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這樣看待AI技術
原標題:電影導演這樣看待AI技術
天津日報記者 張鋼
日前,全球首部完全由AI(人工智能)製作的電影《我們的終結者2重製版》在洛杉磯首映,引發“AI顛覆好萊塢”熱議。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對於“是否人人都可以當導演”“AI技術是否導致衆多電影人失業”等話題,中國電影人表現出樂觀態度。
《我們的終結者2重製版》是對《終結者2》的翻拍,講述人工智能人擁有自我意識後,穿越時空刺殺人類反抗軍的故事,新片沒有使用原片中任何鏡頭、對話和音樂,確保所有內容均爲原創。該片由50位AI領域高手組成創作團隊,呈現出多種畫風,《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泰迪熊等經典角色都在片中客串出演。對於用AI工具製作影片,海外電影人有着不同見解。《復仇者聯盟》導演羅素表示:“通過虛幻引擎和AI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做導演。”日本動畫片導演新海誠嘗試用AI工具生成劇本大綱後表示失望:“缺乏趣味性,完全不能用。”
AI視頻熱在中國同樣話題不斷。近日,某網友在網上發佈動畫短片《猴王問世》,時長近4分鐘,以《西遊記》中的經典情節爲藍本,通過AI技術將石猴從降生到拜師學藝的故事呈現得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逼真視覺效果讓衆多網友驚歎不已。另一位網友利用AI技術“復活”了相聲大師馬三立,複製他的原聲製作了一段新相聲,惟妙惟肖的效果令人震驚。
“AI技術可以賦能電影創作,但不會將我們取代。”導演陸川表示,“我對AI應用曾一度產生過焦慮。我學習那些軟件,熟練掌握後很快發現,學到的新東西過時了,更新後的軟件需要我繼續去學。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AI技術會影響整個電影工業的流程和鏈條,賦予想象力更大的發揮空間,但它沒有生活,更沒有對生活的感悟,這是其不能取代我們的關鍵之處。它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模擬人類的思維,但只有人類才能真正思考問題。”
通過《流浪地球》系列片進入AI領域的導演郭帆也有同樣觀點:“《流浪地球》系列中,觀衆看到了年輕20歲的吳京、衰老30歲的沙溢,聽到了李雪健老師清晰的嗓音,這些都是利用AI技術處理的。拍攝時,這些特效經過多次試錯後才生成最終版本,而現在只要演員錄製一個幾分鐘的視頻,就能用最新的AI技術自動生成數字人。我同樣爲此產生過焦慮,因爲電影工業的多次技術革命都是在數十年間完成的,而如今的變化就在幾個月甚至幾天之內。AI技術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劇本創作到角色表演,再到後期製作,都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藝術賦予技術以靈魂,技術則爲藝術拓寬了方向,二者相輔相成。它的迅猛發展會取代一些重複性勞動的工種,但會給具有創意的創作者更多機會,成爲放飛想象力的工具,演化出新的影片類型,爲觀衆提供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