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15種樹釀空污」挨批 環境部喊話鼓勵種樹:將正面表列樹種

▲水黃皮曾被環保署列爲有利空品淨化樹種,但最新卻被環境部列爲不建議種植樹種,讓外界無所適從。(圖/摘自臺北植物園臉書)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環境部日前公佈15種避免造成空污的樹種,遭到各界質疑,被列入的烏心石、水黃皮兩樹種,卻在2009年時被環保署列爲「有利空氣品質淨化能力樹種」。面對這樣矛盾現象,環境部表示,預計下週邀集學者專家進行討論,將改爲正面表列方式,並參考「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手冊」方式,根據樹種的功能、需求與因地制宜等類別,提供建議種植的名單。

爲減少空污,環境部日前發函給相關政府單位和各縣市政府,指臺灣肖楠等15樹種因爲「異戊二烯(Isoprene)」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而影響空品,建議儘量避免種植。消息引發反彈,更被學者批評「本末倒置」。

特別的是,烏心石、水黃皮也在上述15種樹種名單內,但在2009年時,當時環保署卻將烏心石、水黃皮列爲「有利空氣品質淨化能力樹種」,面對這樣前後矛盾的狀況,頓時讓民衆與相關單位無所適從。

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根穆強調,種樹整體是好的,沒有種與不種這樣二分法,15種樹種名單只是建議而非強制,而且環境部也提供45種可種植樹種名單。下週環境部將會邀請農業部林業署、林試所及學界人士,共同討論適合臺灣土地與環境的物種,再提供兼具減碳、減污、景觀等效益樹種,透過正面表列方式讓民衆與相關單位參考,避免植樹的困擾及疑慮。

張根穆進一步說明,樹種有不同特性或功能,民衆也有不同需求,不同年代對於樹種特性研究有有差異,像是過去對於產生臭氧的樹種研究較少,所以未來將改採正面表列方式,並參考「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手冊」方式,根據樹種的「功能、需求與因地制宜」等類別,提供建議種植名單。像是某些樹種會攔截粒狀物,若要防止道路揚塵,種植時就以可攔截道路揚塵樹種爲主,同樣若是考量水土保持或景觀,環境部就提供具有該特性與功能的樹種,讓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