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再迎利好,工信部會議要求大力發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鄧浩 上海報道
11月5日,工信部官微“工信微報”發佈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低空經濟的上層統籌正在加速。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方瞭解到,相關部委擬設立低空經濟專管司局,目前還在流程中。
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列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到今年初“低空經濟”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多地紛紛出臺低空經濟專項政策,資本市場熱情也被不斷點燃。
低空情緒高漲
賽迪顧問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約33.8%,2026年有望達到10644.6億元,3年複合增速達28.1%。
在投融資市場,據來覓PEVC數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低空經濟賽道融資案例合計56起,較去年同期增加了9起,融資金額合計3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在此次會議指出,要謀篇佈局低空裝備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和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求抓好重點產品,大力發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全方位賦能低空產業體系。
事實上,電動、智能低空裝備也正成爲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門賽道。
來覓數據《低空經濟2024年前三季度投融市場報告》顯示,從細分賽道來看,作爲低空經濟核心支柱的eVTOL最受關注,融資案例最多,融資規模大幅領先其他賽道,融資案例共20起,合計佔比36.8%,融資金額30.8億元,合計佔比79.0%。
差異賽道競爭
爲什麼要選擇發展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空裝備,而不走海外已有的有人駕駛技術路線發展先進空中交通?
某種程度上,這與中國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有關。在無人機領域,我國已經具備發展的基礎和優勢,比如已經具備多載重、多構型、多用途無人機的研發設計和批量生產能力。此外,民用輕小型無人機目前佔據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無人機的整體市場規模在去年達到約1500億元。
工信部裝備中心艾迪研究總監、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金偉此前在“低空創享未來”21世紀低空經濟發展無錫論壇上表示,“我國低空經濟主要走無人駕駛的路徑模式,以地面系統控制飛行爲主,關注航空器安全可靠性及數字低空建設、智能網聯運行等。目前的路線具有更低成本、更安全、更可靠的好處,是我們目前重要的方向。”
據金偉判斷,“低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爲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對於低空經濟,特別是eVTOL來說,現在還是一個培育的階段,2027~2035年是一個爆發階段,2035年以後是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