作發佈一個商業化的版本,M365會針對釘釘底座,提供全國優惠價格的版本,我們會共同推進產品的售賣。

第三就是下一步和M365 App桌面端的合作,這次主要是在瀏覽器端,下一步會走向桌面端各種產品的協同。

鈦媒體:剛纔談到新的智能助理,咱們倆上次聊的是數字員工,從數字員工到智能助理有什麼變化和繼承嗎?

不窮:在企業場景下,我們把數字員工升級爲智能助理,本質上是同一個產品架構和技術架構,但針對企業端,我們覺得企業助理的名稱更容易被接受一些。由於這次做了C端的能力,產品架構在C端增強了,再叫數字員工就不合適了,C端的創業者個體戶也可以有個助理。

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我預判,未來小企業創業者會如雨後春筍般在這個領域誕生,搞別的創業很難,也卷得狠,新的創業應該從新賽道、新技術加持下產生,叫智能助理比數字員工更合適一些。

從技術角度講,原有的產品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模型到應用的框架都是繼承的,產品體驗不會變。

鈦媒體:原來做App還是程序化,他們關係還是比較簡單的使用者和功能提供者的關係,你怎麼看未來助理和應用者的關係?他們將來會怎麼演變呢?

不窮:應用者我理解是主理人,AI是助理,共生關係是伴生關係,它會一直陪伴你,而且時間越久助理價值會越大,所以AI兩者之間的關係,未來人人都應該有一個到多個助理,人人至少有一個助理。

AI助理可能屬於個人也可能屬於企業,肯定會帶來新的問題,我也還沒深入思考這個事情,比如知識產權怎麼分割,一個人從企業離職,我可以把數據隔離掉,但是AI助理到底屬於誰,還有待商榷。

鈦媒體:的確是,你剛纔談到共生,未來AI助理會不會有數據安全風險,因爲需要很多數據培養它,會不會帶來法律上的問題?你們有沒有預案考慮呢?

不窮:這個事情確實也考慮過,但沒有好的答案,我們現在努力告知用戶,就哪些屬於你,哪些屬於企業,只能做到這一步。

鈦媒體:如果將來有一個寫作的助理,要把原來寫的東西都餵給他,數據安全怎麼保障?數據會放在什麼地方用,很多人擔心數據會不會直接拿去養大模型了?

不窮:釘釘所有AI助理不會往大模型輸入數據,無論是個人助理還是企業助理,都僅僅限制在助理上面RAG檢索增強生成那層。我們堅決反對往大模型輸入數據,從418開始我們就主張應用層,我認爲大模型需要很多行業大模型和小模型,因爲不是誰都願意把東西往大模型共享。

鈦媒體:現在AI Agent包括行業大模型數據都該在本地,原來是私有化部署的過程。

不窮:現在都是屬於企業範疇內專屬化的部署,任何一個企業知識庫文檔如果進行訓練,這個模型跟大模型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別的企業不能訪問,只能在企業內部能訪問,是專屬化部署和專屬化的模型。

鈦媒體:釘釘在PaaS上面做了很多工作,將來基於AI Agent的PaaS能力會有什麼不同嗎?

不窮:我們在(去年)8月22日生態大會的時候上線了第一版AI PaaS,基於AI PaaS能力,除了增加了模型的對接能力,可以幫用戶對接可以節省很多工作量;另外增加了基礎能力,比如從環境感知,像以前RPA快速批量處理邏輯鏈,這些能力都弄好了;第三增加了RAG或者向量數據庫模型定製化訓練專屬訓練能力,用戶還能對模型進行專屬訓練和SFT調優。

鈦媒體:從軟件到服務說了很多年,包括那時候講SOA、SaaS服務,我覺得一直沒跳出來傳統軟件開發需求開發交互的模式,剛纔你也談到了AI Agent能夠看到一些實質的突破,AI Agent是不是真正完成了從軟件到服務的拐點,你覺得拐點到來了嗎?

不窮:我個人認爲拐點肯定到來了,首先軟件即服務這句話是沒錯的,包括智能體時代也是這樣的,也是軟件即服務。以前最大問題是軟件即服務的服務不好,改個需求很麻煩,運維成本很高,客戶服務的界面又差,本質上是服務不好。未來AI Agent AI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使用體驗非常好,運維成本很低,個性化很容易,

鈦媒體:AI Agent出現是不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釘釘商業化的難題呢?將來 Agent服務做的好,收費變得很容易。

不窮:如果我們的邏輯成立,新SaaS首先能解決SaaS變現的問題,就是軟件價值變現的問題,因爲價值會更加簡潔直觀。AI Agent最大價值是解決了大模型商業化問題,不是解決釘釘商業化的問題,大模型商業化一直沒有解法,我認爲先幫助大模型解決比賣卡以外的可持續收入,因爲賣卡是壟斷生意,但賣服務是長期生意,所以AI Agent是大模型服務化的一條出路。

釘釘商業化一定程度上也會受益,但釘釘不止靠這個實現商業化,本身釘釘平臺基礎產品也是有價值的,隨着中國企業對於數字化的接受程度,我們音視頻、文檔等服務的價值也在顯現,所以是兩者結合的價值。

過去一年多,釘釘商業模型幾乎跑出來了,本質上釘釘第一增長曲線已經成立,現在是如何爲釘釘商業化找到第二增長曲線,AI Agent幫釘釘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

鈦媒體:不管是釘釘的 Agent,還是其他的 Agent,其實都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需要其他的App,甚至與其他的 Agent做連接、交互,未來會不會形成一些標準或者說釘釘做 Agent有沒有開始考慮連接的標準?

不窮:我們現在搞PaaS希望一定程度上提供腳手架,這個腳手架如果用的人足夠多,我們會鼓勵它成爲標準。比如說權限,現在支持對外部系統的自動登錄註冊,但要輸入密碼賬號串做配置,從登錄註冊到交互到異常信息處理,逐漸會形成一些標準。比如說AI助理購買機票、訂酒店,只要用得多一定會出標準。

鈦媒體:將來有沒有考慮釘釘 Agent跟友商做聯動,你們有這樣的設計考慮嗎?

不窮:我認爲未來一定會有,今天肯定還沒有,因爲還沒到這一步。

我們最想集成的是微信,但是有各種挑戰,這還是基於用戶價值,倒不是平臺角度,只要客戶有訴求我們一定會去做,但現在對客戶來講還不是主要的矛盾。

客戶對友商產品功能集成的數據需求很低,對友商的集成數據也會比較少,因爲它們的功能釘釘上都有,所以兩邊數據沒有互通需求,反而對第三方系統,對非同質化的產品有集成訴求,大家都集成微信,都想集成抖音和淘寶,這個需求會比較大。(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張帥,編輯 | 劉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