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天府評論:感悟時代氣韻裡的文化自信
(原標題:【地評線】天府評論:感悟時代氣韻裡的文化自信)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文旅市場活力迸發,折射出旺盛的文化需求,也照見文化和旅遊的高質量發展。神州大地,節慶氛圍濃厚,奮進精神勃發。加快建設文化強國、旅遊強國,各地推出優秀文化產品、優質旅遊產品,人們在文旅發展中豐富文化生活、在時代氣韻裡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在技術賦能中推動文旅融合。激發文旅市場活力,既要強化景區的硬件設施建設,也要注重技術賦能,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創造更多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激盪文旅消費的源頭活水。各地結合文旅市場的消費需求,持續提升傳統業態、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推動“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賽事去旅行”“跟着影視去旅行”“跟着非遺去旅行”的升級迭代,吸引更多人打卡旅遊。許多人走進鄉村社區,在鄉村旅遊節、音樂會、藝術展等活動中擁抱自然、尋味鄉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各地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近年來,各地藉助數字技術,大力推進智慧景區建設,加快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遊客體驗。尤其是依託數智技術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旅遊新業態,持續助力景區“出圈”。國慶大假之後,各地要持續強化技術賦能,推動文旅融合,爲文旅市場再添“一把火”。
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傳統文化。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各地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多地開展的非遺聯展,到非遺交流展、專場演出等活動,再到爲遊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等,各地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了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從“打卡”北京中軸線、在行走中感受北京城市特色與文化底蘊,到漫步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拱宸橋,再到橋西岸的“大運河新三館”以信息化手段全景展現運河前世今生,隨着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紮實推進,文物和文化資源家底不斷夯實,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空間不斷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風貌的基礎上,各地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接連推出新穎活動、特色文創,讓遊客充分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各地各部門要更加重視文化根脈的傳承,持續弘揚傳統文化。
在優化服務中注重優質供給。面對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各地各部門要主動作爲,用好用活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通過持續創新,爲遊客提供更多優質的文旅產品。國慶假期,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提升質量、加大供給,廣大羣衆到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文化場所學習充電、放鬆身心。從“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到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舉行,再到孔子博物館開展的24場主題研學課程等,各地結合實際推出了更多的高質量文旅產品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給了遊客更直觀深刻的體驗與感受。近年來,我國更加重視羣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公共圖書館超3300個,文化館、博物館超1萬家,建成近4萬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廣大羣衆得以享有更加充實、更爲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