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23年的IPO,李澤湘背後不只是商業帝國

左手孵化硬科技獨角獸,右手設立新基金、衝刺IPO。

作者 |笑 笑

出品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

“大疆教父”李澤湘,近日在創投市場上頻頻出手。

從幕後走向臺前,李澤湘將如何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8月17日,李澤湘親自創立的固高科技通過了創業板上市審議,成爲他的第一個IPO。

同月24日,李澤湘再度聯手騰訊、紅杉,成立“清水灣”二期創業基金。

左手孵化硬科技獨角獸,右手設立新基金、衝刺IPO。

作爲身兼大學教授、創業者、天使投資人的李澤湘,不僅將高校與商業緊密連接起來,還將理論研究和實踐充分地結合,成爲了“最懂投資的大學教授”。

李澤湘開啓的“產學研結合”的新工科創業模式,成就了大疆、李羣自動化、雲鯨智能等一衆明星企業。

李澤湘也成爲影響無數創業青年的幕後“英雄”。

如今,61歲的李澤湘在退出大疆之後,終於決定親自出手。

01

從幕後轉到臺前,等待23年的IPO

固高科技作爲李澤湘的第一個IPO,此次擬發行不低於4001萬股股份,計劃募資4.5億元。

其中1.2億元將用於研究運動控制系統產業化以及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項目,1.8億元用於運動控制核心技術科研創新項目。

正所謂厚積薄發,從一個大疆到一批‘大疆’——在尋找“產學研結合”的路徑上,李澤湘正在接近自己的夢想。

固高科技的創辦其實始於1999年,是李澤湘攜手同校教授高秉強、吳宏創辦的一家專注於運動控制及智能製造的機器人研發企業。

作爲李澤湘“夢起”的地方——推動“產學研”高效轉化,讓更多來自學生的創意變成創業,從“一”到“GOOGOL”(10的100次方),帶動和改變整個產業鏈。

這正是李澤湘創辦固高科技的初衷。

在當時,國內機器人還沒有走上技術革新的道路,大多機器人產業仍處於“代工廠”模式,毫無技術優勢可言,更沒有配備自動化設備的意識。

李澤湘的固高科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

在當時,與其說固高科技是一個企業,不如說更像一個培訓班。

李澤湘經常帶着專家和員工共同接受技術培訓,終於在2000年開發了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閉環運動控制器。

這使得固高科技成爲亞太地區第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業從事運動控制及智能製造核心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公司。

迄今爲止,固高科技的運動控制系統已經服務於60多個行業、二千多家客戶、二百多家系統集成商。

如今23年過去,固高科技終於不負衆望成爲李澤湘叩開IPO大門的第一塊敲門磚。李澤湘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8月24日,李澤湘再度出手,聯手紅杉、騰訊設立創投基金;

翌日,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也宣告成立。

李澤湘作爲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持股比例達1.87%。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基金的前身,正是2015年李澤湘聯合一衆創業導師爲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成立的相關配套孵化基金——香港清水灣創業基金(後更名爲XBOTPARK基金)。

此次新成立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珠海粵灣華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正是XBOT PARK基金的執行事務合夥人。

而當年香港清水灣創業基金背後的LP,紅杉資本中國同樣位列其中。

02

李澤湘可以批量複製的獨角獸

以固高科技爲起點,李澤湘目前已經孵化了近百家硬科技企業和數家獨角獸公司。其中,最爲人熟知的案例便是如今已經1660億估值的大疆。

出生於杭州的汪滔,從小就對無人機無比癡迷。

2003年,他從華東師範大學電子系退學,進入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

汪滔與李澤湘的緣分,開始於汪滔在畢業成果演示時的一次失誤。

雖然汪滔的無人機在表演時出現意外,畢業成績只獲得C級評定,但動手能力強的特點還是給李澤湘留下深刻的印象。

畢業演示過後,李澤湘將汪滔破格納入麾下,指導他參加機器人大賽獲獎。

2006年,汪滔在李澤湘的鼓勵下,在深圳福田區車公廟一間不足20平米的倉庫裡創辦了大疆創新。

大疆發展歷程的幾個節點中,從創業經驗、公司註冊地選擇,到飛控系統的研發,李澤湘的幫助和指導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制勝法寶。

在當時,無人機行業門檻極高,創業艱難,汪滔面臨人才、資金的兩缺窘境,大疆當時已經瀕臨崩潰。

正是李澤湘的及時救場,攜大量資金和一批優秀研究生加入大疆創新,才讓大疆逐步走上正軌。

2015年,又是李澤湘的兩個決策,幫助大疆開闢了除了如今的廣闊市場。

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李澤湘“先佔領消費級市場,再進一步開拓國內農業植保領域”的兩大判斷,依然是明智之舉,也是中國諸多科技創業團隊爭相效仿的市場路徑。

