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把藝術收藏融入生活

家在橫濱,她卻長住臺灣,多年來一直協助臺灣和日本的藝術家交流。

我們聊起最近的一些新聞,像是某財團的美術館開幕,因爲門票要價1,200元引起各方議論,以及臺南和高雄等地美術館展出畢卡索、梵谷、安迪沃候等大藝術家的作品,早鳥票的票價是150元。

她說,過去這些年來臺灣的日本藝術家愈來愈多,也培養出許多專收日本作品的收藏家。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日本是亞洲地區培養出最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國家。村上龍、草間彌生、奈良美智,這些人20年前作品的身價都不到今天的20分之一。

我們於是也聊起她的好友宮津大輔,1999年,這位本來領薪水的上班族花光所有積蓄收藏草間彌生的作品,也開啓了不可思議的人生旅程。爲了把喜歡的藝術品帶回家,他白天上班,晚上兼職,拿出所有存款、賣掉股票、向家人、銀行借貸。今天,他已經是可以借藏品給美術館展覽的傳奇收藏家。

談到藝術收藏,宮津大輔說,每件藝術收藏都是因爲自己喜歡。他更喜歡超越既有的知識和經驗,而全心全意去支持新的作品。他把這些收藏視爲社會的公衆資產,認爲藝術品是一種公共文化財,應該和大衆分享。「所有收藏只是暫時寄放在我這裡,身爲收藏家的使命,是將它們保存完好,未來要全數贈與美術館,留給後世。」他說。

2006年,美國的記錄片「Herbert And Dorothy Vogel」震憾全球藝壇,這部電影描述住在紐約的兩位年過70的受薪階級夫妻,一生省吃儉用存錢買下5,000多件現代藝術作品,後來又把這些作品捐給全美50州,讓全世界都能分享兩人一生的收藏。

我說,如果能請宮津大輔來臺灣開課,宣揚藝術平權,鼓勵更多人把藝術收藏融入生活,甚至以小額集資的方式共同收藏,這樣的課程看來會是公益也是好生意。

像以下這些書,都討論了「藝術是什麼?」、「藝術有什麼用?」和「人類爲何需要藝術?」這些千古大哉問:

《當代藝術經濟學》:現在已經是大學教授的宮津大輔試圖從美學、美術史、政治、社會、經濟等視角解讀當代藝術,也把全球地域勢力、時尚、生物科技、生態、性別、美術館等議題進行比對討論。他認爲,藝術品不僅涉及美學和美術史的價值,還關係到世界文化遺產的分佈、能源資源的環境變化以及軍工產業的擴張等因素。

《托爾斯泰藝術論》:在人生的高光時刻,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開始思索他所看到、聽到的文學、戲劇、舞蹈、音樂,並以道德、宗教,社會的公平正義等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他在心中反覆論辯的問題是:藝術迷惑了這麼多人的情感心智,使許多人獻出自己的青春、成爲許多人的職業和剝削、牟利的工具,所以有必要弄明白,藝術到底是什麼?這本書也表達了他對藝術的不滿、期許,以及他認爲真正的藝術應當有的模樣。

《村上隆藝術戰鬥論》:這本書在2010年出版時,村上隆的作品拍價屢創新高,他還爲LV設計商品。功成名就的他還是日復一日的創作,累了就睡在事務所與工廠,把所有創作所獲得的資源投注在提供新生藝術家的培養工作及展現平臺。他甚至來臺灣辦藝術市集,藝術對他不只是創作更是創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