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5億市值退市警報再度拉響,多家公司面臨大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ST美訊(600898.SH)正面臨退市危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經發布了8份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

11月4日,*ST美訊披露,公司股票2024年11月4日收盤價爲1.68元,市值僅爲4.79億元,低於5億元。若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總市值均低於5億元,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

11月5日盤中,*ST美訊盤中上演“地天板”。截至收盤,公司報收於1.76元/股,市值爲5.02億元,仍在市值退市“警戒線”附近徘徊。

除了交易類強制退市風險之外,公司還提示了財務類退市風險、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質押風險等。

*ST美訊的困境只是衆多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在新的退市標準下,衆多公司面臨大考,資本市場正經歷着一場優勝劣汰的洗禮。

四面楚歌

根據上交所和深交所2024年4月修訂的上市企業強制退市規則,滬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正式從3億元調整爲5億元,自10月30日起正式實施。

近期股價持續波動的*ST美訊,是新規實施後,首家觸及市值低於5億元紅線的上市公司。

截至2024年11月4日,*ST美訊的收盤價爲1.68元/股,市值爲4.79億元,低於5億元。

不過,11月5日,*ST美訊盤中從跌停直線拉昇,截至午盤,股價漲停,上演“地天板”。截至收盤,公司報收於1.76元/股,市值爲5.02億元。

如果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總市值均低於5億元,上交所將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雖獲得喘息之機,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除了交易類退市風險,還有財務類退市風險高懸。

因2023年度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均爲負,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2023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爲負值,*ST美訊股票於今年4月26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1年至2023年,公司連續3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孰低者均爲負值,且2023年審計所爲公司出具了帶有強調事項段、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股票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2023年12月6日,*ST美訊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

2024年4月15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構成欺詐發行、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違法事實被曝光。

10月14日,*ST美訊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基於以上違法事實,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156萬元罰款等。

危機由來

*ST美訊何以至此?業務轉型是其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追溯*ST美訊的發展歷程,其前身爲鄭州市百貨文化用品公司。2001年,三聯集團公司(後更名爲山東三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公司進行重大資產、債務重組,2003年8月更名爲三聯商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聯商社”)。

2008年2月,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龍脊島”)競拍獲得*ST美訊(當時名爲三聯商社)股份2700萬股,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變爲黃光裕。

黃光裕成爲實際控制人後,公司開啓了一系列戰略調整。

2016年10月,*ST美訊通過收購德景電子新增移動智能終端業務。2017年,公司完成家電零售業務出售後,主業變更爲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包括ODM業務、OEM業務及自有品牌手機業務。

業務轉型本是爲了適應市場變化,向移動智能終端領域進軍,收購德景電子並出售家電零售業務,看似是朝着新方向邁進。然而,轉型後的經營狀況卻差強人意。2018年、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爲-3.8億元、-8.5億元。

“這表明公司在新業務領域面臨巨大挑戰,可能是由於對新市場的競爭環境預估不足,未能有效建立起競爭優勢,無論是在ODM、OEM業務還是自有品牌手機業務方面,都沒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有通信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面對連續虧損,公司雖積極保殼自救,如2020年出售德景電子股權以優化資產結構,並推出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募集資金進行生產線改造,但這些舉措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公司命運。

公司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業務萎縮嚴重,營收從2018年步入下行通道,2023年營收爲3907.26萬元,降幅巨大。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僅爲816.83萬元,創歷年三季報新低。

淨利潤長期爲負,體現出盈利能力的缺失。從2018年至2023年,公司連續6年淨利潤爲負值,2023年淨虧損達到1.2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淨虧損3420.54萬元。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淨資產爲-5126.99萬元,更是表明公司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艱難處境。

多家公司面臨大考

四面楚歌之下,退市陰雲正籠罩在*ST美訊頭頂。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它的市值持續低於5億元,那麼極有可能成爲今年首家因市值低於5億元而退市的主板公司。

今年4月,滬深交易所修訂完善了相關退市規則,將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從3億元提高至5億元,並自今年10月30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4月修訂)》規定,在上交所僅發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或者既發行A股股票又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在上交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5億元的,上交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

在新的市值退市標準實施後,滬深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門檻由3億元提升至5億元,而上交所科創板、深交所創業板、北交所、滬深純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保持不變,依舊爲3億元。

“監管層提高退市標準的主要用意在於優化股票市場的結構,確保市場資源能夠更有效地分配給那些具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匯生國際資本行政總裁黃立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底,今年有55家公司完成退市。9月2日,*ST深天正式摘牌,成爲市值退市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但在其退市案例中,退市標準仍爲3億元。

隨着5億元的市值退市標準正式實施,上市公司保殼壓力驟增。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收盤,A股共有43家上市公司市值低於10億元。其中,滬深主板有11家,科創板有3家,創業板僅有1家,北交所28家。

除了主板上市公司*ST美訊之外,截至今年10月31日,市值低於10億元的主板公司還包括*ST博信、*ST大藥、*ST中迪、ST元成、ST恆久、*ST恆立、*ST九有、*ST富潤、*ST龍津和ST宇順。

這些ST類股票業績表現均不樂觀。比如,*ST博信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46.8萬元,同比下降71.89%;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爲-3164.12萬元,同比下降104.87%。

黃立衝認爲,提高市值退市標準可以淘汰那些業績不佳、市值低下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往往難以爲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也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退市機制,可以將這些公司從主板市場中剔除,從而留下那些更有活力、更能貢獻經濟增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