有了李澤湘的保駕護航,大疆已經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之中佔據85%的份額,2021年,大疆創新以1000億人民幣市值位列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20位。

此外,汪滔的同門師妹,石金博創立的李羣自動化同樣也是在李澤湘的支持下誕生的。

2011年,石金博、俞春華等六人湊出90萬元,創立工業機器人公司——李羣自動化。

在李羣自動化創業初期,李澤湘將每個月的工資作爲資助,還介紹賽富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爲李羣自動化進行投資。

今年1月20日,李羣自動化已經入選“東莞市第15批上市後備企業”,有望衝擊下一個IPO。

而剛剛接受騰訊投資的雲鯨智能,則是李澤湘的又一成功案例。

如今,李澤湘所培育的創業軍團已經成爲中國機器人最響亮的招牌。

根據烯牛數據顯示,除了大疆、李羣自動化等公司,希迪智駕、睿魔智能、海柔創新等科技企業團隊名單中,李澤湘均位列其中。

其中,海柔創新更是在大環境低估的情況下獲得由今日資本領投,五源資本、源碼資本、紅杉資本、零一創投等老股東跟投的D+輪融資。

除此之外,逸動科技、雲深互聯等不勝枚舉的優質企業,也都出自李澤湘麾下。

03

不只是商業帝國

李澤湘成就了一衆獨角獸企業,他們同樣也成就了李澤湘“產學研”結合的夢想。

出生於湖南一個教師家庭的李澤湘,從小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恢復高考不久的1978年,李澤湘考入中南礦冶學院。

彼時中國“走出去”的主旋律剛剛奏響,李澤湘成爲美國鋁業公司訪華時爲答謝中國的熱情接待而培養的2名本科生之一,前往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讀。

在美國,他先後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本、碩、博、博士後的學習,並於1992年懷着辦學熱情回國,加入香港科技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教授,創立了科大數控研究實驗室及自動化技術中心。

課堂上學生並不高漲的學習熱情,激起他尋找“產學研結合”路徑的想法。

這個想法得以實施的契機,是1997年一家香港公司因無法解決佛山順德馬口鐵剪切廠昂貴進口機器的故障,而找到李澤湘求助。

李澤湘便讓實驗室學生帶着自主研製的控制器前往,很快就解決了相關問題,這爲李澤湘看到廣闊市場揭開了幕布一角。

當時正是深圳大力謀求製造業升級的時候,政府設立了專項基金和深港產學研基地,用來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

李澤湘曾經這樣表示:“加入深港產學研基地是我創業的真正開始。它爲我創業提供了契機與重要平臺。”

恰逢大勢,是李澤湘成功的基礎,而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則取決於眼光。

2014年,李澤湘在完成機器人核心技術突破,取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全閉環運動控制技術之後,並沒有像大多數研發者那樣選擇敝帚自珍,也沒有像大多數創業者那樣選擇一家獨大。

而是將目光敏銳地投向了機器人相關行業創業孵化,並主導了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建設。

這可能與李澤湘的教師身份和教書育人的理想密不可分。

李澤湘的夢想不是要成就“創奇首富”,也不是打造一家“創奇公司”,而是希望打造整個中國機器人的“產業創奇”,建立中國“產學研”結合的全新模式,開闢中國“新工科”教育的全新理念。

可以說,李澤湘志存高遠,也可以說所圖甚大。

在李澤湘看來,應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與產業需求是脫節的,就很難造出工業巨頭。

因此他一直尋找更契合產業需求的工科教育方式,後來這種教育方式被他稱爲“新工科”。

在他看來,新工科教育應該培養“能用科技創造新東西的人”。

這些創業者或者傳統產業的改革者,是未來40年中國科技行業領先全球不可或缺的領導者。

爲此,李澤湘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廣東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衆多知名高校,成立了機器人學院,從產業源頭培養合適的人才。

這不僅增強了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實力,同時也爲中國機器人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形成教育改革的閉環。

同時,他將這個模式複製到了香港。

2016年,他同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聯合22位香港超級教授及科技精英共同創辦HONGKONG X科技創業平臺,扶持在港青年創業。

李澤湘的3126實驗室中,30年來的一百多個學生裡,有三分之一都走上創業道路,成立了28家企業。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大疆還是固高科技,其實都是李澤湘“新工科”的實踐延伸。

如今,隨着固高科技IPO的過會,以及聯手紅杉、騰訊,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投基金的成立,61歲的李澤湘在退出大疆之後,終於決定親自出手,從幕後走向臺前。

下一步,李澤湘在完成IPO、獲得更多資金加持之後,是否將把更多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新工科”教育的踐行之中,繼續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傳奇,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