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護國神山」 智慧醫療幫助醫師精準判斷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中)表示,國科會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劃」,以健康臺灣爲推動軸心,整合產業界、學術機構及醫療機構的資源,媒合ICT大廠與醫院合作,攜手開發創新全方位解決方案。記者廖靜清/攝影

臺灣AI半導體技術研發領先全球,整合於醫療領域,將成爲我國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表示,AI軟硬體的應用,將大舉進入醫療體系,因應2025年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透過健康數據分析與數位工具偵測,有助於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與量能。

智慧醫療對病人來說,可以防止出錯與減少工作負擔,以傳統判讀磁振造影(MRI)爲例,醫師要先找出病竈,然後進行標註、診斷,耗費相當多時間與精力在資料整理。有了AI自動判讀系統,不到1分鐘就能自動記錄各項數據,協助醫師在短時間內精準診斷。

AI智慧醫療已成趨勢,許增如強調,國科會於4年前就開始串聯各產業,透過學醫產跨域結盟,加速智慧醫療產品場域實證。但遇到新冠疫情,剛好可以試驗人工智慧爲遠距醫療帶來的新功能。4年來,國科會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劃」,成立全國醫學中心AI國家隊,共有18個計劃進行中,持續加速臺灣智慧醫療產業鏈發展。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王植熙表示,在國科會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劃支持下,打造人工智慧HOPES(Hepatoma-Omics-Patient E-Journey System)平臺,以時間軸爲概念,整合肝癌病患的治療旅程,包含病歷、放射影像、治療方式等資訊,彙集各項數據建立AI模型,輔助醫師醫療決策。

王植熙提到,HOPES平臺與微軟攜手合作共同開發,還包括其他科技大廠的技術,醫院也透過這些先進技術提升臨牀測驗、治療與照護的精準度,爲患者帶來更好的服務品質。他強調,運用AI技術並不是取代醫生,而是副駕駛的輔助角色,減少醫療疏失、增進醫療服務。

高雄長庚對於肝癌治療,不斷創新挑戰,王植熙認爲,目前國際上肝癌的資料庫不像其他癌症那麼完整,如果善用精準醫療,有機會取得領先競爭力。醫院藉由「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劃」,聚焦肝癌精準醫療策略及預後評估整合,提供病患更好的解決方案。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專注於打造國際智慧微創醫療場域,秀傳醫療體系中部院區總院長黃士維表示,研發團隊以泌尿科的病患旅程爲出發點,運用AI輔助診斷手術前、中、後影像,顯著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效率。他強調,AI可成爲輔助醫師的良好工具,對於醫療品質、醫院管理等影響也愈顯重要。

黃士維提到,秀傳醫療體系長期投注於微創手術與醫療機器人的發展,包括2D轉3D醫學影像處理技術、手術醫療機器人研發、護理站智慧白板系統等,均累積相當經驗與研發能量。這些實際落地應用成果,將以臺灣品牌進行海外輸出,也強化臺灣智慧醫療國際品牌形象。

國科會推動「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劃」,以健康臺灣爲推動軸心,整合產業界、學術機構及醫療機構的資源,導引ICT旗艦大廠與醫院合作。許增如說,未來將持續整合遠距照護技術,從臨牀應用延伸至居家、社區及機構,推動全齡、全領域照護,實踐精準健康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