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中評會得天下 民衆黨暗較勁
民衆黨前立委、現臺中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左)表示,中評會過去最爲人詬病的就是過於人治,希望要有制度,讓民衆黨人治的時代過去。(本報資料照片)
民衆黨代表預計明年1月中旬選出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近日卻有中評委提案修改黨章,擴大中評會職權,挑起黨內敏感神經,黨內人士擔憂未來恐「得中評會者得天下」,無論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被起訴如何議處、請假是否要代理主席的認定,中評會角色至關重要,「保柯派」與「換柯派」角力,暗潮洶涌。
有黨內人士觀察到,過去大家多半聚焦在爭取中央委員,但今年因爲柯文哲案,大家開始討論中評委。多名黨內幹部直呼「什麼事情都送中評會,受理案件數量高」,中評委角色不亞於中央委員。
黨內人士分析,中評會本身是獨立單位,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解釋章程,章程有如黨的「憲法」,從柯文哲請假後,很多認定討論都是由中評會開會做出結果,如同「憲法法庭」,這樣的機關當然重要,中評會只有7席,只要其中4個人有明確共識,就會往某個方向決定。
該人士說,大家對於是否要有代理黨主席、重選黨主席,兩種意見都滿明確也都有支持的人,如何落實,一定要透過黨職競爭參與,絕對很激烈。
據透露,黨內私下議論,「中評委CP值比較高」,不僅責任額比中央委員低,中評委責任額1年只有10萬,非常「經濟實惠」,還可以對黨指指點點、把人叫來調查,甚至開除黨員,並有解釋黨章的權力,而中央委員權力頂多就是跟主席開會,各派系在思考佈局上恐會有其他想法。
前立委蔡壁如表示,這次很多人願意出來選中評委,中評會過去最爲人詬病的就是過於人治,希望要有制度,讓民衆黨人治的時代過去。對於中評會該如何處理柯文哲案,蔡強調「該怎麼做就怎麼做」。