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轉往陸泰 毛豆外銷少2000公噸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周國隆指出,截至今年11月,全臺毛豆外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000公噸,原本預估疫後的今年外銷量較好,不料因日幣貶值、通貨膨脹導致外銷訂單減少,訂單多轉至價格較低的大陸、泰國。
但周國隆說,外銷減少反而呈現缺貨,除因僅減少7%的量、影響不大外,還因9、10月連續颱風造成雲嘉南地區的毛豆產量減少三分之二,使得高屏地區毛豆需要大量供給外銷用,進而供不應求。
周國隆說,去年毛豆年產值約7500萬美元,今年初估7300萬美元,明年日本經濟一旦回溫,毛豆外銷量也會恢復正常,加上大陸、泰國的毛豆品質沒有臺灣好,外銷訂單有很大的機率會回到臺灣。
至於漁獲外銷方面,宜蘭縣延繩漁業協會總幹事林新川說,全世界魚類消費最大市場就是日本,對漁民而言,漁獲沒有出口就是死路一條,出口商除要懂各市場行情,還得「搶快」才能賺錢。
林新川表示,過去宜蘭鮪魚一早拍賣後,晚上就能到日本餐桌前,可是疫情期間讓桃園機場冷鏈包裝廠解散,各縣市出口前須自行解決包裝問題;面對日幣貶值等問題,我方至少先將冷鏈設備做好,因應未來漁獲出口作業。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表示,日幣貶值影響漁獲出口,但我漁業應自我提升,加強冷鏈系統,以進一步提升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